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邮轮旅游人才培养的“双重三明治”模式

时间:2022-09-09 04:46:14

高校邮轮旅游人才培养的“双重三明治”模式

[摘 要]中国被视为是亚太地区邮轮旅游发展潜力最大、增长势头最猛的市场。为了迎接中国邮轮旅游的黄金时代,邮轮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同步跟上。然而,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流失严重,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依据国内邮轮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欧美地区邮轮旅游人才培养的经验,可以提出“双重三明治”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实施存在两大难点,即能否有灵活的课程设置和与外界的紧密合作。

[关键词]邮轮旅游;人才培养;有效模式;双重三明治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062-02

一、国内邮轮旅游人才需求将高涨

第一,我国巨大的邮轮市场容量,迫切需要培养更多的邮轮专业人才。国际邮轮产业是一种新兴的跨地区跨行业的休闲度假方式,受到欧美国家中产阶级的青睐。[1`]到2020年,我国将有1亿人出境旅游,通常出境旅游中,5%的人会选择邮轮的方式,届时出境邮轮旅游的游客将达到500万人次。[2]

第二,中国是全球邮轮旅游市场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各港口城市重视发展邮轮经济并陆续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与措施,驱动了邮轮旅游人才培养需求。

第三,邮轮旅游人才特征决定了邮轮旅游产业需要大量的就业人口,且对现代的大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首先是劳动密集性,邮轮乘客与员工比例2.2∶1,以一艘载客量3000人的中型邮轮为例,员工数量高达1400-2000人。其次是服务多样性,邮轮提供住宿、餐饮、度假、休闲、观光、购物等多样性的服务项目,其岗位类别多达百余种。再次是品质特殊性,邮轮属于高端旅游消费,邮轮旅游者需要更多量身订制的个性化服务。最后是高度国际化,邮轮旅游业是一个跨行业跨地区的国际性产业,美国嘉年华、皇家加勒比和云顶香港三大邮轮集团的人力资源都呈现出高度国际化的特点。

二、我国高校邮轮旅游人才培养情况

目前,国内高校开设有邮轮旅游管理专业或方向的还比较少。2005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率先设立了邮轮经济四年制本科教育,不久后开设了国内第一个邮轮经济研究生专业。2008年,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也设立邮轮游艇管理四年制本科教育。2011年,大连海事大学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上设立了邮轮游艇管理方向。此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与国外邮轮公司合作设立了定向委培,一些大中专职业学校也设立了邮轮服务专业。这些高校促进了国内邮轮管理专业的发展,但国内专业的邮轮旅游人才还是极度匮乏。

这些院校的部分毕业生已经在世界著名的邮轮集团和国内游艇俱乐部任职,但是鉴于师资问题和海外劳务输出渠道不畅通,大部分毕业生还很难顺利进入国外邮轮公司实习和工作。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陈心德指出:“到2020年,我国邮轮人才需求量预计将超过30万。而我国目前仅有10所学校培养邮轮专业人才,若以每年每所院校招收100人计算,到2020年,共计能培养出的邮轮人才为2万左右,邮轮人才供应缺口将达到28万人。”由此可见,邮轮人才的缺口,将成为我国邮轮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三、邮轮旅游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

(一)以实践教学为导向

欧美地区邮轮旅游产业比较发达,人才教育也相对成熟。欧美国家邮轮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重视实践,强调教学研究与产业实际发展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邮轮旅游专业设有参观课,甚至专设职业实习年。在师资构成上,邮轮旅游课程的专职教师,一般都有在邮轮产业部门的从业工作背景,甚至本身就在邮轮产业部门兼任相关的管理工作,承担项目研究和提供咨询服务。这些做法不仅使学生加强了对理论课程的理解,还促进了学生对未来雇主和即将从事的邮轮相关工作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建立适当的职业发展规划。

(二)行业实习是重要内容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邮轮旅游教育一直处于世界的最前列,该校与全球各大邮轮公司都有合作。该校在邮轮旅游专业的本科课程设计中,第一阶段是邮轮旅游相关课程学习,第二阶段是为期一年的行业实习。行业实习是指学生在完成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程后,在邮轮公司专业人员指导下,在邮轮相关部门从事一年的实际工作。通过行业实习,学生能够对是否将邮轮工作作为长期职业选择做出明确的决定。在邮轮公司成功完成实习并获得学位的学生,会在邮轮旅游领域获得全面的职业发展,最终能够实现从实习生到邮轮部门经理的完美转变。

(三)与产业部门紧密合作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与邮轮产业部门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产业部门是学校的资助人,反过来,学校向产业部门提供人才并承担研究课题。学校根据邮轮企业的实际需要开展科研,把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使得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和产业需求的结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可靠途径之一。此外,该校的邮轮旅游专业还会聘请邮轮旅游相关领域的兼职教师和知名专家来开设一系列的特色讲座,把邮轮旅游行业中的新发展、新动态和新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引入课程中来,满足学生在职业规划和学术研究等多方面的诉求。

(四)邮轮公司参与人才培养

邮轮公司也积极地进行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储备。早在2000年,丘纳德邮轮就创办了一所海上大学“白星学院(White Star College)”,以正式的、有组织的方式进行技能和知识培训。歌诗达邮轮在全球范围内成立了“歌诗达校园(Costa Campus)”,提供为期半个月左右的岗前培训,旨在为准员工提供服务技能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准备。公主邮轮也开设了“公主大学(Princess University)”,这是一个在线培训课程,旨在帮助邮轮员工提高服务技能,培养团队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邮轮旅游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一)“双重三明治”的培养模式

邮轮旅游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以实践教学为导向”,借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等国外高校的经验,可以打造一种“双重三明治”的培养模式,笔者认为这是比较适合现行中国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模式。所谓“双重三明治”,即“1.5+0.5+M+1”,学生在前3个学期进行相关理论课程学习,接着1个学期进入邮轮企业实习,然后根据实习情况和个人志趣决定是否从事邮轮管理相关工作。该模式中的“M”(multiple)表示了学生的多种选择,即在第5个学期,学生可以有三个选择:第一,如果选择邮轮相关工作,则进入下一年的高级邮轮管理课程学习和相关职业证书的培训;第二,如果不选择邮轮相关工作,则转入相近专业领域学习,比如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和俱乐部管理等等;第三,如果选择高层次的邮轮旅游研究生教育,则进入下一年的理论夯实和研究方法学习,准备国内研究生考试或者国外研究生申请。因此,邮轮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最后1年的学习阶段对自己的定位是非常明确的。

(二)有效培养模式的实现难点

“双重三明治”的人才培养模式重实践教学,更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该模式能有效对接教学与业界需求,也能帮助学生进行人职匹配的职业生涯规划,十分适合用于邮轮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但该模式在中国高校的实现还存在一些难点,能否有灵活的课程设置和与外界的紧密合作是其中的两大难点。

邮轮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有:邮轮经济学、邮轮实务管理、邮轮运营管理、邮轮专业英语、邮轮航运管理、邮轮口岸管理、邮轮海关商检法、邮轮岸上观光策划、世界邮轮旅游地理、邮轮公共关系、邮轮消费行为学和游艇俱乐部管理等。此外,学生还需要参加国家海事局的相关证书培训并取得国际海事局颁发的资格证书,从而保障学生毕业后可以顺利从事国际邮轮涉外工作。[3]这些学习任务都必须在有限的修读年限内完成,这是个不小的挑战。

邮轮旅游人才的“双重三明治”培养模式将邮轮旅游教育分为“1.5+0.5+M+1”的四个环节,涉及理论学习、课程实训、课程实习、专业培训四个部分,这些环节的顺利衔接和开展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邮轮企业的参与、国内和国外高校的合作,尤其需要灵活的课程设置以改变目前大部分高校在理论学习和课程实习之间渠道的不通畅问题,从而保证学生能够顺利进入邮轮公司实习和工作。

中国是亚太地区邮轮旅游发展潜力和增长势头最迅猛的市场,皇家加勒比国际、歌诗达、公主邮轮等世界知名邮轮公司都先后在国内设立了分公司并不断向亚洲航线增派更多的航母级邮轮。从邮轮旅游消费能力看,我国一些城市已形成一大批中产阶层和富裕阶层,客观上已具备了较为充足的邮轮旅游消费能力,他们为中国邮轮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4]我国发展邮轮旅游具有强劲的增长潜力[5],但邮轮旅游教育和相关就业却无法同步跟进。另外,为了避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普遍存在的行业就业率低、流失率高的现象,我们必须在培养模式上有所调整和创新。本文以邮轮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尝试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解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流失的问题提供有益思路。

[ 注 释 ]

[1] Cruise Market Watch.Growth of the Cruise Line Industry[EB / OL] / blog1 / growth / ,2012-05-22.

[2] 陈心德.2020年我国邮轮人才供应缺口将达28万[Z].中国青年报,2012-07-06.

[3] 陈梅,厉新建,崔莉.国际邮轮旅游海上安全管理探析[N].旅游安全蓝皮书,2013(6):145-155.

[4] 张言庆,马波,刘涛.国际邮轮旅游市场特征及中国展望[J].旅游论坛,2010(4):468-472.

[5] 张树民,程爵浩.我国邮轮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旅游学刊,2012(6):79-83.

上一篇:研究生教育创新实践平台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下一篇:专本衔接的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