论城市规划管理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9-30 12:33:57

论城市规划管理现状与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面对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城市经济体制的转轨及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速,传统的城市规划受到了空前的挑战。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良好的城市规划管理能够通过协调城市空间布局来改善人居环境,以达到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在城市规划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新问题。

一、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是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 是保证城市的土地实现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城市规划对投资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其实施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来实现。

1、引导作用

对投资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的就是城市的规划管理,这种引导作用主要通过公共政策制定、规划信息的管理和规划的编制来实现。通过制定控制性的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来实现对城市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规划的制定还能体现出自然环境的利用要求和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安排,在城市土地的开发方式和城市功能布局上也做出详细的规定来引导投资方向。

2、调控作用

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实现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进行城市规划管理来协调投资者与政府以及投资者之间的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还能通过城市规划管理来有效地控制投资开发的速度。

3、保障作用

能够实现对投资者合法利益的有效保障就是科学的城市规划管理,而这一保障作用主要是通过规划的监察管理和规划的审批管理来实现。当投资者已获得土地的合法开发权利时,如果他人在该土地上进行违法建设,导致投资者在资金等方面出现的损失,这时就通过对违法建设的查处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城市规划管理现状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对于城市规划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与之相矛盾的是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城市规划结构不合理、用地效率低

大多数城市更注重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表现在工业用地比例偏高,公共绿地及公共配套设施用地比例偏低;过分追求超大马路、大广场,在城市路网结构中,主次干道的比例偏高,支路严重不足,路网结构不合理,造成城市交通拥堵。同时,由于城乡体制的制约使城市和镇村各自为政,土地利用呈现散乱、无序的状态,土地开发处于粗放式经营状态,土地利用率低,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2、规划编制主体多

规划区重叠从规划结构来看: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下一层次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原则上,上级规划划定的规划区包括下级规划时,下级规划不再重新划定。但由于现行规划管理的体制尚不统一,市、区、镇各级均可设规划管理部门,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很难避免。城市和建制镇需要编制城市规划,集镇和村庄需要编制村镇规划,所以市、镇、集镇和村庄均在编制不同的规划,再加上各类园区,产生了各个层次规划之间的矛盾。各编制主体各自编制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导致在规划边界、基础设施配套、道路交通、生态廊道控制等方面存在矛盾,导致总体规划意图难以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具体落实。 

3、公众参与度及法律保障不足

城市规划管理涉及不同利益主题的行为。其中,政府、投资者、开发商、市民等都与城市规划管理有着直接的联系。就城市规划的编制、修订到审批工作,很大程度上仅限于由领导、专家和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一个小圈子内。以规划编制为例,是以规划设计单位为主,相关部门配合,采取封闭式的规划编制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较好地贯彻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意图,但各专业部门及普通市民的意见往往得不到充分的重视,从而增加了规划具体实施的难度。此外,在法律方面,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法》中对公众参与规划决策没有明确规定。尽管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城市也制定了总体规划成果的展示、重大项目意见征询等地方性规定,但对公众以何种方式参与规划决策,以及建设性意见的反馈渠道和采纳程序等并没有明确规定。

三、城市规划管理的解决对策

1、建立健全规划法规体系

国家制定《城乡规划法》的目的在于依靠法律的权威,运用法律手段,保证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城市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城市的结构和功能日趋多样化,城市各项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关系日趋复杂,城市土地各项建设活动日趋频繁。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的综合协调职能,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都必须纳入统一的规划,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遵循统一的行为规范准则,才能够保证城市合理发展和协调运转。这就需要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的法定要求和规定来约束城乡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行为和管理行为。 

2、设计合理的规划许可审批程序和管理体制 

要使城市规划管理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就必须按遵循科学的审批管理程序,也就是必须依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必要的环节来进行。这样就有效地防止审批工作随意性,制止各种行为发生。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严格的审批程序是城市规划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条件,对于城市规划区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也要以有关的城市规划管理法规为依据,对违背城市规划管理法规的行为要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通过改革管理体制有效发挥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作用。要改革规划行政管理体制,就要建立健全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和审批制度,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深化城市规划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规划委员会制度,健全城市规划管理决策机制,城市规划管理的重点由开发转向保护。

3、公众参与城市规划

在我国,规划常常仅限于政府和专家之间的交流,普通大众对规划缺乏应有的了解,也缺少对规划的支持和参与,致使随意更改规划、规划服从项目的情况时有发生。城市社会的主体是居民,城市文明的主要创造者和享受者自然也是广大市民百姓。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只有居民的直接参与和管理,才能培育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和现代感,才能有效地整合城市自身的各种资源。从这个意义来说,居民的社会参与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离开了居民的积极参与,就没有真正的意义上的都市文明进步。换句话说,没有大多数居民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城市现代化的内在发展,就可能出现“有增长(有建设)无发展”的局面。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既是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监督,也能够使公众更易理解和认同城市规划的意图,顺利地实施城市规划。目前,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己经通过政务公开、规划网站等途径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城市规划,让公众真正参与到城市规划管理中来。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向美国、法国等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做法较好的国家学习,拓宽公众参与的途径,让市民更多地参与到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之中的相关问题的更好解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管理意义重大,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城市的规划管理的过程中,要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对策,才能够建设出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和谐、美好城市。

参考文献

[1] 韦少港. 城市地质学与城市规划研究探讨[J]. 江西科学, 2011,(03) .

[2] 潘娟,姜宇. 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21) .

[3] 戴茜,傅小坚.城市规划管理的现状与改进建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01). 

[4] 王嘉.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装饰(理论),2011,(05).

上一篇:市政道路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 下一篇:建筑装饰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