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高校知识管理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时间:2022-09-29 07:57:12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知识管理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摘要:知识管理的理论行业发展已经在企业中得到应用,如微软、英特尔、惠普等公司都制定了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以及教育需求的多样化,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校作为学习型组织,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中实施知识管理,已成为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主要目的是总结现今高校知识管理的发展现状,并且探究未来高校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为高校知识发展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知识管理;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2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古以来知识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如今伴随着我国全球化步伐地加快,我们迎来了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量日益增长,知识体系日益丰富,人们对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知识管理的发展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一、高校知识管理的发展

高校是一个拥有丰富知识的组织,它集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创新、知识应用于一体,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提升高校自身的综合实力,增强竞争力,近年来高校知识管理成为高校管理的必然选择。但是目前我国对高校知识管理的研究还不是很多,给出定义的也就更少了。这里,引述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一是徐高明认为,高校知识管理就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管理者依据知识管理理论,运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充分掌握和利用学校内部、外部知识,有效发挥学校成员的知识潜能,提高学校个体与整体的知识学习能力,创造有利于知识共享与创新的校园文化与价值观,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以实现学校管理目标,取得办学效益的过程。二是米靖认为,高校知识管理即是对教育知识的创新、生产、存储、转移和共享,它是一个知识投入、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转化的复杂过程。其根本目的是运用集体的智慧,增强学校对环境及其变化的警觉性和灵活性,提高学校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并且提高学校的教育绩效。

纵观高校知识管理的发展历史,它与其他新鲜事物一样都经历了漫长的转变过程。

最初高校知识管理源于企业对知识管理的探索,1975年美国的查帕罗钢铁公司直接以显性知识为基础,建构新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公司战略,使得公司的效益显著提升,这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兴趣,并将这一理念引入高校,加上后来快速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技术,这些都为高校知识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知识管理在竞争中的重要性,大量的研讨会纷纷在各地召开,人们致力于对知识管理的特征、含义、作用及意义等进行界定,并将其与一般的管理对比,分析各自的优劣势。同时在这一阶段,人们认识到知识分为“硬”和“软”两个部分,“硬”的知识是指那些有形的,可处理,可编码的数据,信息等,“软”的知识是指人们头脑中的思想,灵感等,知识管理在此逐渐形成。而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使知识经济以一种新的形态正式确立,更是将知识管理指向了发展的巅峰。各大企业倾注更多的精力研究知识管理,各类文献开始发表有关的文章等等,这些都促进了知识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也为高校知识管理提供了动力。

二、高校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校知识管理的涉及面在不断拓宽,在很多方面也得到了改善,但由于它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理论研究还尚不成熟,我国高校知识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一)高校知识管理的理念薄弱。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和崭新的管理方法,在管理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正成为个人、组织乃至国家获得竞争力的关键。但如今高校教职工对知识管理的认识仍不清晰,还未充分意识到知识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甚至还混淆了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他们其中的大部分人缺乏知识管理的理念。并且高校教职工可能还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对新兴的知识管理产生抵触心理,未注意到知识管理的乐观前景,这阻碍了高校知识管理理念的形成。

(二)缺少机构对知识资产进行专门管理。现在的学校都设有办公室对行政事务进行管理,设有教务处对教学事务进行管理,设有总务处对后勤事务进行管理,等等,机构设置较多,能满足传统意义下的各项管理要求。但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知识来源,如何准确、有效、迅速地对大量的教育教学知识进行科学、有效和个性化的管理,挖掘隐藏在知识背后的内涵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校现有的管理机构已无法承担这项日益重要的工作,需设立专门机构对知识进行专门管理。

(三)高校知识共享水平较低。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而教师学生作为知识共享的主人翁,在知识共享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存在着某些问题。教师与学生特有的思想,灵感等是每一所高校最为弥足珍贵的知识财富,由于这些隐性知识难以用公式、图像、模型等进行实体描述,难以保存,往往会随着客观原因而流失,因而如何传承这些隐性知识是知识共享面对的一道难题。同时教师学生的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知识共享,他们认为掌握些他人不知道的知识,会使自己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可能不大愿意将自己的劳动成果与他人分享。

(四)知识管理缺乏系统支持。高校知识管理建设应不仅是一种管理方法的确立,而且应是一个完整系统的构建。如今我国高校的知识管理工作往往侧重于知识搜集,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信息平台,并没有就学校的信息管理,组织结构,基本工作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思考,大多数高校都尚未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并且高校中的校园网结构单一,仅仅为学校的日常事务办理服务,它缺少运用高新技术,若要建设完善的系统,技术条件有待改善。面对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时代,高校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工作亟待解决。

(五)高校未设置教师创新的激励机制。知识资产的本质是创新,学校创新的主体是教师,对教师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提升创新积极性都需要营造氛围,创建环境,搭建平台。要积极营造“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氛围;要大胆创设“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环境;要努力搭建“硬件完善,软件优化”的知识获取、积累、应用、共享、创新的信息技术平台。为教师进行知识创新提供动力,赋予他们知识创造的热情,使得全校形成相互合作,共同创新的氛围,以便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同时激励机制也是对教师劳动的慰劳,使得他们有继续创作的意念,便于创新工作的延续。

三、高校知识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虽然我国高校知识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但高校知识管理在未来仍呈现出必然化、网络化、共享化、系统化的发展趋势。

(一)必然化。上文已经提到了高校知识管理的发展历程。现今,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人不再仅仅是由物质刺激和需求满足等外界诱因而发挥作用的人,二十有自己的个性意志,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并承担责任,富有知识,不断自我超越的,具有创造性的“主体人”。“主体人”事业的驱动力只能是来自个人,而不是组织或其他。知识经济时代,蕴藏于“主体人”头脑中的知识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唯一驱动力,成为高校的核心资源,因而,对知识的管理也就成了管理活动的焦点,正如科学管理取代经验管理那样,知识管理驱动科学管理、人本管理和一体化管理也将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知识管理在高校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高校知识管理既是对以往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超越和创新。因此知识管理理论日益受到高校的重视,知识管理已经成为高校管理改革的新视角。

(二)网络化。高校知识管理是在校园信息网络化的基础上,建立以知识生产与知识传播为焦点的校内外只是网络,有效地发掘和利用一切只是资源(显性的与隐性的)及相关资源,实现知识与信息的共享,创造有利于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的校园文化,提高学校创造价值的能力,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取得最大办学效益。

知识管理的关键在于知识的传播,现在的学校不再单单是课堂上的教学。完善的学校知识网络系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三)共享化。高校知识共享就是大学教师、学生的个人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通过各种交流方式(如课堂教学、学术报告、口头交流、网络等)为组织其他成员所分享而成为学校的知识财富。

知识的性质不同,其共享方式也不同。一般来说,显性知识的共享比较容易实现,它可以通过书面文字或者现代技术手段传播。目前高校也有各种传播途径为师生的学术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比之下,隐性知识的共享要困难得多。隐性知识,诸如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思维、科研方法,学生的学习心得、学习经验等知识就不容易交流与共享。要想达到隐性知识的共享,就需要不断的进行交流和研讨,广泛的开展教学观摩活动,活动结束后反复讨论。再次基础上总结经验,进而使隐性知识得到共享。

(四)系统化。知识管理发展到今天,建立了不同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型框架,同时结合高等学校基本业务开展的世纪情况,构建了高校知识管理系统(University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UKMS)的模型框架,目前UKMS仍处于发展阶段,各个高校也没有统一的UKMS,但随着我国高校UKMS的完善,高校知识管理实现系统化是必然趋势。

(五)开放化、动态化。高校的知识管理不仅设计组织范围内的各种知识的有效整合,还应注重组织外部的、与组织的各种活动有关的知识。深谙知识管理之道的高校,也不能独处在“象牙塔”之中而孤芳自赏,而要与其外部的其他组织、机构或者个人保持更加密切的联系,这不仅使其能够获取大量对其有用的知识,而且可以通过知识的共享和转移来提高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能力。这一点在当今知识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知识管理是一个具有动态特性的过程。这主要源于知识创新不是一个静态的活动,而是一个不断使自身升级的永不停顿的过程。当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作用从低一级的层面向高一级层面提升时,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运动。所以高校的知识管理使用处于动态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夏晶.高校知识管理创新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2]赵衍.基于系统论的高校知识管理系统研究[J].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3]崔灏.高校知识管理策略研究[J].山东大学,2009.

[4]丁增辉.高校知识管理中共享机制的研究[J].中南民族大,2009.

[5]康力博.高校知识管理模式研究[J].背景交通大,2010.

作者简介:韩 嵩(1992-),男,河北石家庄人。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安徽大学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化环境下高校知识管理模型的构建――以安徽省省属重点大学为例”(编号201310357310)的资助。

上一篇:医院刷卡收费的管理与风险控制 下一篇:出版自由与传播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