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有关宗教作用和对待宗教的方法论的当代价值和启示

时间:2022-09-30 12:19:34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有关宗教作用和对待宗教的方法论的当代价值和启示

【摘要】在当下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相适应的背景之下,研究梳理其中关于宗教的作用和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和方法论无疑更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只有这样,我们真正做到以宗教的态度来对待宗教,才能还宗教以宽容、大爱、关怀普世的本来面目,既不鄙视轻蔑之,也不恐惧担忧之,既不“远观”之,更不“亵玩”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宗教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17-02

1.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于宗教的作用和对待宗教的方法论的思想

一般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指从马克思到列宁为止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社会主义理想和立场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宗教,基于现实的经济社会状况和历史时代背景的考量形成的一套关于宗教思想的完整理论学说,这套学说包括对宗教的性质、起源、发展及其社会作用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国家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和具体方法论。其中关于宗教的性质、起源和发展的相关内容历来被人们所重视,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而在当下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相适应的背景之下,研究梳理其中关于宗教的作用和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和方法论无疑更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1.1有关宗教的作用

马克思认为:“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在这里,马克思把宗教比作鸦片,这个比喻虽然不是马克思的原创,但是他却将宗教的社会功能和鸦片最深刻贴切地联系在一起,宗教恰似鸦片让人欲罢不能,麻醉着人民的精神,缓解现世的苦难,补偿那些受剥削受压迫人民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现实的理想,带给人们以虚妄的幸福,让人们相信此生的悲惨命运在上帝那里可以得以拯救,这样才可以为了升入所谓的天堂而忍受尘世间的地狱之苦。这样人民就会顺从不公,安于现状,从而维护压迫人剥削人的阶级统治。马克思还认为宗教作为一种颠倒的世界观,为这个“颠倒的世界提供精神上的安慰、道德上的核准、理论上的辩护”。

列宁从当时俄国的社会状况出发,用阶级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对宗教及其本质进行了论述:“对于工作一生贫困一生的人,宗教教导他们在人间要顺从和忍耐……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宗教是一种精神上的劣质酒。”在这里突出强调了宗教作为压迫阶级维护统治的除去刽子手职能之外的另一种职能,即牧师的职能。之后他还发挥了马克思的著名论断“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认为:“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马克思的这一句名言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全部世界观的基石。”也就再次强调了宗教在阶级社会里为统治剥削阶级服务的本质作用。所以恩格斯认为人类面对宗教所要做的就是彻底地向宗教和宗教观念宣战,唤醒人的自我意识,把人因宗教而失去的内容还给人。

当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承认宗教在历史上对文化的推动、哲学的发展、民族的形成、人民起义和革命的爆发等方面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不管这种影响是主动还是被动,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随着研究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看到了宗教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也有中性甚至是积极的一面。“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理论,是它的包罗万象的纲要,它的具有通俗形式的逻辑,它的唯灵论的荣誉问题,它的狂热,它的道德约束,它的庄严补充,它借以求得慰藉个辩护的总根据。”作为有的人来说,宗教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宗教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为其存在的合理性做辩护,但同时宗教也是人们对自己内心的审视和反思,也是人们追求美好道德、净化灵魂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一种方式。此外马克思还在《导言》中说到:“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在这里,马克思首次明确提出并充分肯定了宗教和理论的、艺术的、实践―精神的方式一样,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样,恩格斯还看到“路德通过翻译圣经给平民运动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武器。”也就是宗教可以成为人民抗争和革命的武器,当无产阶级掌握着“宗教外衣”的时候,就可以代表自己的利益和呼声来砸碎旧世界,创造新天地了。

1.2有关对待宗教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首先在根源上认识了宗教的本质之后就应该彻底批判它,让受压迫受剥削的人民看清宗教的真实面目,然后从宗教带给人的虚幻的世界中勇敢地走出来,重新关注现实的世界并且努力改变现实世界的不合理,创造新世界和新秩序,“这种批判撕碎锁链上那些虚构的花朵,不是要人依旧戴上没有幻想没有慰藉的锁链,而是要人扔掉它,采摘新鲜的花朵。”而且“资产阶级的‘信仰自由’ 不过是容忍各种各样的自由而已,而工人党却力求把信仰从宗教的妖术中解放出来。”

但同时,马克思主义也认为当现实中宗教还没有到消亡的成熟条件时,应该允许其存在并且受到法律的保护,而宗教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要应该得到满足和认可,作为一种信仰活动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每一个人都应当有可能满足自己的宗教需要,就像满足自己的肉体需要一样,不受警察干涉。”而列宁也指出是公民个人的私事,“每个人不仅应该有相信随便哪种宗教的完全自由,而且应该有传布随便哪种宗教和改信宗教的完全自由。哪一个官吏都管不着谁信的是什么教,这是个人的信仰问题,谁也管不着。”但是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则不是。

2.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国化过程中的反思

诚然处理当代中国的宗教问题有两个很难绕开的历史和意识形态的症结,即无神论和为唯物主义,正是在这个认识基础上,间接导致了我们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并且使之中国化、民族化、本土化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

2.1把宗教简单化、神秘化,把信教群众对立化、两分化,把宗教工作单一行政化

把宗教宗教的性质简单化、神秘化,粗暴地理解为被我们所熟知的几句话:一是“宗教是唯心主义”,是“颠倒的世界观”,甚至认为宗教就是迷信。二是“宗教是科学的敌人”,宗教必然阻碍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必然消亡宗教,剩下的只是时间进度的问题。三是“宗教是统治阶级麻醉人民的鸦片”,对人民的作用都是负面的消极的不合理的,就应该限制它进而取缔它。这种思维可以说一直都存在,哪怕是改革开放以后直到现在,仍然在不同程度上把宗教作为一种敏感、有风险、影响稳定的不安定因素,总是和政治认为惯性地挂钩,表现出来就是以异样,对立的眼光来对待,百般限制、防范,然后又在意识形态领域有意识无意识地加以宣传,讲宗教事务扩大化、特殊化、政治化,把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区别对待。这可能也是我们在50年代后期开始特别是在“”期间宗教政策被随意批判抛弃,宗教事业停滞甚至毁灭打击,信教群众受到无辜摧残迫害的主要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偏离了或者极端化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的相关论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2片面强调突出宗教价值的工具理性,而无视、抛弃其更为核心更为本质的价值理性

宗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又是一种社会实体,是基于人类自身的有限性而企图克服有限达到无限超越境界和作为一个生命体渴望被终极关怀的一种历史文化的创造物,同时又在人类漫长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形成宗教自身的客观逻辑。人类创造了宗教,宗教在和人类世俗世界若即若离的彼岸关照眷顾人类,这本可以是一种美妙的和谐,这种关系的基础主要体现的是一种价值理性的向往和追求。虽然我们从此刻宗教存在的状态来看,它和社会构成各要素之间总是保持着一种时刻不断的互动张力之中,而且宗教对于社会也有很多的功能和作用,例如①社会整合功能;②社会控制功能;③心理调适功能;④个体社会化功能。而这些功能和作用不是人类创造宗教的那一刻起就预设好的,也不是各个宗教的创始人可以想象到的,而是在宗教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的交织中展现给我们的,并不是人类工具理性的展示:人类的行动只由追求功利的动机所驱使,行动借助理性到达自己需要的预期目的,行动者纯粹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而漠视人的感情和精神价值。宗教因为其自身的性质和属性,自然会产通过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方面来影响信徒的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总而展现出其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而人为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割裂,出于世俗需要而一叶障目,无限拔高宗教的工具理性,使之脱离价值理性,凌驾价值理性。中国历史作为一个政治一级独大的漫长稳定的社会形态,利用宗教,随意揉捏宗教为政治服务是一个历史的惯性,历朝历代都有因为政治统治需要和统治者个人好恶而通过权力意志左右宗教兴盛的记录,而现在的中国社会,可以说政治仍然是社会形态的唯一核心因素,仍有通过不可挑战的强大意志来控制宗教的趋势,例如把宗教作为维护民族关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和重要工具,认为只有把“处理”得好,“解决”得好,政治权力的运作才会顺利。

3.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有关宗教作用和对待宗教的方法论当代价值和启示

3.1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当代价值和启示

虽然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并不是一个完整科学的宗教学理论体系,也并没有能穷尽人类理性看待宗教的各个角度各个方面,而且经典作家们更多是从当时欧洲社会经济和政治角度来阐释宗教这一个复杂、悠久的人类历史文化现象,最终是为了指向革命变革,从而忽略了宗教作为人的情感、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存在价值,此外中西方的世俗世界和神圣世界之间的关系也是迥异分殊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作为我们认识宗教、研究宗教、对待宗教的指导。因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马克思主义别的思想一样具有很强的历史穿透力和时代洞察力,并且这也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得思想学说。当下,我们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国家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努力推动宗教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相协调,将宗教作为一种来充分发挥其社会文化现象的积极作用的背景下,来反观其宗教观依然具有比较强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首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我们处理好宗教事务、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法宝。其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我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的路径,为防止和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企图提供了理论指引。最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价值提供了政策原则和实践指南。

3.2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有关宗教作用和对待宗教的方法论对当下宗教工作的启示

以史为鉴,对我们当下宗教的理解不能只基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只言片语,而忽略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一些观点和论述作为亘古不变的经典教条,使之机械化和工具化,而应该将它视作一个开放的系统,扬弃过时的或者被证明是不合理的部分,发扬其科学的精髓和丰富内涵,尤其重视其对宗教作用和对待宗教的方法论的的科学经典论述,并不断吸收新鲜的时代特色和内容,做到与时俱进。为此我们在处理宗教事务和开展宗教工作的时候应该做到:

要敢于破除政治至上,政治独尊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惯性思维,充分展现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国家的政治氛围和政治自信。不能简单地将政治作为所有事务的唯一核心,而把别的方面简单粗暴贬斥为工具,以至于把宗教工具化,为政治服务而具有随意性,不尊重宗教作为一种重要而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的意义,以至于在经济至上的背景下宗教又很可能再次沦为追求经济繁荣、数据漂亮的一个可怜的披着神的外衣和“婢女”。在宗教事务方面应该充分体现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角色转换,努力推动宗教工作去行政化和宗教工作的社会化,而政府应该做的只是引导宗教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大方向的相契合,和服务信教群众,真正尊重保障信教群众的各种权利。

要懂得重新认识理解、能够认识理解、善于认识理解宗教的本质、功能和存在的价值意义,真正把它作为泱泱中华文明中灿烂古老文化的一个因子,展现我们的文化自信。

总之,当前要推进和发展社会主义宗教事业,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尤其重视其中关于宗教的作用和对待宗教的方法论的相关经典论述,坚持自由,辩证分析和高度重视宗教的二重性,充分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正视和消解宗教的消极作用,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框架内,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只有这样,我们真正做到以宗教的态度来对待宗教,才能还宗教以宽容、大爱、关怀普世的本来面目,既不鄙视轻蔑之,也不恐惧担忧之,既不“远观”之,更不“亵玩”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宗教》[M].人民出版社,2007.

[2]《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宗教问题》[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0.

[3]施船升.《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相关动向》[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刘丽.《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研究及其当代意义》[M].巴蜀书社,2009.

[5]孙雄.《圣俗之间―宗教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上一篇: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下一篇:制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养成良好学习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