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式学习

时间:2022-09-29 11:55:07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式学习

摘要: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做出相应的改革,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学习能力。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从探究式学习的定义出发,分析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式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其发现学习中的一些问题,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和相关情境的设置,为学生思考及解决问题提供更多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探究式学习的定义

探究式学习在很多时候也被称为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及时的引导,使其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相关实践有机结合,并且结合教材内容等进行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想象力,从更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或者方法,这样一种探究过程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探究式学习自主性的特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式学习在应用中,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通过课堂问题的设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好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使教师更多的发挥一种引导的作用,学生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并对其进行综合利用。这种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其学习效率也大为提升。

探究式学习的合作性特点对于学生合作意识以及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实践中,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合作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实现的,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有效途径,能够建立一种良性的师生互动模式,增加交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将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性有机结合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语文课文的学习,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性格特点等进行合理的分组,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实现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对于一些课文内容,教师可以以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开展教学,通过分角色朗读或者将课文内容以课堂小品或者短剧的形式再现,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者讲述的具体故事内容。这样一种课堂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学习内容,在其参与的过程中更好的思考课后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延伸,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小组内部成员间可以通过课文内容的讨论以及问题的解决等增加交流合作,并引导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习惯,实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学习中探究式学习的应用

将探究式学习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教学情境的创设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探究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更好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通过情境的创设来推进探究式学习的应用。小学生身心特点决定其对于一些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有着一定的不足,其感性认识的成分相对多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心理特点等,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况,使学生能够融入到情境中。这样一种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将自己作为情境中的一个角色,从而能够更好的感受教学内容,以此来思考和研究问题。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使课堂知识得到有效的拓展,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的发挥,通过其自主思考来发现问题的解决方式。将教学情境应用于语文教学中,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好的理解知识思考问题,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综合提升。

其次,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课堂表现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受教师的管理,很少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其思维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改变该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其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加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发言机会,引导学生敢想敢说,使其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宽松的教学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使其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下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开展探究学习,结合教师的指导使其提高能力得到提升。此外,还应注重教师与学生地位的调整,使两者处于平等的地位,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更为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提高其语文学习能力。

第三,要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探究式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其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被激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作为引导者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思维方式等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正,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以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是课堂的主体仍是学习,使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更多的饿作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预习习惯培养开始,使其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相关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的深化其理解,并对其一些错误的认识进行纠正,激发其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一个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实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

三、结语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要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认识和理解探究式学习内涵的基础上,对教学情境进行有效地创设,并建设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条件,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想象力,并使其融入环境深化其对知识的理解,实现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龚云玲.小学语文课堂中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整合[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2(2)

[2]张印玲.学会合作,提高效率――浅谈语文课堂合作探究式学习[J].学周刊C版,2013(8)

[3]陈尧.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J].新课程・小学,2013(6)

[4]黄田泉.浅谈语文课堂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3(19)

[5]王敏.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探析[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1)

上一篇:加强口语训练,培养小学生说话能力 下一篇:浅谈中职护理礼仪在护生职业行为习惯养成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