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效课堂,让思想品德课焕发活力

时间:2022-07-10 09:58:14

打造有效课堂,让思想品德课焕发活力

摘 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是对中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是一门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学科,不应该是纯粹的政治课。所以思想品德课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需要,赏识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

关键词 有效课堂 思想品德 活力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Create an Effective Classroom to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Lively

ZHOU Zhiyong

(Guangdong Zhongshan Gangkou Middle School,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47)

Abstract Junior ideological and moral class is an important position on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s a thoughtful, humanistic, practical and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and should not be a purely political class. Ideological and moral lessons should be student-oriented, to respect the personality of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students, appreciated the students' character, to stimulate the potential of students, develop students' good character.

Key words effective clas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lass; lively

1 创设各类课堂情境,多渠道激发兴趣

“灌输式”教学方法是很多思品老师经常用的,先给学生讲道理,打比方,再把教学目标和知识要点写得清清楚楚,生怕学生不懂得,可以说是费尽力气,可事与愿违,学生听起来觉得枯燥无味,最后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情趣盎然地获取知识呢?这就需要老师创设良好的情境,多渠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好思想品德课。如学习“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的人身权利受法律特殊保护”时,在上新课前,可以先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出报纸上有关本市部分公交车上安排红色座椅的新闻,这样就能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再通过简洁的语言点拨,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这些红色座椅是为谁而设的?为何要特设这些座椅?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活起来!

2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全方位增强有效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中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课程,既有严密的科学性又有高度的思想性。而其重要的教学手段就是提问。这种提问是有互动性,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双边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保证。一个精彩的提问,对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该提一些有针对性的、充实的、代表性强的问题。而不是泛泛的提一些没有实质性的问题,这样很可能适得其反,不仅没让学生掌握本堂课内容,还造成教学目标的严重偏离。例如讲到“自我负责”这一课题时,可以提一些能让学生轻松接受的问题,如“为什么遇到事情时要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不推诿、逃避?”根据学生当堂掌握内容的情况,于课后还可组织学生对本内容进行讨论或者演讲比赛等,来促进学生对这一课题的消化。这样,学生在如此活跃的氛围下,就很容易的记下了所学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堂中的“问”要把握“问”的“度”,即首先,提问要难易有度。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如问题过易,没有一定的思考性,学生张口能答,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如问题过难,学生思维启动不起来,就激不起学生答题的兴趣。另外,提问的次数必须适度。尽管课堂提问的作用很大,但也绝非提问的次数越多越好。提问过于频繁,使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高度紧张,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第三,要巧妙地处理“问”出的“问题”。在教师问出一个问题的同时,得到的答案是多样的,尤其针对思想品德这一科。教师在提一个问题之前必须要掌握大量的资料,尤其是涉及到法律知识方面,更应该事先掌握相关的例子解决的最佳方法,这样才能对付在课堂出现的一些“小插曲。”

总之,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尽量使自己的设计问题具有明确的、恰当的、梯度的、层次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又要注意讲究技巧,追求提问的及时、适当、务实,要不折不扣地完成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才有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

3 挖掘生活化内容,为有效课堂注入活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新课标也强调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思想品德课堂,给思想品德课教学自然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和新鲜内涵,让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生活化。

首先,生活即教育。新课标中的一个明显转变,就是课本中的教学内容都十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授课的重点。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去了解学生的课外生活和家庭生活,以此来着手组织设计课堂的教学场景。如果有充分的条件,可以把教室设计成各种与课题相关联的场景,这样学生接受得会更快,而且每当回想起此场景就会随之想到教学的内容。

其次,社会即学校。现今社会的各种小型媒体、网络等会把很多方面的内容体现出来,但也有部分网站把一些正面内容丑恶化。这样很容易影响到成长中的中学生对于社会的正确理解,甚至有些见义勇为或募捐的好事迹被贬为炒作等等。任课教师不妨把这些最新发生的社会现象和课堂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正确的认知,以免影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次,教学做合一。这就要求“教、学、做”三者结合在一起,从而培养学生同实际生活联系,在实际生活中学好本领。教师要学会在做上教,让学生学会在做上学。例如讲到“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时,我们可以提前给同学们看一些因不爱护环境引起各类环境问题的科教短片或者电影,课下教师带头维护学校环境,培养学生看到垃圾或者有损环境卫生的行为,都会自觉阻止。这样,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领悟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还理解了爱护环境要从“我”做起的意义。

4 有效地激励,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实行“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只起引导、启发、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例如,让学生提前预习下一堂课的内容,在一堂课的前十分钟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接下来的时间由各组同学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还能在热烈讨论之余,就记下了这一堂课的内容。最后教师再进行必要的总结。这样就防止了教师的讲解导致学生思维的框架化,在学习了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思维更广阔,更活跃。让学生能更主动去探究思想品德上的奥秘。

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适当的运用幻灯片或卡片之类的辅助工具教学,把内容图文并茂的讲给学生。让学生能在这些新奇事物中领悟教师所讲的内容。也可将学生带出课堂,通过游戏或者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这一学科的兴趣。比如讲到团结或者友情类似的内容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来进行一场二人三足等等的体育小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懂得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还能在彼此的合作中,获知友情需要相互信任这一观点。

孔子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效的课堂就应该这样,学生自己学习不知满足,而教师教导学生不知疲倦。在新课标下,赋予了有效课堂崭新的生命力,相信在我们任课教师的辛勤浇灌下,有效课堂会绽放出最富有活力的花朵。

上一篇:不同文化的经济风险偏好差异研究 下一篇:公民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