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金融企业税负水平的比较与思考

时间:2022-09-30 06:00:41

上市金融企业税负水平的比较与思考

摘要:本文立足于金融行业内部比较与服务行业的外部比较两个视角,利用2000-2009年的A股市场公开数据,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对我国上市金融企业的税负状况与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市金融企业的税负水平呈逐年降低趋势,但其税负仍高于其他上市服务型企业;上市金融企业的税负结构欠均衡。

关键词:金融企业;税负水平;税负结构;行业比较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1)05-0103-05

一、问题的提出

银行业是金融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中国银行业税收负担的高低有所争论,主要形成了两种相反的观点:(1)银行业税负过高论。王聪(2000)、王军(2008)、李伟(2009)、童锦治(2010)等通过实证分析,认为银行业税负过高,应降低税负。其主要依据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银行业税负依然偏高。国外绝大多数国家都免征银行业的增值税。二是和国内其他行业相比,国内同属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和文化体育业适用3%的营业税税率,低于银行业5%的税率。因此,应进一步降低银行业税负。(2)银行业税负不高论。王敏、龙腾飞(2010)从我国宏观税负、国内其他行业税负两个角度,实证考察了我国银行业的税负水平,发现当前我国银行业税负水平并不高。因此,对于降低银行业税负的相关政策建议。应采取较为慎重的态度。

银行业的税收负担孰高孰低?本文力图立足于金融行业内部比较与服务行业的外部比较两个视角,利用2000~2009年的A股市场公开数据,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对我国上市金融企业的税负状况与变动趋势进行更微观的实证分析,以便为国家制定与调整税收政策提供客观依据与政策建议。

二、金融企业税收负担实证分析

(一)实证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目前我国A股上市的金融企业有28家,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包括银行类金融企业14家、保险业3家、证券期货业9家、金融信托业2家。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以在深沪两地A股上市的金融企业为总体,并剔除了年度内数据有缺失的企业、年度内实际税率小于零的企业等样本。

2、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对我国上市金融企业的税负问题进行探讨。在计算上市金融企业的总体税收负担时,采用以下公式。

平均实际税率=(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及附加)/(税前利润+营业税及附加)

(二)上市金融企业税收负担分析

1、1994~2009:上市金融企业税收负担总体趋势分析。

(1)上市金融企业平均税负趋势。

我们首先从总体上对上市金融企业平均实际税率变化趋势作出分析。上市金融企业平均实际税率趋势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1994年至2000年,上市金融企业的平均实际税率最开始处于减小状态,并在1998年达到低点;从1998年开始,实际税率整体处于上升趋势,并在2000年、2001年达到最高点。自2001年以来,上市金融企业的实际税率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到2009年上半年,已降至30%左右的水平。

自2001年开始,金融保险业的营业税由8%分三年下调到5%,2003年之后,营业税率都保持在5%的水平;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和2009年新《营业税暂行条例》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上市金融企业的税收负担。

(2)各年度平均实际税率分布区间。

税率分布区间反映了历年来上市金融企业平均实际税率所集中的区段,对金融企业税负范围作出了一个总体的描述。表1为分年度上市金融企业在各平均实际税率区间上所占的比例。

由表1可知。我国上市金融企业平均实际税率主要集中在20%~55%的区间内。自1994年来,实际税率在20%~25%之间的上市金融企业比例总体呈减少趋势,在2008年达到高点24%,随即继续减少;实际税率在25%~30%之间的上市金融企业比例变化总体呈U型,自1994年以来逐渐减少,在2006年只占上市金融企业总体的4.2%,但从2007年起,又逐渐增加:近年来,实际税率在30%~35%之间的上市金融企业数量呈增加趋势,而实际税率在35%~55%之间的企业数量是在逐渐减少的。因此可见,近年来,我国上市金融企业的实际税负呈逐年降低态势。

2、上市金融企业税收负担结构分析。

银行类金融企业与非银行类金融企业虽然同属于金融行业,但是由于二者所经营业务不同,其税收负担也有所不同;同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内银行业的经营前景不容乐观,因此,与非银行金融业联合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已经成为一种竞争趋势。在业务相互渗透的情况下,两个行业的税负情况如何,值得我们探讨。

(1)总体税负状况。

通过对银行类金融企业和非银行类金融企业的分别分析,并采用相同的统计口径,我们得到两个行业的总体税负情况(见图2)。

由图2可见:①两类企业的税收负担自2001年开始总体均趋于下降趋势,但非银行类金融企业的总体税负下降幅度大于银行类企业。②1994~2004年,非银行类金融企业的实际税负水平总体上高于银行类金融企业:从2005年开始。银行类金融企业的税负高于非银行类金融企业;两类企业在2009年中期都降到了30%左右的水平。

(2)平均实际税率波动状况。

为了考察历年来银行金融业和非银行金融业内部的税率变化大小,我们对两个行业内部不同年度税率波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1994年以来,银行类金融企业与非银行类金融企业的平均实际税率都不稳定。其中,非银行类金融企业的变异系数比银行类金融企业的大,因此,非银行类金融企业的平均实际税率变化较大,对税收政策的敏感度较强。

(3)行业内部各企业实际税率差异状况。

为了考察银行类金融业和非银行类金融业内部各企业税率差的变化趋势,我们对各个年度行业内部的变异系数进行考察,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①在整体上银行类金融业内部各企业平均实际税率的差别不断波动且呈下降趋势,而非银行类金融业内部各企业税率差却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是不断上下波动。②两类金融企业内部税率变异程度各有不同,从银行类金融业来考察,在2002年以及2003年,其内部不同企业之间平均实际税率的差异相对较小;而从非银行类金融业来考察,在2000年以及2007年,其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税率差相对较小。③总体来讲,大部分年度内,非银行类金融企业内部平均实际税率的差异大于银行类金融企业。

由分析可见,银行类金融业内部的实际税率分化没有非银行类金融业严重。造成行业内部各企业实际税负差异较大的原因有企业规模因素、盈利能力因素以及地区因素等:同时,非银行金融业内部包含了证

券期货业、保险业、金融信托业等行业,行业上的差别也可能是非银行类金融业内部实际税率分化严重的原因之一。

(三)上市金融企业与上市服务企业税负差异分析

将金融企业税负与服务企业税负进行比较,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金融企业作为一种中介机构,其本身提供的就是金融服务,本质上属于服务业;--是在我国现行税制下,金融业和服务业的税制结构基本相同,因此二者具有可比性。与服务企业的税负进行比较,可以对我国金融企业税负是否过高作出较合理的判断,并为探寻金融企业税负合理区间提供经验依据。

1、总体税负状况。

我们首先从总体上考察上市金融企业与上市服务企业的平均实际税率趋势,并对二者的差异作出分析。两个行业的总体税负情况如图3所示。

总体来讲,上市金融企业的税收负担明显高于上市服务企业。虽然二者的名义税率都基本相同,但是在实际的征收过程中,由于金融行业的行业特性等原因,导致金融行业的实际税负高于服务行业。

2、平均实际税率波动状况。

为了考察历年来上市金融业和上市服务业内部的税率变化大小,我们对两个行业内部不同年度税率波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上市金融企业与上市服务企业的平均实际税率都不稳定。其中,服务企业的变异系数比金融企业的大,因此,上市服务企业的平均实际税率变化较大,对税收政策的敏感度较强。

3、行业内部各企业实际税率差异状况。

为了考察金融业和服务业内部各企业税率差的变化趋势,我们对各个年度行业内部的变异系数进行考察,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①在整体上,上市金融业内部各企业平均实际税率的差别呈下降趋势,表明金融业内部各企业的税率分化在逐步缩小,但是在2000年,其变异系数达到1.165之高,这可能是由于非银行金融业内部税率差异分化严重所致,但也不排除随机影响;相对于金融业,服务业内部各企业实际税负差别波动较大。②两类企业内部税率变异程度各有不同。对于上市金融业来讲,在2007年,其内部不同企业之间平均实际税率的差异相对较小:对于上市服务业来讲,在2008年,其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税率差相对较小。③总体来讲,大部分年度内,上市服务企业内部平均实际税率的差异大于上市金融企业。由此可见,上市金融业内部的实际税率分化没有上市服务业严重。

三、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基本结论

1、上市金融企业的税负总量:逐年降低,税负仍较高。(1)税负水平逐年降低。近年来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调整与改革使得上市金融企业的税收负担逐年降低。从2001年到2009年中期,平均实际税率已由57%降至30%左右的水平,国家的减税政策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2)税负总量仍然较高。第一,虽然自2001年以来,上市金融企业的税收负担在不断减轻,但是其总体税负还是较重。研究表明,历年上市金融企业税收负担水平即实际税率,全部都高于法定最高税率25%。这种状况说明金融企业承担了较重的税收负担,而且税收优惠程度很低。第二,尽管在行业性质、税制结构和名义税率上,金融业和服务业都比较相似,但是上市金融企业的总体实际税收负担却明显高于上市服务企业。因此,尽管自2001年来上市金融企业的总体税负在不断下降,但现在仍有下降的空间。

2、上市金融企业的税负结构:结构欠均衡。(1)金融企业内部税负结构变动。银行类金融企业与非银行类金融企业税负差异分析表明:①两类企业的实际税负水平变化趋势不同。1994年至2004年,非银行类金融企业的实际税负水平总体上高于银行类金融企业;而从2005年开始,银行类金融企业的税负高于非银行类金融业。虽然两类企业在2009年中期都降到了30%左右的水平,但是以后仍然可能出现变化。②两类企业的政策敏感性与内部税率分化程度不同。1994年以来,非银行类金融企业的平均实际税率变化程度较银行类金融企业大,其对税收政策的敏感性也比银行类金融企业强;同时,非银行类金融企业内部税率分化严重,而银行类金融企业却不明显。(2)金融企业与服务企业的税负结构变动。上市金融企业与上市服务企业税负差异分析表明:两类企业的政策敏感性与内部税率分化程度不同。1994年以来,上市服务企业的平均实际税率变化较大,其对税收政策的敏感性较强;上市服务企业内部平均实际税率的差异较大,税率分化较严重。

(二)政策建议

鉴于我国金融企业的整体税负仍然偏重、税负结构欠均衡的问题,建议进一步优化金融业税收政策。

1、优化流转税政策。从近期来看,降低营业税税负。第一,调整营业税税基。首先是将税基由营业收入全额改为营业净额;其次是对金融企业的受托收款业务按其受托收费减去支付给委托方款项后的余额计征营业税;再次是将金融机构往来收入纳入营业税税基。第二,下调营业税税率。在短期内不能实现增值税的情况下,应该继续下调营业税税率,分年度由5%降至3%。从远期来看,通过推行增值税,逐步解决金融企业税负结构欠均衡的问题。

2、优化所得税政策。新《企业所得税法》降低了金融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同时使内外资企业所得税长期失衡的状态得到了改善。目前金融业所得税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呆坏账准备金的提取与扣除问题。呆账准备金的计提直接关系到金融企业所得税税负的高低,将影响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一,在呆账认定方面,对借款人或担保人的追偿,必须要满足法律裁定或付款义务人法人资格终止等客观条件,而不能以人为判断作为认定条件。第二。在呆账扣除时间方面,应当坚持“适当比例计提为主,实际呆账损失为补”为原则。“适当比例计提为主”,就是在发生呆账损失之前就按照一定的比例税前扣除:“实际呆账损失为补”,就是实际发生的呆账损失超过计提呆账准备金的部分允许税前扣除。这一原则综合了国外所实行的特殊准备金法与冲销法的优点,有利于足额提取准备金,减轻金融企业税负,并及时核销呆账。第三,在呆账怎样扣除方面,应当综合考虑金融企业的税负承受能力与资产质量情况,确定合理的扣除比例。同时要根据过去若干年呆账贷款的历史数据、借款人所在行业、借款人的财务及经营管理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计提。

上一篇:量化宽松下的通胀输出 下一篇:中国私人银行发展的路径选择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