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命绽放光彩——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析

时间:2022-09-30 08:02:21

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命绽放光彩——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析

【摘要】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把语文教学引入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让语文课堂成为诠释经典文本的殿堂,让学生生命在课堂中绽放光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生活 教学资源 情境 生活视野 生命光彩

一、 走近生活,挖掘语文教学资源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处处是学问,美国现代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语文源于生活,孩子们身边就有许多生动,熟悉的生活教材,我们要有一双慧眼,努力挖掘语文教材中与生活之间的结合点,捕捉到更多的“生活现象”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材料。

1、在生活中识字。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识字来源于生活。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天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打交道,这本身就拓宽了他们识字的渠道。因此,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外,还在社会上,在和家长、同党接触中,在各种图书、报刊、杂志上,甚至电脑网络中,都可以认识到许许多多的汉字。在识字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生活即是识字”。同时,在语文活动中经常对学生进行这方面训练,例如:在班会中让全班同学相互认识姓名,这样既增进了感情,又在无形中认识了新的字;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去收集一些门牌、广告牌、商标、包装盒,在语文课的展示台上相互交流;指导学生在收看电视、阅读课外教材时留心常见的栏目标题或文章题目等,并且在课堂上汇报。在教学中我发现,对于这些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学生在愉快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认字,认识的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字,感受到生活是识字的大课堂,会识字,就会生活,识字的兴趣进一步得以增强,识字量有了显著的提升,还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2、在生活中学文。如教学北师大一年级教材中的“车的世界”是一个开放性单元,这个单元没有主体课文,主体只有两幅精美的图画:公路上车来车往,交通繁忙。左边是城市交通,右边是农村交通,下面则是汽车名称。在教学前,让学生想想哪儿车多,让他们去汽车交易市场、摩托车市场上,玩具店、看看都有哪些车,搜集有关各种车的资料,了解有关交通规则,在课堂上交流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将他们的资料摆在桌上,有图片、有模型,甚至还有自己动手做的车模型,从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入手,把学生导入新课,进行尝试,诱发学生的尝试动机从而激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深入课堂,创设直观生活情境

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指出:“离开生活的语文教学是没有生命的。”我们应当以课堂为起点。贴进生活实际,架起课堂与生活间的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真正地受到启迪。

1、看一看:在语文课文中有一些人或事物由于与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致使学生认识不全面,甚至出现一些偏差。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它独特的功能和魅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形象的感性材料,使学生不仅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而且能凭借感性材料由形象思维迅速过渡到抽象思维,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英勇场面,加之教师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精心剪辑的配乐。音乐、画现、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二小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又如教学《瀑布》一课时,我精心准备了课件,为学生创设了恰当的情境,把学生带进了美丽的自然世界中,在教学诗歌的最后一小节时,主要抓住了“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使学生对瀑布的神奇美丽有一个真切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句子,再引导学生读出瀑布的雄伟壮观之美和轻柔迷人之美。

2、查一查,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重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

3、演一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演就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唤醒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体味教材内容所蕴藏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学《快乐的小公鸡》一课时,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老牛爷爷、青蛙哥哥、蜜蜂姐姐、小公鸡和公鸡爸爸,演绎课文的故事,学生在入情入境地表演,将静态的文字转化成一个个动态的故事情境,既有声又有情,使课文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丰富,学生的体验也就越发深刻。

三、延伸课堂,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我们要多鼓励,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进行实践,体验生活,在生活的大台中学习语言,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要留心观察体验,生活处处是语文,一次体验便是一次语文学习。比如结合当前党十大八的顺利召开,引导学生开展《感知新变化感恩新时代》活动:A、搜集资料;B、展示交流;C、制作手抄报;D、编写宣传标语;E、写给徐总书记的一封信(或写给2013年的一封信)。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对当前国家新形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并且在活动中渗透熏陶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又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公司,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上街纠正商店、广告牌的错别字,让教材作为窗口,多渠道开展生活化语文活动。学生在课外延伸活动中,有了更深刻独特的生活体验,拓展了生活视野,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引入一泓不绝的活水。

总而言之,语文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语文教学只有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的大殿堂,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提供开放的延伸舞台,才能使语文成为活水之源,才能让学生从教材这座独木桥走向更广阔无垠的语文天地,让学生的生命绽放光彩!

上一篇: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探究 下一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灵活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