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移民村 为何“逆袭”为漂亮新农村?

时间:2022-09-29 10:04:27

水库移民村 为何“逆袭”为漂亮新农村?

从移民新村建设再到产业扶持和文化建设,曾经的水库移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水库移民村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然而,经过近些年的持续努力,从移民新村建设再到产业扶持和文化建设,曾经的水库移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幢幢新楼掩映在绿树丛中,宽阔平坦的硬化村道在林中穿行……

曾经贫穷落后的水库移民村,如今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

近些年来,国家加大农村建设投入,农村的住房、道路硬化、环境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特别是以前的一些老大难问题,比如水库移民村的建设。10月初,记者跟随临桂区水库移民局工作人员,走访了近年来因为水库移民建设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新农村。

从临桂六塘镇出发,不一会儿,记者一行就来到了六塘镇东计岭村。

村外,青山绿水间,成排的大棚错落有致,成片的蔬菜长势喜人,好一幅优美的现代田园风光。村口处,一座造型大气古朴的石牌门楼引人注目,门楼两边的立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东成西就方方利,计岭谋山事事兴”。

一排排青瓦白墙的两层或三层小楼掩映在青山和绿树间,村民在其中悠然生活……走进东计岭新村,依山而建的村庄绿树环绕,一幢幢被粉饰亮白的两层或三层小楼,经过规划建设有序地分布其间。从村口往里走,笔直的水泥路一路延伸,两旁开辟绿地,种上了罗汉松和红枫树等颜色各异的树,让人仿佛走进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城市小区里。

村里不仅干净整洁、绿树环绕,还有娱乐健身的休闲小广场、自然舒适的楼台亭榭水系。

临桂区水库移民局的罗瑞林介绍:“东计岭是修建大江水库整体搬迁移民村,地处六塘镇西南,全村靠山而建,共有移民54户250多人。”

参观完东计岭村后,乘车继续往临桂东南部行进。在盘山水泥路上行驶了近1小时,我们的车子在一处山腰间停下――― 马蹄桥村终于到了。眼前的景象让记者耳目一新:几排整齐划一的连体别墅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间,别墅三排三层,错落有致,白色外墙、青灰瓦顶与周边自然景色浑然一体;村里,路面全部水泥硬化,自来水龙头、绿化小景观、大理石围栏随处可见;一座休闲廊亭建在山间瀑布旁,三两村民坐在廊亭里听水闲谈……好一幅新农村新生活的画面!

很难相信,在这样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山谷中,一排排青瓦白墙的桂北民居模样的农家小楼拔地而起。

马蹄桥村也是因为临桂区大江水库(中型水库)建设搬迁的移民村,属整体搬迁。原来村民的土坯房都是在上世纪70年代前后建成的,由于年久失修,墙体大部分脱落甚至倒塌。马蹄桥村村长李开云半开玩笑地对记者说:“以前马蹄桥村人想讨媳妇真的好难,媒人来村里看到这么破的房子、这么穷的村子,胆都被吓破了,扭头就走……现在不一样啦,看到这么漂亮的房子,谁不愿意留下来?”

临桂区共有各类水库移民两万余人,涉及全区11个乡镇中的9个,42个村委,105个自然村。20户以上集中居住的移民村24个,达到7000多人。截至2015年,24个集中居住20户以上的移民村全部建成入住。

从前,水库移民的村落都是最为破旧的;如今,趁着水库移民新村建设的机遇,像东计岭、马蹄桥一样的新村,一座座拔地而起“逆袭”成为最漂亮的新农村。

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大力扶持,群众自强不息的努力,是移民新村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短短的几年间,以东计岭、马蹄桥等为代表的移民新村,刷新了人们观念中库区移民村就是贫困村的传统印象。这些村子是临桂水库移民村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

罗瑞林介绍:“水库移民即水工程移民,是居住地由于水利工程的需要,根据政府安排,搬迁到别处的群众,也叫库区移民。在桂林,由于水库建设,这种情况特别明显。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于青狮潭水库、大江水库等大中型水库建设项目的推进,临桂辖区内集中居住20户以上的水库移民村共有24个。由于当时条件所限,移民村在新址建的新房都是黄泥土坯房,大部分的水库移民村都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交通不便,村民生活贫困,各种矛盾积压。”

2009年,临桂水库移民局正式成立了,专门负责对水库移民村落进行改造和建设。

正在这时,马蹄桥村的群众找上了门,要求帮助修通通往外面的路。“村里村外全是泥巴路,一遇下雨路就被山洪冲堵,对于居住在山区的村民来说,要想通往外界太难了。”村民向移民局请求说。

临桂水库移民局在了解到马蹄桥村的情况后,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向自治区、县财政等争取到资金共103万元,对马蹄桥村屯道路进行建设。经过四个月的奋战,全长3公里、宽3米、厚0.18米的水泥路全线建成,当年8月通车。

路修通后,看到群众热情很高,临桂区水库移民局联合会仙镇政府、临桂区以及自治区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各方资金、政策,对马蹄桥村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

有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加上马蹄桥人的自强不息,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焕然一新的马蹄桥新村拔地而起,一座座楼房矗立山间。很难相信大山深处会有这样的景观。

同样,在东计岭村,村干部告诉记者,东计岭是临桂区六塘镇小江村委的水库移民村。2010年以前,村民家大多数还是土房、木房,经过县水库移民工作管理局与村民协商,在“移民局帮助硬化村道、每户补助8000元和村民自筹其余资金”的情况下,全村掀起原地拆旧房建新房的热潮。

2012年8月,县政府也被村民建设新农村热情感动,先后拨付180多万元对村子进行亮化提升改造,改善村里基础设施。其中,房屋风格设计采用了青瓦坡屋顶、白粉墙、青砖墙、古色古香户门的元素,使全村呈现既传统又富现代气息的桂北民居风貌。

水库移民村 为何逆袭”为漂亮新农村

以水库移民新村建设为契机,改善村民生产生活居住条件,强化村落产业和文化建设

在罗瑞林看来,以前的水库移民村脏乱差,环境恶劣,亟须改善;自治区顺应形势,设立水库移民局专门机构,解决几十年来遗留下来的问题。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将移民新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既注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精准扶贫,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创业、成业,又“留得住乡愁”,不乱拆乱建、乱砍滥伐、乱堆乱放。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山地农业、山地移民新村、山地旅游,让水库移民新村成为改善村民日常居住条件,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契机。

马蹄桥的移民新村建好后,为拓展产业,2012年,在政府的组织下,村民到恭城黄竹岗村接受培训。受黄竹岗水库移民新村转型发展的鼓励,2013年,区移民局根据新村的实际情况,利用地理特色和种植优势,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种植金桔、猕猴桃等特色经济作物,并向自治区申报了水库移民增收项目――― 马蹄桥金桔、猕猴桃产业基地,村民开始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迈步,目前该村种植金桔、猕猴桃有167亩。靠着规模种植,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过万元,比2013年以前翻了三番。年轻的种植户李光闯说,由于气候和水土原因,马蹄桥村产的猕猴桃甜度非常高,含糖量达到20%,品质好,销路很畅,去年光是在他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就卖掉两千多斤。“今年由于雨水多,我们的猕猴桃产量比预期减少,但也能达到8万斤左右。不过销售价格预计要远高于去年,因为市场总体产量减少了。”李光闯充满信心地说。

完善硬件设施,加强村屯绿化美化,将住宅客栈化、厨房标准化、厕所卫生化、种植水果高级化,把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蓬勃地发展起来,是今后几年马蹄桥新村的奋斗目标。

路好,村好,果子好,风景好,马蹄桥村吸引了大批自驾游客来摘果、摄影,游客一年比一年多。特别是在水果收获季节,与桂林东方旅行社合作开展了“猕猴桃之旅”和“金桔之旅”。迎来了大批的游客,村民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其实,不光要建起新房子,更要培育起产业,引导村民致富。不光是马蹄桥,很多移民新村根据当地的产业条件进行引导,实现不同产业的发展。像上全村的冬瓜蔬菜种植,东山十三队的葛根和淮山种植,白竹湾村的温氏鸡养殖,都形成了具有特别影响力的产业。在东计岭村,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自从村子经过规划建设后,环境焕然一新,知名度大增,游客增多,村里的腐竹价格翻了一番,供不应求。

在走访新农村的过程中,无论是马蹄桥凉亭上的哲理联“逢友多聊称心事,向人莫唱得意歌”,还是东计岭村门楼上的嵌名联都格外引人瞩目。罗瑞林介绍,临桂史称“桂郡首邑”,文化底蕴深厚,当今的临桂民间学者又以传承和光大临桂文化为己任,以前无古人、全国首创的气魄,将全县1344个村庄名称,13个乡镇名称用凤头联(嵌字联的一种)形式表现出来,创作了有三千联之多的《临桂村名凤头联》。临桂人又十分看重门楼,素有“千斤门楼四两屋”之说,在东计岭新村配上凤头联村门,这绝对是新村建设的画龙点睛之笔。“我们请了广西师范大学的设计师,将这两个思路合二为一变为现实来打造东计岭,从而使东计岭从一般意义上的新村升华为临桂首个既有生态内涵,又有文化内涵的公园式新农村。”罗瑞林说。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什么 下一篇:薛理平 杏林春暖济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