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时间:2022-09-29 11:50:31

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摘 要 本文把终身体育意识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相融合作为出发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谈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自觉进行体育锻炼为最终目的,使学生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终身体育意识 高校体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from

Developing Lifelong Sports Awareness

HUANG He

(Pass College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520)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lifelong sports consciousnes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 sports as a starting point,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wareness about life-long physical training to improve their physical and conscious physical exercise as the ultimate goal, to enable students to achieve life-long physical exercis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lifelong sports awareness;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20世纪60年代,“终身教育”一说,由继续教育专家朗格朗首次提出,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随终身教育顺势分娩自不待言。20世纪60年代末,苏联学者明确提出了终身体育的主张。1978年国际教科文组织《体育运动国际》指出:“必须有一项全球性的民主化的终身教育制度来保证体育活动和运动实践得以贯彻于每一个人的一生。”从而终身体育有了制度化的保证,也为终身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1 明确终身体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地位

2011年3月1日,刘延东在就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提四点意见中提到:“努力培育群众体育健身文化,大力普及健身知识,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国家教委原体育司副司长曲宗湖曾就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加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高校体育教育做为我国整个学校体育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对大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大学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锻炼方式并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因此,如何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与高校体育教学结合,让学生把终身体育观念贯彻并落实到生活与学习中去,从而更好的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是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

2 终身体育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高校体育是我国学校体育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也是实施终身体育的关键时期。但从目前高校在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看,除了部分体育特长生或体育爱好者能坚持进行长期体育锻炼外,大部分学生都不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并长期坚持。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以终身体育为发展主线,以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为终极目标。使学生拥有健康的生活,强健的体魄,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既要在学校学习期间掌握体育的基本技能,又要在步入社会后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最终与终身体育衔接起来。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教学大纲范围的局限,过分强调运动技能的传授,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又太单调、枯燥 ,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打压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体育课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1 更新课程内容,加大体育兴趣

为了能够更好地使学生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并基本养成自觉进行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在完成教学大纲指定的教学内容外,我们要丰富教学内容,加大体育项目。采取的具体措施:(1)针对男、女生不同体质的要求,分别设置适合各自需要的项目。如男生喜欢灵活性的项目,我们可以开展篮球课程,喜欢速度性的项目,我们可以开展足球课程,喜欢综合性的项目,我们可以开武术散打课程等;而女生可以开展一些能够体现女生优美姿态、灵活协调,韵律性强的项目,像健美操课程、形体课程等。(2)根据季节变化特点,课堂内设置不同的耐久跑运动,以提高有氧代谢水平,改善心肺功能。(3)组织并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比赛,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赛体现自身的价值,从而更大地激发学习兴趣。

2.2 改变体育教学方法,营造教学气氛

高校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改革应向多方面发展,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要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学生改正―分析总结”,教学过程机械化,过于强调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新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不同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情况下,自觉完成课程内容,主动参加体育活动,最终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2.3 加强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体育能力从狭义上讲,是指从事身体锻炼的能力,即能够根据条件的变化,选择、运用甚至创造相应的身体练习方法进行独立的体育锻炼,合理地安排锻炼时间,调节运动负荷,实行自我医务监督和正确的自我评价身体状况与锻炼效果。从广义上讲,是指人们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才能。与其他能力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而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课外活动能力: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外,多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正确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2)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满足在社会生活和健康工作等方面的需要。(3)自身评价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健康状况,调整与改变运动方法,并随时作出正确的评价。

3 结束语

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必须遵循的一个新方向。终身体育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最终要与终身体育衔接好。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R].体育科学,2001:21(3).

[2] 王则珊.终身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3] 李鸿.论全民健身与普通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2).

上一篇:试论儒家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下一篇: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