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四位一体的当代设计

时间:2022-09-30 08:09:22

浅析四位一体的当代设计

当代设计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了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商业设计等多个领域的设计,是现代设计在当代社会的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都以全新的姿态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变化。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当代设计,在设计理念的把握上应该更加全面科学,在设计追求上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笔者认为,当代设计应体现出以人本精神为指导、以功能性要求为前提、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统一的四位―体的新的设计理念。只有这样,当代设计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大众。

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是当代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现代设计的哲学基础和思想原则在当代社会日益深入人心,它不仅是设计界和设计理论界所热衷的论题,而且已成为一句响亮的口号为大众所熟悉。设计以人为本是“人为衡量万物之标准”的人本主义思想原则在设计中的体现,它充分肯定人和人的主导作用,强调设计为人而存在,设计因人的需要而显现其自身价值。

作为现代设计的重要思想原则,“以人为本”将现代设计导人了面向社会大众的正确方向,其思想内涵又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和完善。20世纪初,德国工业同盟就率先提出“设计的目的是人不是物”的观念,强调要利用机器生产方式为大众设计高质量的实用品,从而体现了现代设计区别于传统手工艺设计的两个本质特征――机械化批量生产方式和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设计方向。此后,包豪斯也提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它强调设计要为大众提供良好的产品功能而不要刻意关注形式,表现出包豪斯提倡科学精神、适应时展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20世纪50年代,设计以人为本的观念更为明确,德莱佛斯、提格等著名设计师将人体工程学应用于设计实践之中,设计由此联系到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以及人――机――环境的关系等诸多因素。人作为设计的衡量标准,其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开始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照。20世纪60年代,对“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提倡使设计关注到伤残人等社会弱势群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设计思想进一步发展到对人的情感、想象、趣味、情调、伦理、文化等精神因素的思考,产品在完成物质使用功能的同时会带给消费者更多的精神愉悦和情感效应。史实表明,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包含了设计面向社会公众,全面关注人的生理与心理、物质与精神等各种需求的丰富内涵。它已成为当代设计的核心内容和正确的主导思想,对世界各国的设计、生产、销售等领域产生着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二、当代设计的功能性原则

“功能”一词的含义,是指事物的功效、作用(物质的和精神的)。任何门类的设计产品,都必须发挥自身的功能作用,为人类提供各种方便和服务,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工业产品设计中,功能是最终目的,对于产品的功能的注重是十分自然的。产品的功能是实现经济利益的前提。

功能性原则是当代设计必须坚持的设计原则之一。我国目前在许多领域功能设计还不够完善,以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为例,包括北京、上海一些大城市在内,至今都还没有完全解决行人入厕难,公交车站点挡风避雨等问题。

设计中功能主义思想,早在我国先秦时期的墨子、管子等对此已有明确的论述,并且提出了其功能的观点:重功能、尚功用、强调实用性。在国外,公元前一世纪古希腊维特鲁威所著的《建筑十书》的第一章最早提到了建筑三原则:牢固、实用、美观。可见在设计中。强调功能的思想并非现代人所独有。

功能主义是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内容,对现代设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对功能重要性的过分强调,导致现代主义设计走上了极端化发展的道路。如建筑设计领域产生的冷冰冰的“国际主义”风格建筑,忽视了形式的审美意义和人性化关注。因此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对功能主义设计的尖锐抨击。但后现代主义对于现代主义的批评仅限于风格和形式上,没有深入到现代主义的思想核心,没有考虑现代主义产生的意识形态和思想内涵及现代主义大众性、工业化的特征,因而不可能成为设计主流,进而取代现代主义设计。在当代设计发展进程中,现代设计中的功能主义设计原则必须重新予以肯定。

从本质上来说,功能主义对于设计的核心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当代设计采用新材料,讲究经济目的,其高度功能化和理性化的特点非常适合全球化的商业社会。在建筑、家具、广告包装设计或别的设计中,功能主义提供了有效的设计基础,这在信息社会里显得尤为重要。经济全球化、设计资源的共享、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等因素都为功能主义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强调标准化、系统性的功能主义可以为世界上的不同国家提供方便和规范化的标识。因而功能主义将作为当代设计的重要方面取得广泛的发展。

三、艺术与科技学术相统一

当代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综合学科,它吸收了美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运用艺术和科技等手段,改善着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着社会的发展,使人与自然、社会之间达到一种美的和谐与美的运行状态。因此可以说艺术与科学技术是当代设计的两翼,有了它们,当代设计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当代设计的有效动力。电脑技术的开发创新使设计变得非常轻松。大量智能手段被广泛运用,使设计师在追求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时有更多的选择来适合社会的不同需求。集约化、模块化的新型设计模式使产品设计为社会节约了能源和材料,减少了对生产力的浪费。从物质形态上说,科技成果丰富了设计的素材和制作手段,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制开发及应用为设计在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上提供了可能性;从意识形态上说,科技会影响设计师的艺术思维方式,从而产生新的设计理念,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呈现多元化趋势。以科技为基础的设计能极大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人们可以尽情地享受现代设计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各种乐趣。

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是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其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这意味着设计具有艺术性与技术性的双重属性。设计必须遵循美观性原则,亦即艺术性原则。即设计时要考虑所设计产品或作品的艺术性,使它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从而给消费者以美感享受。艺术性原则来自对人的心理和精神需要的尊重,反映了设计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的要求。因此,它要求设计能体现出造型的美,创造出适合审美规律的产品;它要求设计能体现内在结构的功能之美;它要求设计能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审美特征。

当代设计的美观性原则不是唯美至上,它具有更多成份的高科技技术美学特征。人本主义和高科技的渗透和融合是美观性原则的内在表征。当代设计的艺术化是对科学技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消融。

如今,当代设计中强调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统一已成为共识。艺术重感受、重美感,以形象思维为主;科学技术重理性、重逻辑,以抽象思维为主。艺术解决人类的精神问题;而技术解决人类的物质问题。二者相互依赖,相互补充,既体现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和制作技术及科学成果,又展示出人们对设计理论和视觉审美的追求。

综上所述,当代设计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艺术为表现、功能为目的的统一体,而在艺术与科学技术之上的是设计所蕴涵的思想性。一个没有思想的设计,即便科学技术非常高端、拥有多么迷人、多么美丽的形式,说到底也是空泛的、没有灵魂的。我们需要的是那些有思想的、能震撼人们心灵的设计作品。因此当代设计需要保持“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以精神统领科学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关系,极力提倡人文精神和注重设计思想的表达。创建新的设计文化,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理性与人性、科学技术与情感的平衡,使当代设计得到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系)

上一篇:浅析智能光模块设计 下一篇:我国国际货代行业从业人员应掌握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