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计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活起来

时间:2022-09-30 10:28:51

让计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活起来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将学生按不同的水平进行教学,我们的教学必须让学生人人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使我深深体会到计算能力就是学生多种优秀数学能力的保底工程,计算强了数学能力这个躯体才能被激活,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才能壮大。作为教师就应当在实践教学中注重计算教学、开发计算教学,让计算教学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活起来。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实践教学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训练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学生具备快速精准的计算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所以,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就成了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和难中之难,往往老师们付出了大量的努力结果收效甚微,于是,学生的坚持和老师的无奈成了一对永恒的主题。

这个问题也曾久久困扰着我,在我任教的第一个班级中学生计算准确率特别低,和平行班级差距明显。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就对学生的计算加大了训练力度,我们课前练、课后练、课上练回家还会布置计算作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发现自己累得不得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却起色不大。怎么办?后来脆停止了这徒劳无功的训练,把学生的错题做了认真的对比和仔细的研究,发现学生计算错误的根源在于学生做题时并不认真看清数字或题目就匆忙动笔,而且这样的做法在班级中已形成了习惯。找到了症结就要对症下药,我经过认真思考想到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要引起学生对数字的关注,并且这种关注一定是主动的、认真的。这时,我看到电视上某一综合频道的一期特别节目,展示的是“神童”对一长串数字进行记忆,再凭记忆重写,我在惊讶“神童”们超能力之余突然联想到我一直苦苦思索不得其解的难题,不觉眼前一亮,电视节目上虽然是“神童”的才艺展示,但我想这种训练能够引起学生对数字的足够关注,而且看完数字后再凭记忆重写又能训练学生手、眼、脑的配合和协调,对我班学生现状缓解不正是一剂良药吗。

于是,我便将这项活动引进课堂,我们的具体做法是:老师随机写出一个四位数,学生不动口不动手看一分钟,然后凭记忆写出来,比比谁记得准,并评出优胜小组,每天还请记忆最快最准的同学介绍技巧,以促使大家共同关注数字促进思维发展。这项活动深受学生欢迎,也正是因为这项活动的开展,学生们都盼着上数学课,好一比高低,于是我们的训练就由四位数、五位数一直升到了十四位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关注数字观察题目要求自然而然成为能力、成为习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就达到了准确无误的水平。

学生算得准了,我又加强了计算速度的强化训练,每课口算20题,时间由5分钟缩减成3分钟又缩减成2分钟,开始时学生不适应,也有做不完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完全能达到要求。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注意计算速度的控制,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具备了较强的计算能力,学习数学就不再是什么难事,而且生活中的运用、计算中的轻松更会让学生觉得有成就感,使他们觉得数学学习如此轻松而愉快。

二、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多种计算能力

学生的计算能力包括口算能力、听算能力、心算能力和笔算能力及估算能力。我们的数学教学应当让学生多种能力兼备,全面发展。数学计算能力就是熟能生巧的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进行大量多种的训练,这样枯燥的计算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应当结合训练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多种方法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追求训练高效化。

1.将口算训练纳入课堂,在每节课前都设立3分钟竞赛,然后集体订正,长期训练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效果特别明显。竞赛的内容也应随着学生学习内容的变化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变化,由现成的口算题卡到抄题计算再到听题计算。题量由10题到20题,而计算时间则逐渐缩短。这一过程中应特别注重计算方法的指导及对错题的纠正,错较少的同学可以让学生自己改正再由同桌检查订正,错误较多的同学则需要加强辅导,在单独辅导时需要保证准确率速度则不必太快,这样就可以保障人人有所提高,不致两极分化。

2.在高年级时学生进入逆反期,学习兴趣有所下降,在班级中可以采取学生轮流当口算主持人的方法,全班学生轮流主持课前口算训练,谁主持谁出题谁来订正答案,并负责改错验收工作。这样,计算能力较弱的同学也有机会“当当官”,体验一下管理别人的感觉。这样就有效消除了学生的疲劳感,特别是数学能力弱的学生,对计算训练不再抵触,反而产生了亲近感,进而对数学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

三、从“感悟”算理到“生成”算法的跨越

随着年级的升高,老师们常常发现学生们不爱回答问题,举手积极性不高,或者回答问题自己明白却绕来绕去总说不到点子上。究其根本我认为是混乱的思维阻碍了他们,是个别优秀同学的代表发言使他们不善表达,日积月累便形成症结。

怎样能让学生具备严谨的思维并准确阐述自己的观点呢?首先,我认为数学课作为发展学生语言的重要渠道,必须重视学生的发展,首先,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生的思维是通过语言来传递的,良好的语言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另外,语言能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学生通过数、认、说达到体会、感受数的真正意义。还有,语言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把生活经验搬到课堂,让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既能帮助构建数学知识,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所以,语言不是语文课的专利,数学课也应让学生语言有所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认识到计算教学中数理的重要,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忽略引导学生对算理的教学,这种急功近利的教法,不但违反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而且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与深层感悟的机会,甚至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因此算理讲实讲透才是硬道理。实践教学中我们既要让学生明白怎样算,还要让学生能说出道理,既为当时的计算算法掌握夯实基础,又为今后的应用题理解做好铺垫,学生说理捋顺了,解题思路就清晰了,今后应用题的解决也就水到渠成。

说理训练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所变化:低年级时可以先集合学生的思路,总结出顺应学生的说理方式,再教给学生怎样说,并鼓励学生同桌互相说。这样的训练能够保证人人都有机会说,人人都会说。在家庭作业方面也可适当布置学生与家长交流说理的游戏训练,通过长期的训练可以有效实现每个孩子都会说、每个孩子都敢说。

到中高年级时,可以安排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算理算法,再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在小组内轮流说。这样的训练是要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的,但我认为占用一些课堂时间也是值得的,因为学生会说算理能有效促进思维完善和进步,也会使学生对计算的理解更加透彻,把握更到位,今后遇到类似的计算题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当然我们并不必堂堂课如此,每当接触到一个新的计算知识点时,一定要做到人人会说,这样就能以说促思,以思促悟,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的精髓,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最终实现从“感悟”算理到“生成”算法的跨越。

在不断的实践完善过程中,我经历了14年的数学教学,我执教过的两届学生在小升初毕业检测考试中计算准确率都达到98%以上。毕业了的学生见到我总是满怀感激并带一点炫耀地对我说:“老师,我的计算能力在我身边的人当中是最突出的,我的口算能力在我的生活中帮了我很多。”是啊,重视计算教学,让计算在课堂教学中一样精彩富有活力,不仅让学生们在数学长河中自由遨游,更帮助他们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上一篇:服装网络营销渠道与传统渠道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刍议少儿声乐教学中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