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电影《阿甘正传》字幕汉译的研究

时间:2022-09-29 07:05:39

英文电影《阿甘正传》字幕汉译的研究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和特殊的翻译模式,电影字幕翻译已经成为翻译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无论从翻译实践还是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来深层次地探讨电影字幕及其翻译显得格外必要。本文通过转录自网络字幕翻译组的电影字幕,从文化翻译中的归化策略的角度来分析英文电影《阿甘正传》字幕汉译。

[关键词]《阿甘正传》;电影字幕翻译;交际翻译;归化

一、引言

《阿甘正传》,由罗伯特・泽米基斯导演,汤姆・汉克斯主演,1994年在第67届奥斯卡奖评比中获得13项提名,成为历史上被提名奖项最多的影片之一,并最终获得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6项金奖。

整部影片由现实和回忆两大部分组成,现实部分也就是整个故事的结尾,篇幅相对很小,回忆部分由阿甘坐在车站等车向身边的陌生人回忆叙述自己一生的故事来展开情节,让我们看到了阿甘怎么从一个弱智者成为一个橄榄球队队员、一个大学生、一名获得勋章的军人、尼克松外交时代最早来到中国的美国军中乒乓球队员,直至最后成为捕虾船船长并且成为百万富翁的传奇经历,以及和他一生一直密切相关的人和事,整部影片结构宏伟、气势非凡、内涵丰富、意蕴深厚,再加上演员的精湛的表演和导演选择的独特视角,使影片充满了令人难以抗拒的美丽。

当然,这部电影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国际影响,应当有其外文字幕的一份功劳。字幕翻译作为我国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也作为影视翻译中最常见的一种策略,它是怎样通过电影信息的传递给人们视觉上的一种补充的。笔者就从对照剧中人物的英文对白,仔细体味汉语字幕中发现,该片的汉译字幕是十分贴切的,可以归纳为简洁明了、流畅通达、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从总体上来说,《阿甘正传》的字幕汉译,在文化信息的处理上主要采用了归化翻译策略。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该片的语言和情感达到与汉语观众相同的审美感受和体验,让人们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影视作品的。

二、《阿甘正传》汉语字幕的翻译策略分析及译文赏析

通观全片,我们发现《阿甘正传》的汉译字幕,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语言简洁明了,流畅通达,读起来朗朗上口。所谓译文要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是指要用译文读者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意义。一方面译者不能拘泥于源语的形式,而应注重传达源语的内容,另一方面,在文化信息的处理上要采用能为目的语观众看懂并易于接受的方式。

“每一部影片都是一定文化区域历史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庄琦春,2005)。而每一种语言亦包含着许多民族色彩鲜明的文化信息。这些文化信息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等,在语言中可能以成语、典故、俗语等形式表现出来。电影对白中含有特定文化信息的词语,即文化词语,可能为目的语文化观众所不知,不熟悉。字幕翻译中如何处理这些文化词语,是译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文化词语的翻译策略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翻译的目的、文本体裁以及信息受体等。就一般意义的翻译而言,处理文化词语有直入式、阻断式、诠释式、融合式和归化式等模式。但是这些方法未必都适用于字幕翻译。比如,有些文化词语若采用直入式的译法,目的语观众根本无法看懂,而字幕翻译中又不允许加注说明。《阿甘正传》的字幕汉译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归化是指以译入语观众的需要――文化认同感――为轴心,主要通过意译等多种翻译方法,将原文带到观众面前,使观众在尽可能小的语言和文化障碍下能轻松地理解并领会影片内容。施莱尔马赫也提到“译者尽可能不要打扰读者的安宁,而将原作者带到读者的面前”。因此归化翻译众多流派的翻译原则就是从本质上使译文本土化,强调翻译效果,注重读者的反应。

归化翻译法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奈达。他提出“翻译就是交际”理论,指出任何信息只有起到了交际的作用,才是有用的。按照这一观点,译文如果不能被接受者所理解,也就是说起不到交际的作用,那么,这样的译文就是失败的。因此,译文应当尽量使用目的语接受者喜闻乐见的、符合目的语表达规范的言语形式。奈达交际翻译的理论基础可以概括为:克服文化障碍,提倡自然表达和流畅翻译,实现有效的、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本文所指的归化就是基于交际翻译理论的一种翻译策略。下面我们来看看《阿甘正传》的字幕是如何运用归化翻译策略,实现其跨文化交际目的的。

例1:

Forrest Gump阿甘正传

这部影片的片名是个英雄的名字。人名的翻译在翻译学中一般采用的方法是直译。所以Forrest Gump可以翻译成“福里斯特・甘”,“福瑞斯特・甘普”,或者“福勒斯特・甘普”,但是译文中的汉语片名为了接近更多汉语观众,做了归化处理,选用了“阿甘正传”。既简练的表现出电影讲述名叫Forrest Gump的这个人一生的传奇故事的大意,也符合了广大观众的实际水平,正如中国影片“阿Q正传”、“阿飞正传”达到的效果一样,使观众一目了然,更能雅俗共赏。

例2:

What he did was.he started up this club called the KuKlux Klan.

福里斯特在提及自己名字由来的时候,提到Ku Klux Klan,主要是指在美国的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秘密组织。虽然也有其他不起眼的团体也叫这个名字。这个组织的名称在美国可能很有名,可是对于汉语观众来说却很陌生。而且,由于字幕翻译的时空局限性和瞬时性也不允许加注解释,所以在这里,字幕翻译者没有直接英译,而是作了归化处理,采用了意译的方式,译成“三K党”,消除了异化翻译可能给目的观众带来的陌生感。既在技术上符合字幕翻译“简洁”的要求,又实现了交际的目的。

例3:

Now.it used tO be I ran to get where I was going.

我到哪里都是要跑着去。

I never thought it would take me anywhere.

从未想到会跑出什么名堂来。

例4:

I thought I was going back to Vietnam.

我本以为要回越南。

but instead they decided that best way for me to fight the communists was to play ping-pong.

但是他们决定用乒乓球打。

SO I was in the Special Services.traveling around the country.

于是我进了康乐队走遍全国。

例5:

It was like olden times.We was like peas and carrots again.

就像当年一样,我们秤不离砣。

对“take me anywhere”、“communists”、“the Special Services”和“like peas and carrots again”这些词,翻译者没有逐字死译,而是恰当的采用了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说法,对这些词做了归化处理,按照语境的需要分别译成了“跑出什么名堂来”、“”、“康乐队”和“秤不离砣”这些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给目的语观众自然的感觉。尤其是例5中的“like peas and carrots again”,如直译成“我们就像是豌豆和胡萝卜总在一起”,汉语观众肯定是无法接受的。

《阿甘正传》的汉译字幕在文化层面以及技术的处理上,以观众所能接受并理解的语言表达方式、口语习惯来翻译原文,使他们充分理解该片的“言语与情感”,尽可能达到与汉语观众相同的审美感受和体验。在技术上“保证了让观众以最小的努力获取最清晰的信息”(李运兴)2,使译语观众对影片的感受与原片观众的感受大致一样。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阿甘正传》的字幕翻译策略的探讨,认为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对电影对白采用归化策略,可以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简洁明了,流畅通达,易于为目的语观众所接受,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电影翻译作为不同文化间相互交流的渠道,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们联系在了一起,它为人们了解异域文化开启了一扇窗口。但无论电影译者运用的是什么样的翻译方法或技巧,电影翻译的终极目的就是要让译入语观众寻找到与原电影沟通最简便、有效的途径。正如阿甘在影片中那近乎平白的讲述,震撼和感动着我们一样,希望通过字幕翻译者对电影字幕翻译技巧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使得更多好的外语影片能震撼和感动着更多的汉语观众,给人们美的享受。

[作者简介]安梅,贵州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

上一篇:布莱希特《措施》一剧 在目的与手段关系问题上... 下一篇:道德失范下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亟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