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快乐的“懒汉”

时间:2022-09-30 03:31:45

第一学期的期末复习又开始了,按照习惯我又自制了六套单词卡,但词卡太多,没来得及做完就上课了,怎么办?我不能让我的复习计划因为我的缘故而乱了阵脚。思来想去,终于有了第二套方案:我做词卡,学生做练习册上的听力。但每次都是我读的呀!让学生读?他们能读好吗?这个问题在我的心里反复纠结着……相信他们一次,给他们一次机会,想到这儿,我已经做出了最坏的打算。走进课堂,我对学生说出自己想法和做出的决定,学生也是唏嘘一片。我满怀期待地他们说:“我相信你们,犯错误也没什么可怕的,老师还犯错误呢!”这时,一个女孩站起来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让我试试!”我把听力材料交给她,注视着她,很认真地告诉她:“我把课堂交给你了!”女孩很高兴,不仅是因为她赢得了这样难得的机会,更多的是老师的信任。接下来,我便全身心地忙于自己的工作,而学生忙着做听力,忙得不亦乐乎。偶尔,我也会分心关注一下学生的进展:那小女孩俨然就是另外一个我,读听力,然后找学生说答案,她读得很认真,有板有眼,其他学生也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还站起来举手,那架势甚至超过我上课时的提问率。看到这些,我心中不由得一阵窃喜,看来自己的决定是对的,所以我就故意放慢做单词的速度,我想多享受一会儿这种做“懒汉”的快乐。

一、“懒汉”不“懒”,是素质教育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教育策略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懒汉”故意装“懒”,给学生留下创新的空间

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就大胆放手,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另辟蹊径,寻得问题的答案,这样得来的结果,学生才记得扎实,终身不忘(比如学生动手做菜单,单词归类)。

三、以“懒汉”放“懒”来迎合小学生心理特点,以此调动课堂

氛围

复习课前,我设计了一项活动:PK单词。来自两个不同组别的两个学生面相全体学生,学生读单词,他们快速拼写,拼写对的得一分。在没变“懒”以前,举单词卡记分等工作都由我一个人完成,累且不说,学生还没有兴致。如今,换作学生,效果却大不一样,学生觉得很新鲜,都想感受一下当“老师”的感觉。

“懒”不是目的,它只是让学生迅速成长的催化剂。只要你“懒”得有道理,尽情地“懒”下去吧,去做一个快乐的“懒汉”,何乐而不为呢?

上一篇:论小学班主任管理沟通技巧 下一篇:激发和培养小学流动儿童数学认知内驱力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