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组织文化论文

时间:2022-09-30 08:45:47

公共部门组织文化论文

一、公共部门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新趋势

1.公共部门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组织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般文化的共同属性,又具有自己的特点。由于公共部门以公共权力为基础,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因此,公共部门的组织文化更具有自身明显的特征。一是突出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公共部门组织文化的最本质特征。只有充分重视人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理解人、凝聚人、培养人和造就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组织内部全体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公共部门和成员成为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才能使组织的目标实现程度达到最佳。二是积极实施软性管理。公共部门的组织文化,以柔性的引导而非刚性的管制来发挥作用。通过建立起组织内部合作、友爱、奋进的文化心理环境,以及协调的和谐的人群氛围,使组织的共同目标转化为成员的自觉行动。只有通过柔性化管理,在潜移默化中创造一种多维的组织氛围,公共部门才能保持活力,以应对新的挑战和要求。三是着力营造核心价值。任何组织都必须树立全体组织成员认可的共同价值观,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组织文化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寻找观念共同点,不断增强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信任和团结,使之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和归属感,实现文化的认同和融合,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使组织具有一种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组织行动的共同一致。

2.公共部门组织文化的发展新趋势。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公民社会的逐步形成和自我价值实现途径的广泛化,使公共部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共部门的组织文化也处在剧烈的变革中,呈现发展的新趋势。一是由单向性管理向多维化管理转变。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逐步完善,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公共部门的组织文化从以往的领导(长官)意志为主导,已渐渐向民主、平等、参与的和谐组织文化发展。与僵化的行政管理体制正得到全面而迅速的纠正。二是由封闭式环境向开放式环境转变。随着政府信息公开的迈入法制化轨道,公共部门的神秘色彩正逐步消退,以往公共部门封闭、单一的工作环境正在被公开、开放的环境所替代,组织文化也呈现出更多的社会一般属性,保持了与时俱进的发展态势。三是由“个人管理”向制度监管转变。随着市场化的全面铺开,改革在各个领域的深入,公共组织内部的管理模式更多的参照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特别是公务员法颁布以后,对公职人员的义务与权力、职务与级别、录用、考核、职务任免、奖励、惩罚、培训等作出了详细规定。这也为公共部门组织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法规依据。

二、公共部门组织文化在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中的作用

公共部门组织文化,作为一种组织系统存在,具有独特的功能。从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方面来看,公共部门组织文化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一是改造作用。组织文化能从根本上改变组织成员的旧有价值观念,建立起新的价值观念,使之适应组织正常实践活动的需要。一旦组织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被成员接受和认同,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做出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在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过程中,公共部门在组织文化变革中,如果能形成一心为民、廉洁高效、和谐共进的组织文化体系,就能使组织成员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自觉改进不良的工作习惯,全面提高自身的公共服务能力。如浙江省余姚市从2006年开始,在各级机关干部中开展了“机关作风年”活动,以“六讲、六比、六建设”为载体,通过大力营造“为民服务、简政高效、务实创新”的氛围,整治“慵、懒、散”恶习,使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工作能力和创业精神得到了显著提高。二是调控作用。组织文化作为团队的共同价值观,并不对组织成员形成明文规定的硬性要求,而是一种软性的理性约束,并通过组织的共同价值观不断向个人价值观渗透和内化,形成自我调控机制。公共部门的组织文化在发展和变革过程中,对组织成员的非正式控制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在公共部门内部,如果群体内部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热情服务、主动为民的良好发展态势,那么个体成员也会主动进行自我调控,到达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在较高层次上的统一。如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从中央层面提出了为民、务实、清廉的目标。通过自上而下的学习、教育,能对全体党员干部的行为举止做出约束和规范,使其能对照主题教育活动的要求,自我纠正,自我完善,使个人的目标理想与组织的具体要求达到统一。三是延续作用。组织文化的行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过程,同任何一种文化一样,组织文化一经形成,也会因为自己的历史延续性而持续不断地发挥作用,并影响组织中的个体。在一个公共部门中,如果长期以来,保持了良好的服务意识与积极的进取精神,那么这种为民服务的精神状态将会一直得到传承和发扬,使公共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自觉传承和学习这种精神。如多年的全国文明单位、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先进集体——北京东四邮电局,有着光荣的亲情服务传统和文化。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率先打破衙门作风、破除陈规陋习,千方百计为用户排忧解难,成为用户信赖的红旗单位,被誉为“首都银街上的亲情驿站”。这是因为凭借多年的亲情服务传统,才使“东四”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三、当前公共部门组织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倾向

由于长期以来处于计划经济的封闭模式,在我国的公共部门组织文化中,官僚作风和衙门习惯还大量存在,这种问题和不良倾向的存在,不仅使组织文化长期得不到变革发展,还使政府行政效率不高,人浮于事,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也使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下降。综合来看,公共部门组织文化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是组织目标不符合。长期以来,我国公共部门在制定组织目标时,仅注重集体(团体)目标,而忽视组成人员个体的发展。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使组织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成为“一把手”的目标和追求,突出表现为对政绩的过分追求和渎职的形成。由于在制定目标时,没有经过组织大多数成员的认可,使组织机构人浮于事,组织内部一潭死水,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体现在公共服务能力上,就是服务意识不强、对待群众态度恶劣,总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二是组织文化建设制度与机制不完善。在公共组织内部,特别是机关单位中,权力过分集中于上级,用人与治事严重脱节,控制了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干部积极性的发挥。公共组织内部还没有形成有利于调动组织成员积极性的文化建设制度,“人治”依然是公共部门管理的主流。由于长期以来,公共部门对组织文化的不重视,认为组织文化可有可无,造成组织文化缺乏发展的土壤。组织文化所需要的团体意识、心理暗示、业务培训、考核奖励、规章制度等举措均没有实施起来。三组织文化活动载体不足。公共部门的组织文化在发展变革过程中,特别需要通过活动来发展,活动是组织文化的重要依托。但是,长期以来,公共部门内部的很少开展与组织文化有关的活动。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往往是与具体业务有关,而没有从关心组织成员思想、素质等方面入手。特别是在思想教育方面,还是以单纯的理论教育为主,空洞无物。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在公共部门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与当前的发展不相适应,家长式的管理作风越来越多地收到限制。但组织文化在活动安排等方面显然还难以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途径和方式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2013年6月,新一届党中央部署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新一届中央政府组建以来,在推进政府改革、简政放权、提高效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由此可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已成为各级各部门关注的重点。利用公共部门组织文化的积极作用,推进政府执政能力建设,是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1.发挥导向作用,凝聚人心力量。组织文化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能把组织成员的行为引导到组织目标上来。在发挥公共部门组织文化作用时,必须首先确定一个为全体组织成员所接受,融入组织成员事业心和成就欲,高屋建瓴、振奋人心的目标。“不怕众人心不齐,只怕没人打大旗”,一个明确而坚定的组织目标,既是组织文化的重要依靠,也是实现组织发展的关键。要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府效能,增强为民服务的能力,就必须树立起赶超跨越的目标。如浙江省余姚市行政服务中心,从2010年开始,就提出了“缩短审批时限、服务经济发展”的目标,下达硬指标,要求将项目办理审批时限从原来的300天缩短到60天。为了完成这个近乎不可能的任务,行政服务中心上下一心,从改进工作方法入手,推出了绿色审批、模拟审批和联合审批等新模式,并积极主动深入基层,为各类审批单位送服务、送政策,经过努力,终于实现了审批时限60天的目标。正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并千方百计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才使部门中的每个人都摒弃了狭隘的个人主义思想,齐心协力,不断开拓进取,最终顺利完成了目标任务。

2.规范价值取向,约束不良行为。社会公平、组织效率和政府责任日益成为公共部门主导的核心价值导向。用群体的价值观,去影响和激励组织成员积极工作,发挥出高度的劳动热情和首创精神,从而形成配合默契的团队精神,这是竞争力、内聚力和组织活力的真正源泉。作为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道德、组织风气是构成组织成员的软约束。在公共部门内部,如果形成了积极向上、乐观主动、踏实肯干、创新进取的风气,在这种优秀的组织文化的熏陶下,将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正能量”,能使组织成员自觉学习先进,自觉约束行为,自觉改掉不良习惯。俗话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特别是公共部门中形成的“非正式组织”,这种具有心理色彩的相互联系,使人们相互效仿、相互促进并给予直接的帮助和支持。如北京公交总公司推出了以学习先进李素丽为重点的创优争先活动,强化全体职工的服务意识,全体职工自觉克服不良习惯,改进工作方法,使首都的公交服务上了一个新水平。

3.完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氛围。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念,优秀的组织文化都会产生一种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激发组织成员的创造热情,从而形成一种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激励环境和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胜过任何行政指挥和命令,它可以使组织行政指挥及命令成为一个组织过程,从而将被动行为转化为主动行为。”因此,在公共部门内要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减少对人才发展的外在限制,鼓励工作人员“自我”主体意识的发展。要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挖掘工作人员潜力、鼓励个性发展和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的管理体制,并建立起容纳个体与整体、兼顾个性与共性的文化氛围,提升公共部门的活力与生命力。目前,有些地方在办事过程中,拖拖拉拉、不讲效率,或者搞文山会海、公文旅行,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公共部门迫切需要加强自身队伍的效率观念,强化公共服务效率,在内部形成竞争机制和考核制度,使每个组织成员都能开足马力、不辱使命。为提升机关工作效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浙江省余姚市委组织部从2011年开始,在全市开展了“解放思想再跨越,转变作风再落实”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完善奖惩机制、鼓励创业创新、提升作风建设等举措,全面提高机关干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提升为民服务、干事创业的激情,有效助推社会经济发展。

作者:罗捷 单位:浙江省余姚市史志办公室

上一篇:语言翻译中西文化差异论文 下一篇:开放式教学生物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