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解题方法指导

时间:2022-09-30 01:14:54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解题方法指导

词类活用这一考点,在高考文言试题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考生在文言文备考复习中应根据词类活用的种类结合课内教材选文的例句进行识别,然后再结合课内课外典型例文中的例句进行识记、分析、理解的迁移。

一、名词活用

⒈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知识索引】⑴名词后面带宾语,名词活用为动词;⑵名词后面带补语,名词活用为动词;⑶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名词活用为动词;⑷同一名词叠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联合、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⑸前面有结构助词“所”, 名词活用为动词;⑹方位名词常用作动词,有的前面有连词“而”或副词,有的前面既没有连词“而”也没有副词。

【例句分析】①今王鼓乐于此。②履至尊而制六合。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④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⑤置人所罾鱼腹中。⑥樊於期乃前曰。

简析:①名词“鼓”带宾语“乐”,用作动词:弹奏。②名词“履”带补语“至尊”,用作动词:登上。③“水”前带副词“非”和能愿动词“能”,用作动词:游水。④名词“生”叠用,第一个用作动词:维持。 ⑤名词“罾”前有结构助词“所”,用作动词:用网捕捉。⑥方位名词“前”前面有副词“乃”,用作动词:走上前。

【典题引路】2011年高考广东卷第5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 做官

【解题方法】名词“官”带宾语“夔州游击”,用作动词,解释为“做官”,C项解释是正确的。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知识索引】⑴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⑵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⑶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

【例句分析】 舍相如广成传舍。

简析 “舍”后跟“相如”作宾语,是“使相如住”。

【典题引路】2013年高考广东卷第5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不痛绳之 绳:捆绑

【解题方法】名词“绳”带宾语“之”,“绳” 使宾语“之”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解释为“使之受绳”,引申为“使之接受法律制裁”,C项解释是不正确的。

三、名词的意动用法

【知识索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译:“把……当做……,以……为……,认为……是……”。

【例句分析】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③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简析:①名词“耻”后带宾语“师”,表示“其身”觉得向他人“学习”羞耻,活用作意动词。“耻师”即“以师为耻”,意即“觉得向别人学习可耻”。 ②方位名词“先、后”后带宾语“国家之急、私仇”,表示“吾以国家之急为先,以私仇为后”,活用作意动词,先、后:方位名词作意动词,以……为先(前),以……为后。③名词“罪”后带宾语“岁”,活用作意动用法,“罪”解释为“认为有罪,引申为归咎,归罪”。

【典题引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君子病无能焉 病:以……为病

【解题方法】名词“病”后带宾语“无能”,表示“君子”认为自己“无能”为病,活用作意动词。“病无能”即“以无能为病”,意即“为自己没有能力而担忧”。

四、 名词直接做状语

【知识索引】⑴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时,活用为状语。⑵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活用为状语。⑶ 名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活用为状语。⑷ 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时,活用为状语。⑸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时,活用为状语。⑹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时,活用为状语。⑺名词表示情况逐渐地发生变化,活用为状语。

【例句分析】 ①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③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④孤帆一片日边来。⑤良庖岁更刀。⑥南取百越之地。⑦而乡邻之生日蹙。

简析: ①名词“席”“包”“囊”分别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②名词“面”做动词“刺”的状语,表示“刺” 的方式:当面。③ 名词“船”作动词“载”的状语,表示“载”所用的工具:用船装。④ 名词“日边”作动词“来”的状语,表示“来”的地点:从日边。 ⑤ 时间名词“岁”作动词谓语“更”的的状语,表示“更” 的性质:每年。⑥ 方位名词“南”做“取”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向南。⑦ 名词“日”作形容词谓语“蹙”的状语,表示“蹙” ,这种情况逐渐的发展变化: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典题引路】2013年高考广州卷第9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 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译文:(饥民)如果不用贩卖私盐的方法让自己活下去的话,一旦他们像蜜蜂一样聚集成为盗贼,那么制造的隐患就深了。

【解题方法】名词 “蜂”在动词前表示“聚”的状态,做状语,“蜂聚”解释为“像蜜蜂一样聚集”。

此外,其它三类7种活用可以参照此方法寻找规律,识记、分析、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解题方法。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

上一篇:高考文言文实词解释答题方法指导 下一篇:高考文言文内容分析理解类答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