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对初中生物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09-30 01:46:32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对初中生物的学习兴趣

【摘 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初中生物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生物 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74

由于生物在升学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小,一些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片面追求生物成绩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和探索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仅将规定的生物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对问题的探究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物学习中来。

一、生物教学要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学习生物的目标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探索地球上生命的奥秘和本质,因此,生物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学生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始终坚持生物学习只是学校的教学任务,对日常生活没有意义,导致学生对生物学习缺乏兴趣,无法主动学习,导致生物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必须贴近学生实际,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生物问题,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索问题,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课本规定的生物学习内容,更能使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实现自我鼓励,从而在思想上培养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动力。例如,在学习种子的结构这一节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见过的种子入手,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种子的结构,然后再对种子各部分进行讲解,这样既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减少学生的记忆难度,又能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许多学生都认为学习生物知识只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这也是学生对学习普遍缺少兴趣和动力的原因之一,生物亦是如此。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发现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尝试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上去,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部分难题。例如,在学习了染色体和DNA后,学生应该明白生男生女是与X和Y染色体的搭配有关,而跟母体无关。

二、通过生物观察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活动规律的学科,具有实验性强、内容多样化和趣味性强等学科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学科优势,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只有对所学学科充满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在生物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观察法是生物学习的重要方法,敏锐的观察力能够迅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快速掌握生物知识的记忆点,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也对学生将来的人生道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法来认识生物现象,发现生物规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这一活动来学习。学生的猎奇心理使得他们对新鲜事物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细胞对于他们来说是新鲜的体验,他们必然会对这种学习体验保持高昂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植物细胞的观察中去。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

实验是生物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实验能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实验教学的优势,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课堂实验,既能高效地吸收生物知识,又能摆脱死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授植物光合作用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天竺葵的对照试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结合实验现象和课本知识,得出科学的生物规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兴奋和满足的心理体验,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和未知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强烈欲望,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生物知识和学习的兴趣。

三、小组合作讨论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过于沉闷,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必然会使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逆反心理,无法激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手段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无论是小组实验还是小组讨论,都能够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生物学习中来,不论知识水平的高低,学生都能够在独立思考之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小组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探索出问题的最佳答案。这种学习方式能使每一位学生找到自己的课堂角色,学到对自己有益的知识和方法,也能让学生对生物学习保持长期的热情和兴趣。

四、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着理论知识丰富,探究能力薄弱的问题,这与中国长期形成的教学模式有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过度依赖于教师知识的传授,而不具备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针对学生的这一学习弱点,教师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将疑问穿插在教学过程中,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保持他们对生物的探索兴趣,又能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设置问题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突出重点,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通过解答疑问逐步掌握学习内容,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学习人体血液循环时,教师可以通过血液循环的类型、路线、功能和联系等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掌握了血液循环的学习重点。

总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生物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并自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建设高效的生物教学课堂。

上一篇:浅谈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下一篇:适宜玉米/花生2∶4间作模式的花生品种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