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时间:2022-09-30 03:28:44

浅谈如何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内部为了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作为衡量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必将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完善而不断健全、完善,这对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和保证企业高效率经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 企业管理 信息沟通

一、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制度是随着管理活动的出现而出现的,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各个阶段,是一种对“动态过程”的管理。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深入和展开,它是监控各项活动以确保公司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可能偏差的过程,是对组织战略实施过程的控制,当公司的实际运行状况偏离目标时,管理者必须采取纠正偏差的行动,纠偏行动可以确保公司战略的实现,企业各项管理活动必须以良好的控制作保证。所以说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应与经营管理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企业要改善经营管理,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借助于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一般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

一般企业多年来陆续形成了一些管理办法、制度、暂行规定等文件,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很多规章制度已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主要有以下薄弱环节:

1.被动的。一般企业难以自生出要素完备、功能齐全、目标明确的内部控制体系,这就决定一般企业内部控制的需求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外部压力。

2.拿来的。一般企业参考其它企业的内控制度,略作修改,未经实践检验,拿来就用。

3.滞后的。一般企业往往按照以往发生的事例来吸取教训,很少能对将来会发生的趋势作分析,这样制定的制度有可能是落后于企业管理需要的。

鉴于以上原因及一般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人为控制现象严重,不利于上下级信息沟通的实际情况,应当在设计内部控制时,既注重过程的控制,更要注重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控制,即包括公司内部各层次各业务循环,各系统的控制,又包括公司的治理结构,文化诉求,具体导向的控制,只有这样,薄弱环节才能加强。

三、内控体系涵盖的内容

内部控制理论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现在普遍的内部控制框架都采用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的报告,它分成八要素:

(1)目标设定。指管理层根据公司的风险偏好设定战略目标。

(2)内部环境。指公司的组织文化以及影响员工风险意识的综合因素,包括员工对风险的看法、管理层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偏好、职业道德规范和工作氛围等。

(3)风险确认。指管理层确认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因素。

(4)风险评估。指管理层根据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确定风险管理的方法。

(5)风险管理策略选择。指管理层根据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选择风险管理策略。

(6)控制活动。指为确保风险管理策略有效执行而制定的制度和程序。

(7)信息沟通。指产生服务于规划、执行、监督等管理活动的信息并适时向使用者提供的过程。

(8)检查监督。指公司自行检查和监督内部控制运行情况的过程。

企业内控体系应涵盖经营活动中所有业务循环,在公司经营活动的业务循环中主要包括:

(1)销售收款环节包括合同签订、开具发票,收到款项、确认收入、应收账款及记录等。

(2)采购及付款循环包括采购申请、验收货物、填写验收报告或处理退货、记录应付账款、核准付款、支付款项及记录等。

(3)工程款支付循环包括工程进度款申请和审核、收到工程款发票、应付账款、支付款项及记录等。

(4)固定资产管理循环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置、维护、保管与记录等。

(5)货币资金的循环包括货币资金的入账、划出、记录、报告、财务人员的授权等。

(6)投资循环包括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委托理财的决策、执行、保管和记录等。

(7)人事管理循环包括聘用合同、辞退、薪资支付、考勤和考核等。

四、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由于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地域等方面的不同,各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企业首先应确定内部管理体制和目标,包括管理模式、内部核算体系、机构设置及职能划分等,以明确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建设方向。内部控制管理体制一经确定,应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从而保持整个体系的稳定性。其次,应根据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明确规定企业各级机构的职责和具体岗位的职责,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起草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体系。

具体包括两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以本公司为例:

第一层次,是在企业经营管理、施工管理、后勤管理等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事前控制体系。公司员工从事相关业务时必须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的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按公司的制度、规定经过复核对重要的业务或超常规的业务要有明确的处理流程甚至双签制度,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

第二层次,是在常规的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企业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事中控制。这一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依赖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称职的工作能力,并将监督的过程和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

第三层次,是以已有的稽核、内部审核、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对有关业务和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以查为主的事后控制。通过以上三个层次构筑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进行“访、堵、查”的监督控制,就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五、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

首先要提高管理者的素质。管理者的素质既包括知识和技能,又包括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不同素质的管理者,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其次是提高会计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综合素质,应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其自觉地遵守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对会计、审计等相关专业人员开展持续有效的专业知识教育,不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使各岗位人员均能胜任其承担的工作职责,及时发现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使之不断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以观察其是否有效执行、执行中效果如何及存在问题,从而不断修改或调整有关控制环节和措施,使内部控制制度日趋合理有效。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部门和个人应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和违章的,按制度给予相应处罚。

七、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可以促使企业及时掌握企业运营状况和发生的各种情况,及时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企业财务会计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是处理财务会计业务并为企业提供财务信息和决策信息以及辅助企业管理控制的有机整体。因此,必须加强财务会计系统与其他各个系统的信息沟通。

此外,还得依赖外部监督。外部监督能以第三者的身份独立、客观、公正地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审,有利于监督企业设计、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并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疏漏和薄弱环节。

内部控制的困难不在于设计一套制度,而在于如何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这不仅取决于制度本身,更取决于执行制度的人。所以,只有全方位重视,才能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起到应有的作用。

作者简介:吴玉华(1977-),女,兖州煤业榆林能化有限公司,研究方向:财务。

上一篇:银行业理财产品销售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下一篇:欧美与金砖四国抗通胀的智猪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