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中“龙”与“dragon”意义和所指的异同

时间:2022-09-30 02:01:43

东西方文化中“龙”与“dragon”意义和所指的异同

摘 要:每个名词都有其对应的意义和所指,“龙”与“dragon”这两个概念在东西方文化中根深蒂固。“龙”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多年文化中一直占据着图腾的位置,而西方人也会谈“dragon”而色变。而为什么东西方人对同一事物的反应是如此不同呢?本文旨在探索东西方文化中“龙”与“dragon”意义和所指的异同。从而帮助英语学习者在语义学层面上对中西方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龙;dragon;意义;所指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一.意义和所指

对意义和所指的哲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对话录》中就认为词的意义就是某个词所代表、所指示、所表示的世界上的实体――所指对象,词即是事物的名称。比如“dog”这个词代表了属于这一类的实体。柏拉图的上述观点俗称“所指论”。较极端的“所指论”观点认为:词的意义就是它所指的事物,所指就是意义。上述看法显然是片面的。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Frege在《On Sense and Reference》(1952)中提出了区分一个语言表达式的所指和它的意义的必要性。按照Frege的观点,所指即是一个记号指称的客观实体,而意义则是对记号的解释,这种解释由特定语言的语法所提供(Frege,1952,p.116)。

Frege所说的意义和所指存在两种关系:其一,一个符号有意义并且有所指;其二,一个符号有意义却无所指。龙和dragon是从未被见到而却在人们印象中根深蒂固的动物,它们的意义和所指究竟如何?它们的意义和所指又有何异同呢?

二.龙和dragon

龙存在于中华五千年文化中,许慎《说文解字》讲“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儿潜渊”。《辞源》说,龙是“四灵”之一,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李时珍《本草纲目》提到“龙,其形有九,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

自考古学诞生以来便出土出了带有龙图案的各种名画和瓷器等。查海龙、濮阳龙、黄梅龙是出土出来的各种龙图案,尽管其出土地点不同,年代也有早晚只差,所用材料分别为砾岩、蚌壳和乱石,具体形状也有差异,但基本造型却是一致的,均属龙的造型。汉语的“龙”在概念意义上是一种“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的能“登天”能“潜渊”,人可骑可驭的温驯动物。

外国的龙是什么模样的呢?《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记载,古巴比伦的龙有四条腿,身上有麟,且有翼;古埃及和古希腊的龙是巨蛇(Hydra),有的还有九头,百头,砍掉一个又会长出一个。另一种形象是chimera,狮头、山羊身、毒蛇尾。还有一种是一身三头的:即狮头、山羊头和度舌头。Ra和Re也被认为是埃及龙,实际是太阳神:人面,鹰头,头上还有日轮。还有一种是Bona Dea,它是希腊生育和贞洁女神,被描绘为一老妇人:尖耳朵,手持毒蛇。

总结下来,西方的“龙”大概有以下特征:一种传说中或想象中的动物,类似蜥蜴(lizard),体形庞大(large)、性情凶猛(fierce)、长着双翅(wings)、一条长尾(a long tail)、爪像鹰爪(claws)、通常会飞(able to fly)、口中喷火(breathe out fire),生性凶残,令人望而生畏。

三.东西方龙和“dragon”的所指对比

中国龙的原型应该是蛇和鳄鱼。随着人类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高科技的发展,人类想象力不断升华,龙的形象也跟随着千变万化,但种种变化也是基于现实原型的。由此可见,中国的“龙”是想象中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中国的图腾,它完全是一种精神的产物(宋洁,2007)。由此可见,在东方文化中,龙是没有所指的,它只是人们臆想出来的一种精神寄托。

从距今最久远的龙形象看,西方龙被赋予了会飞、会游泳、会变化的特点。西方dragon也即serpent,指的是蛇,尤指大蛇或毒蛇,是被妖魔化的怪物(宋洁,2007).因此,在西方文化中,dragon也是没有所指的,它只是人们心目中恶魔般的怪物。

龙和dragon是不同的动物,尽管它们都不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这两个词的指示意义不同:前者指的是体长、像蛇、有鳞爪、为水族之长的一种动物,而后者指的是有翅膀能吐火的一种动物。

四.东西方龙的意义对比

虽然龙在中西方民族文化中都是基形于“蛇”的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但是“龙”≠“dragon”!东西二龙有各自不同的历史渊源,代表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人们把中国文化称为龙文化,中国是龙的国度,以龙为祖,惟龙是尊,“龙”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是通天神兽――龙王、龙鳞、龙脉、二龙戏珠;龙是吉祥瑞符――古人称龙为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长;龙是皇权象征――历代帝王,以“真龙天子”自居,就连皇帝的一切御用之物也均冠以龙字:龙体、龙冠、龙袍;龙是人杰喻体――杰出人物常被誉为“人中之龙”,乘龙快婿;龙是民族标志――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龙的形象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龙是连接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中国人“崇龙”、“爱龙”、“用龙”。龙主要是吉祥的象征,中国人喜欢龙,他们经常把龙用作孩子的名字:龙龙、腾龙、马龙等。“望子成龙”、“龙腾虎跃”、“龙马精神”等成语足以看出中国人对龙的喜爱和重视。

而西方的dragon(龙)主要是邪恶的象征。西方人认为dragon是邪恶的象征,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应予消灭(邓炎昌,刘润清,1989:202)。西方人闻“dragon”色变,在西方神话中dragon以毒蛇形象为主,是凶残与丑恶的化身。几乎在所有故事中,西方龙会喷火几乎是一条惯例。例如,电影《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哈利必须挑战一条龙,这条龙会用火焰攻击人,而且其火焰非常强烈,足以将石头在一瞬间化为灰烬。

五.结束语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东方“龙”和西方“dragon”有不同的所指和意义:东方“龙”是没有所指的,它只是一种图腾文化,完全是人们臆想出来的吉祥物。它的原型是蛇或者鳄鱼,而西方“dragon”的原型是大蛇或毒蛇;“龙”在东方文化中的意义是受人尊崇的,代表着吉祥、刚健、威严和尊贵,而西方的“dragon”则意味着火暴、神秘,恐惧和残忍,让人得而诛之。由此可见,东方“龙”和西方“dragon”在意义和所指上是有很大差异的,

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会把“龙”和“dragon”等同起来,实则不然,它们的内在意义是截然相反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结合语境,想好语义,不要翻译出不合语用语境的句子,从而更好的掌握英语。

参考文献

[1] Frege,G.On Sense and Reference[M].Oxford:Blackwell.1952.

[2] 李绍青.龙与“dragon”的文化异同[J].衡水学院学报,2011(5):59.

[3] 王逢鑫.漫谈“龙”和dragon[J].英语世界,2012(1):47.

[4] 宋洁.从龙和dragon的国俗语义看龙的英译及中国龙文化[J].邵阳学院学报,2007(6):36.

[5]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6] 赵世平.中国龙与西方龙的比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4.

上一篇:从词汇拼写层面分析美国英语的创新发展 下一篇:浅谈生态翻译环境下文化负载新词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