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养成

时间:2022-09-30 08:22:44

浅谈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养成

【摘要】幼儿是人生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抓好幼儿时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所肩负的、不可推卸的、神圣而伟大的职责。因此一个人从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了他一生永恒的财富。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养成

中图分类号:G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188-01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充分说明习惯的重要性。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幼儿是人生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抓好幼儿时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所肩负的、不可推卸的、神圣而伟大的职责。俗话所谓“五岁成习,六十亦然”,意思是说习惯在幼儿时期就形成了,一旦形成以后就终身很难改变了。因此一个人从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了他一生永恒的财富。

一、从多方面抓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如:教育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生活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生活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如厕等很多细小的工作。别看这些微不足道的活动,但却是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称得上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催化剂。抓好这些细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幼儿一日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因此我们注重从细节抓起。

一是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习惯是从小就开始建立的,通过教育陶冶直到渐渐地养成,最后才成为习惯终生不忘。现在大部分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都以自我为中心,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父母长辈都十分溺爱,从小就养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等娇生惯养的坏习惯,生活处理能力相当差。当前少年儿童主要存在的不良习惯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喜欢依赖别人。其次是任性,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害怕承担责任,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再次是不爱劳动,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学习不爱刻苦钻研,被动学习。

二是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表现。1.在游戏时,发现有的幼儿不爱护玩具、各种游戏材料,经常发现玩具及游戏材料扔满地,游戏结束后,大部分幼儿不收拾玩具、材料,活动区中乱七八糟,不干净、不整齐、不美观。2.在进餐时,往往刚玩完游戏,手不知道摸了哪些地方,有时候会很脏,不洗手就开始吃,有些幼儿甚至直接用手来抓。而且有的孩子挑食,偏食,吃多了零食就不吃正餐。有时甚至还需要家长老师来喂。3.在睡觉时,不知道自己脱衣服,如果不帮他(她)脱,就不睡觉。睡觉起来随地小便。4.在学习时,往往不能够集中注意力或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

三是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让幼儿知道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幼儿,由于手――口动作频繁,更易将不洁的东西吃进体内而生病。提出:饭前、便后和手脏时洗手的要求。

四是老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以正面引导为主,多鼓励表扬幼儿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养成一种好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儿童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养成好习惯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是不断与坏习惯较量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耐心,要多强调。

一是以正面引导为主,多鼓励表扬幼儿。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老师要细心观察幼儿的点滴进步,多鼓励表扬。在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中,还应注意运用适当的语言。

二是建立科学的训练程序。由于幼儿的年龄限制,他们的认知水平低,理解能力也有限,在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需要有步骤、分阶段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和掌握基本的方法与步骤;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养成幼儿做事有条理、守时有序的好习惯。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次活动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它需要成人耐心、细心的培育与强化。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一般为21天,关键在前三天,特别重视的是前一个月。遵循这个规律,努力做好“抓关键前三天、巩固一星期、坚持一个月”。

三、家园合作,坚持“习惯养成的一致性”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肯定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利用家长会和家长接送幼儿的时候,向家长介绍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让家长知道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讲讲幼儿园对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目标与要求,特别强调注意家园配合,形成合力。

首先我们利用开放日、亲子、游戏活动,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组织家长参与区角、玩教具设计和制作,和孩子共同游戏。让他们知道独生子女进了幼儿园,幼儿园就成了施教他们的主体。如果家园合作默契,那幼儿园施行的教育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对幼儿施行的教育就会受到抵触。

其次,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有许多不同之处,进一步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积极主动配合幼儿园。巩固对孩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坚持并做到与幼儿园保持“一致性”。另外,告诉家长,由于孩子的可塑性、模仿性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养成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个老师。因此,家长要发挥表率作用,注意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另外,还要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要注意循序渐进。如孩子学穿衣服扣错了纽扣,吃饭把米粒弄到了地上,做事时不小心损坏了东西,家长不能一味地斥责孩子,要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他们活动中的积极因素,加以方法的指导,对孩子要多用赏识教育。不仅要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还必须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才能做的更好。

上一篇: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使用语言实验室 下一篇: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