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业课教学中如何采用“主持式案例教学法”

时间:2022-09-30 11:57:44

在专业课教学中如何采用“主持式案例教学法”

摘 要: “主持式案例教学法”是借鉴电视节目互动的现场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员在课堂上充当主持人角色,通过言语的穿插和一个个案例,引导学员在互动中学习的一种课堂学习模式。其目的是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拓宽学员学习的思路,既能充分挖掘学员的创造潜能,又能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 专业课 《无损检测》 《技术》课程 主持式案例教学法

专业课一般都是高新技术含量高,所涉及的学科多,同时又是学员必须学习掌握的学科,学员学起来,大都感觉吃力、枯燥乏味,最终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尝试采用其他的教学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但在培养学员综合素质能力方面显得力度不够。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是每名专业课教员首要考虑的问题。

教无定法,我认为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员无论采用什么教法,其目的都是将知识传授给学员。但教学方法不仅影响着学员对现成知识的学习掌握,更关系着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采用什么教法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呢?我从电视节目中得到启发,提出了一种“主持式案例教学法”。现在电视走进了千家万户,电视节目主持艺术的探讨和发展日新月异,且不论节目主持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与困惑,单就电视节目能把如此多的人吸引住,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且人人注意力集中,兴趣高昂,而我们的课堂虽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却往往因为陈旧的形式,让人昏昏欲睡,甚至如坐针毡,就特别值得思考,就足以让我们下定决心向电视主持艺术学习。

主持式案例教学法说白了就是教员在课堂上充当主持人角色,通过言语的穿插和一个个案例,引导学员在互动中学习的一种课堂学习模式。主持人只是一座桥梁,一个媒介,他的真正作用在于通过一个个案例而提出问题让学员回答,然后嘉宾给出正确答案,在互动中把知识传授给学员,既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又锻炼学员的口才。以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大家评说”栏目为例,现场有嘉宾,有观众,电视机前还有更多的观众。这个节目一般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提出一个个问题,先让观众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讨论,最后嘉宾给出正确答案。我在课堂教学中借鉴这个互动的现场,告别对讲台的垄断地位,让一小部分学员成为嘉宾,让剩余的大部分学员成为观众。具体来说,在操作中可以把班内学员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这样便于开展讨论。

下一步工作就是培训嘉宾和设计案例。上课之前从各组抽一名同学组成嘉宾组与教员一起备课,教员为他们提供尽量多的资料以供查阅,以拓宽思路,让他们把要学习的课堂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小案例,教员也要帮助设计。在这一过程中,教员要在充分发挥嘉宾学员积极性的基础上做尽量多的指导,使他们设计的案例贴近教学内容,并能突出课堂的重难点内容。然后和嘉宾学员一起,对所设计的每个案例进行纵深分析,提出一个个问题,并找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以便他们在课堂上对每个问题作陈述分析时用。最后,经过探讨和点拨要让每一位学员都掌握一定的资料,对课堂上可能提出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都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例如,我在讲授《无损检测技术》课程第四章“涡流检测”第五节“涡流检测线圈阻抗复平面分析”时就采用了这种教法,效果很好。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理论深,难理解。教员讲授起来费力,学员听起来枯燥乏味,不容易接受。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将全班分为四个组,每组选一名小组长作为嘉宾学员。其次将嘉宾学员集中起来一起备课,将本节课的内容细化为“涡流检测线圈的复电压平面或复阻抗平面分析案例”、“非磁性材料复阻抗平面定性分析案例”、“铁磁性材料复阻抗平面定性分析案例”、“探针式复阻抗平面定性分析案例”等,使这些案例既贴近教学内容,又突出课堂的重难点内容。最后和嘉宾学员一起对每个案例及各个案例涉及的问题进行纵深分析,使每个嘉宾学员做到心中有数。

正式上课的时候,我简单致开场白后,给出各个案例及各个案例涉及的问题,各组在嘉宾学员的领导下开始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各组嘉宾学员尽量激发其他同学的思路,而不先亮出自己的观点。大致讨论十分钟的时间,然后全班一起,对各个案例进行剖析。对案例所涉及的各个问题,每个学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让他们尽情发挥,后让负责每个问题的嘉宾同学讲解概括,给出正确答案。对于临时征集的问题,嘉宾学员处理不到位的时候,我作适当点拨。最后由我作总结,对课堂没有涉及的纵深问题,指明思路,指明需查阅的资料,以及查找这些资料的地点。在长期的专业课教学实践中,我感觉采用这种教学法效果很好。

总之,通过“主持式案例教学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主持式案例教学法”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员加深理解和掌握课本的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懂得怎样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充分挖掘了学员的创新潜能,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培养了综合素质,进而更好地服务于部队,服务于国防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家伟主编.无损检测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刘舒生主编.教学法大全[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

[3]谢小荣主编.飞机损伤检测[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6.

[4]吴德新主编.无损检测设备及工艺[M].空军第一航空学院,2002.

上一篇:中职生“学生成长导师制”案例报告 下一篇:高职《小型制冷设备检修》课程项目化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