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学校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09-29 08:35:29

对职业学校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中职音乐课程作为职业课程体系的一个部分,在学生素养培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凸现。但目前,很多中职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思路与方法陈旧。结合音乐课程特征,创新性地提出了音乐课程的几点体会。

音乐教学教学方法兴趣近几年,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越来越受关注,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和体系中,职业学校音乐课作为整个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在学生素养培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凸现。但目前,很多中职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思路与方法显得过于传统和陈旧,为充分发挥音乐课程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应有作用,探索适合现代职业教育所需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共享。

一、音乐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音乐教材中,音乐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有民族自豪感、有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传承革命传统,以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而且音乐教学还通过许多生动的音乐形象,让学生们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使学生在享受“美育”的同时,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得以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是显而易见的。利用音乐课的特有形式和教材的特点,从小、从实、从远入手。所谓从小,就是从小的方面抓起。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觉悟、情感和意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中经过一定时间培养、体验、训练和熏陶逐渐形成的。所谓从实,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学生可塑性都很强,容易接受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只要我们充分掌握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形象地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于教学之中,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

传统的教学只是听赏教学,在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赏析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学生集中精力听老师讲叙背景、特点后再进行听赏,是有一定难度的。听课率不高,而且记忆也比较模糊。现代多媒体的运用,对于成功实施教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由于学生知识面窄,不容易理解作品的内涵,他们的思维带有形象性,而单纯的听觉赏析缺乏丰富的想象力,视觉感官比听觉感官更具有加深印象的作用,所以通过视觉的联想,可促进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视听两者结合,才是音乐赏析教学的一个完美形式。

赏析在民歌《茉莉花》的教学中,我就采用了边讲习作品的背景、特点,边播放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中一个中国女孩高歌《茉莉花》的表演音像资料。在视觉效果上形成冲击,在听觉效果上不断理解和加深印象。这种视觉和听觉双重的融合的方法,让学生听课率明显提升,学习兴趣普遍提高。

三、音乐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前面我也谈到,职校的多数学生来至偏远的农村,视野不够开阔,自卑心理较重,在参加学校或班级的各种学习、文娱活动时,多数人不敢表现自己,或有些学生想表现而又不会表现。这些种种现状,无疑会影响到他们的校园生活质量,长此下去,对职业生涯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在音乐教育中的“音乐表演”就是最能锻炼人的方式。因为它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如音乐欣赏课上,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音乐形象的表演或在歌唱课上,让他们每一个人大声地表演唱,同时还可以让他们通过参加学校的或专业部的音乐社团活动,通过平时的训练让他们掌握歌唱或演奏的技巧,训练、指导他们的台风,然后,再参加各种比赛。经过各种形式音乐表演的平台展示,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会得到很大的锻炼,表现力和自信心自然就会大大增强。

四、通过各种渠道,提高音乐教师自身修养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是科学文化的传递者,是教学的示范者,是心理卫生的工作者。教师要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主动调整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统一,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一个有效的途径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一般包括视唱法、模仿法、试奏法、演示法、讲授法、欣赏法、练习法、讨论法、发现法等,但这些教学方法又各有优点,一味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有沉闷感,是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我们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利用各种教法的优点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会产生一种新鲜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这样就可以起到长善救失的作用了。如在上欣赏课的时候,一味地听音乐或听教师讲授会使学生感到无趣。咱们可以先使用欣赏法,对音乐作品进行聆听、联想、模仿、分析、评价,再使用讨论法,让学生讨论初听感受,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又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以后,还可以使用比较法,将这次欣赏过的音乐与以前欣赏过的音乐进行比较。

总之,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实验证明,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就会厌学。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可以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做到快乐教学,使音乐课成为一个在愉悦、轻松气氛下学到音乐知识,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

上一篇: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下一篇:基于中医学藏象学说对城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