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普通车床技能实训中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9-29 09:31:01

中职学生普通车床技能实训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分析机械类中职学生普通车床技能实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学生普通车床操作技能实训的热情;改进普通车床技能实训方法,提高实训效果。

【关键词】普通车床 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167-02

普通车床实训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课程,为学生掌握更加扎实的生产基础提供必要的训练。本文主要根据普通车床实训教学的实践,探讨中职学生普通车床技能实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普通车床实训教学常遇见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数控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数控车床已经成为机械制造的主流,可以说,不懂得数控技术几乎不能从事机械制造业工作,因此,目前中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的不少学生对普通车床技能实训热情不高,其结果是普通车床技能实训效果不明显。笔者跟很多中职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交流发现,大家都觉得这不是个别中职学校的现象,而是目前很多中职学校机械制造类专业普遍存在现象。

笔者通过对学生调查分析,发现中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学生对普通车床技能实训热情不高,技术掌握不好,归纳起来主要有几方面原因:(1)“普通车床无用论”。学生认为在制造业已经广泛应用数控技术的今天,普通车床操作技能已经是一种落后的没有用的技能,学了也没有用。在他们眼里中国制造业里的车床已经全部实现数字化了,普通车床早已经被淘汰,普通车床操作技能没有必要学了,所以没有兴趣。(2)“普通车床苦力论”。认为普通车床操作劳动量大、太辛苦,不想学。现在中职学生多是“90后”“00后”,相对以前的学生来说,在吃苦耐劳方面比较欠缺。他们从小在网络的环境下长大,对数字化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如对数控车床的操作比较容易理解和感兴趣,不想学耗费体力的技术,“苦”的技术。他们觉得普通车床操作就是做苦力,因而对普通车床操作实训没有热情,产生厌学情绪和现象。(3)现在中职普通车床实训教材地方适应性差,没有针对性,教师只能机械地照搬来进行实训教学,因而效果差。

二、提高普通车床实训教学效果的对策

针对上述的原因,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经验,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对策来提高他学生对普通车床操作技能实训的热情和效果。

(一)提高学生普通车床操作技能实训的热情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普通车床操作技能,使他们认识到认为普通车床操作技能是一种落后的没有用的观点是错误的。笔者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贵港市远清机械厂的生产车间参观,让学生真实地看到除了数控车床在生产外,还有很多普通车床在生产一线中被大量使用,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组织他们到一些有代表性的五金加工厂,让他们看到更多的普通车床还在生产中运用。此外,让他们浏览一些普通车床操作工的招聘广告。通过参观,让他们真实地认识到普通车床操作技能还是有用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热情,提高他们普通车床操作技能实训效果。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明白吃苦耐劳精神是制造业技术工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利用本校的往届数控技术应用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成功案例鼓舞他们,如一些从一些生产岗位做起,经过自己的刻苦钻研、勤奋工作而成为工厂的技术骨干,甚至成长为工程师、管理者等事例。教育学生明白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是自己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必备的一种职业精神。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他们对普通车床操作技能实训的热情。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数控技术在制造业得到广泛应用,普通车床的主导地位被数控车床取代是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因此,在教学中要适当地把普通车床操作技能作为数控车床操作技能的基础和过度来引导学生,灵活安排普通车床操作实训项目的内容,做到既保证满足国家车工操作中级工水平的需要又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他们以后学习数控车床操作技能打好基础。通过衔接式教学来提高学生对普通车床操作技能实训的热情。

(二)改进普通车床技能实训方法,提高实训效果

1.精心备好实训课

结合校情安排实训教学。在国家普通车床工操作中级工水平技能要求下,选择或编写适合本校的普通车床实训教材,这是实训指导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国家普通车床操作中级工水平技能和实训计划的要求,确定实训内容。在保证普通车床操作工中级工的技能要求下,结合本校学生和实训机床设备特点,精选出符合校情的实训项目,然后根据实训项目安排实训教学。

选择适合校情的实训教学方法。根据实训项目内容,选择适合校情的实训教学方法,一般主要有:(1)实训指导教师示范训练教学方法。根据普通车床实训项目,实训指导教师针对加工工件操作步骤、操作要领、操作技巧进行示范加工,有针对性地讲解。根据往届实训教学经验,在学生容易犯错误的地方适当地进行提前提示和警告。(2)分组安排学生实训操作教学方法。分组安排学生实训操作车床加工工件,教师来回指导、检查,发现加工工艺步骤不合理、违反车床操作安全规定等要及时制止和指正。(3)训后集中讲评实训教学方法。为达到实训效果,在实训结束前,教师要针对本次实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评,分析原因,指正错误,同时对加工方法、精度高的工件进行打分,对出色完成实训任务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2.规划安排好实训教学内容

普通车床操作实训项目内容安排要遵循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比如先加工单轴工件,再加工台阶轴工件;在加工台阶轴工件熟悉之后再加工带槽的台阶轴工件;然后再加工有锥度的带槽的台阶轴工件;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巩固练习之后,再布置加工有螺纹有锥度的带槽的台阶轴工件;最后加工比较复杂的有配合要求的套类工件。这样由易到难地训练,到了这时候学生的操作技能就能达到较高水平。中级工培训要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的实训,才能让学生在加工中不断获得成就感,使其更有信心加工更加复杂的工件。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普通车床操作实训效果。

3.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

学校的普通机床比较多,可够2人共用一台机床,使得在实训中能给学生充足的实训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一套合理的评价标准来对学生实训作品进行评价,那么就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对此,我们在每个项目工件都要有合理的评分标准,按照工件加工难易程度给予不同的分值比例,然后用扣分制进行评分。如工件总长100 mm、误差±0.03 mm的占10分,误差每超0.01 mm扣1分。外径30 mm、误差±0.04 mm的占10分,误差每超0.01 mm扣1分。槽10×4 mm、误差±0.1 mm的占5分,误差每超0.1 mm扣2分。安全操作占10分,清理机床占5分。利用这个评分标准评价每一个学生加工的工件,对完成得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对相对比较差的学生指出错误的地方,让他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以便下次改正。通过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真实地看到自己加工的成绩,并形成良性的合理竞争,从而提高实训效果。

4.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企业,适当地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加工

经过一段时间实训以后,学生掌握了普通车床操作基本技能,已经能加工中等复杂的工件。当学生对自己掌握的普通车床操作基本技能是否适应工厂的车床操作工的岗位要求产生疑惑时,适当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加工,让学生加工一些中等复杂的机器零件。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加工时,要根据学校的机床数量、学生人数、学生素质、实训时间等做具体安排,适当接企业订单,让学生在其能力范围内有时间完成任务。要安排得当,如果超出他们能力范围那么就会取得相反作用。通过实战让他们明白他们的实训不是“纸上谈兵”,从而提高实训积极性、提高实训效果。

普通车床实训教学是机械制造专业的基础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不断提高普通车床实训教学效果。

(责编 卢建龙)

上一篇:新课标下探究式学习的应用策略 下一篇:车辆工程本科专业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