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生角度做好地方两会报道

时间:2022-09-29 06:33:05

从民生角度做好地方两会报道

两会是地方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两会报道也是各级党报的一部重头戏。作为深圳特区第一媒体――《深圳特区报》,近年来努力在地方两会报道中加强策划,力求党报政务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

2007年3月,两会召开之前,该报编辑部就做了充分的采访前的准备和策划工作,从深圳市政协会议开幕,至市人大会议闭幕,7天时间内该报派出强大的采访阵容,到会记者多达50余人。两会期间报纸不惜拿出大量版面,抓住民生话题做大做强。记者以敏锐的眼光从会场内捕捉亮点,到社会上寻觅鲜活的、贴近民生的新闻,编辑部在版面统筹安排上精心布局,版面处理精细,标题生动活泼。读者评价:深圳两会报道热点看点多了,党报面孔变了;亮点热点纷呈,党报更贴近百姓了。

从民生角度选好题

新闻反映民生,既是媒体责任,也是新闻的本质,更是一种社会进步。《深圳特区报》在两会期间推出的报道,如《任何时候任何情况绝不拉百姓家电闸》、《民生十大实事记者追踪详情》、《劳务工夫妻房调查》、《着力解决住房问题 提高民生净福利水平》、《开辟自行车道能否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全力以赴保卫市民餐桌安全》、《解决“保姆荒”就是解除后顾之忧》等,这些问题都是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话题,也是政府着力解决的难点问题。记者紧紧抓住这些鲜活的热点新闻做大做实,既促进问题的解决,又拉近了代表委员与群众、党报与读者的距离。

把政府大事与普通百姓所关心的切身“小事”有机地融合起来报道,及时反映民生、民意、民愿、民情、民事。两会期间,该报抓住一批社会难点、热点、冷点问题独家推出深度调查性报道,引来有关部门高度关注,深受读者欢迎。

《民生十大实事记者追踪详情》抓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十大实事,如“新建社康中心120家,有效解决看病难问题”、“年内开工新建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32907套”、“特区内外新增公交线路33条”、“年内完成100个社区公园建设”等。该报派记者及时分赴各有关部门及基层采访,有报告简要摘录,有追踪的要点,还有记者采写的消息,将“民生十大实事”报道得有声有色。

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参政议政的形式和渠道。这一点,在两会上得到进一步体现。该报独家及时推出的“网友热议”拉近了网友与政府的距离,搭起了百姓参政议政互动平台。百姓关于深圳市交通、治安、环境治理等问题所提出的意见,政府有关部门新闻发言人及时通过报纸一一回应,成为两会报道中的一大亮点。

从新闻的贴近性和关注度上来说,老百姓最为关心和关注的是与自身利益最直接、最需要解决的事。《深圳特区报》两会报道推出全新栏目《市长访谈》,以《用好“钱袋子”建好民生大项目》、《衷心希望广大市民人人健康个个长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绝不拉百姓家电闸》等为题,专访了七位副市长,请他们逐一细说所分管领域的热门民生话题,为市民答疑解惑。报道分别从如何管好百姓的“钱袋子”,把钱用在刀刃上,如何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如何管好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汽油、用电、公共汽车票价等问题入手,抓住了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代表委员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政府力求解决的难点问题。报道站得较高――属高端访谈,但切入的视角却都是与平民百姓利益相关的事,增强了党报的可读性,堪称贯彻“三贴近”方针的杰作。

以专版专栏突出民生热点

3月21日,伴随着市人大会议开幕,该报连续推出市长访谈、深度议政、现场实录、观点纵深、立体互动、民生调查等13个策划专版,从不同视角,以宏大的报道声势,新颖独到的栏目特色,全方位地将两会展现在读者面前。3月22日,该报又推出了14个专版,对两会进行全景式报道,将两会报道推向高潮。几天来,该报两会报道高潮迭起,报纸既有对过去一年政协、人大工作的回顾与总结,有代表委员的热议场面,更有政府官员质询中的解答,有场内场外的互动。在版面处理上,重点突出,大气好看,可读性强,各个版面特色各异,版版有亮点。

《深圳特区报》在两会开幕第一天,就推出了一些贴近民生的栏目。如“两会热线”,反映市民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公布该报的热线电话,迅速搭起了一个市民与两会代表委员沟通的平台;“精彩提案回放”栏目,简要介绍去年的精彩提案内容,并把上年提案办理情况交代得清清楚楚,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政协不只是动动嘴,而且实实在在办实事;《市长访谈》――就民生关注的一些问题专访了7位副市长;其他如“市民来信”、“滑翔空间”等栏目,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此外,该报此次还注重发挥记者的个人特长,开辟了一些记者个人专栏,如“滑翔空间”、“陈富视窗”等,既调动了记者的积极性,又别具特色。

评论作为报纸的武器,历来在两会报道中受到重视。然而,过去我们很多时候是记者稿件到了编辑部,领导觉得哪篇稿子好,事件比较重大,再安排评论员配言论,评论员经常不得不闭门造车。这次两会期间,特区报评论员走出编辑部,以记者身份直接走进两会现场,走入代表与委员之中,和他们零距离接触。两会报道第一天,该报就推出《问君激情何所来》、《和百姓真情互动》两篇两会观察员文章,读者从文章中可以明显感到,评论员走进了会场,走入了委员代表之中。《两会观察员》栏目的开辟,使评论员变被动为主动,评论员也成了一线记者。无论是《问君激情何所来》、《和百姓真情互动》,还是《说说“民生是什么”》、《用好这笔财富》,评论员主动出击,在一线激发创作灵感,言论自然贴切,生动了许多。这也是该报改进评论工作,让评论贴近读者的有益尝试。

形式多样让百姓喜闻乐见

体裁多样化,多种写作形式争奇斗艳,相得益彰,是《深圳特区报》今年两会报道的一大特色。除消息体裁外,两会报道中出现较多侧记、言论、特写、通讯等表现会场的气氛,同时配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枯燥生硬的政务报道鲜活起来了。

3月19日,深圳市政协会议开幕,该报即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发通讯《约会,倾听春天最动听的声音》,配发言论《我们从春天出发》,消息《市政协提案全程网上办理》,同时隆重推出深圳两会“深度议政”、“热议话题”、“亮点回眸”、“立体互动”、“民生调查”等9个专版,浓墨重彩地拉开了今年市两会报道的序幕。

如何让枯燥呆板的会议报道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该报着实下了番工夫。看通讯《约会,倾听春天最动听的声音》,以“每年春风拂面时,这个城市都在期待一场约会。每次约会都是一次倾听,倾听这个城市的心跳”开头,用“春天”、“约会”、“倾听”、“心跳”四个关键词,把全市人民满怀对两会的期待,代表委员将不负人民的重托,表现得恰到好处。文中用“你听――”作引语,总结了过去一年来的丰硕成果,以“春江水暖”、“征途已定”作为两个自然段的开头语,道出了全市人民对新的一年的期待和憧憬。文章角度新颖,写法独特,用叙述结合抒情等写作手法让政务报道一下子“动”起来。

《向市民作出承诺要第一时间兑现》报道市长利用周末时间率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南头半岛就污染问题进行调研,通讯采用了一些活生生的语言,如“他每天那么忙,有时间来吗?”“这几天,我一直惦记着你提出的问题”等朴实的话语,把南山月亮湾山庄居民期待的心情,市长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朴实作风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市长郑重承诺引来如潮掌声》抓住市长的一句话“今后凡因政府部门工作失误或失职造成公共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都要公开道歉,勇于承担责任,这是一个责任政府的基本体现”入手,写出政府务实的作风,以及代表们的热烈反应。通篇稿件读来轻松惬意,改变了过往政府工作报告报道刻板严肃的面孔。它像是消息,但文中又采用通讯的写作手法,同时又穿插议论,在写作上是一种新的尝试。

既要读者爱读,还要读者读来亲切。该报在周密策划中推出的新栏目《两会观察员》――派出多位评论员走进会场边看边议,使评论生动可读;《画说两会》――以言论配漫画的形式,使评论更加鲜活、形象。从《两会观察员》、《画说两会》栏目的言论中可以看出,该报在言论写法上也力求突破,选择的都是代表委员热议、老百姓又非常关心的话题,放下了架子,语言平实,但句句在理。

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是每年两会报道的“例牌菜”,如何将这道“例牌菜”做出新意,体现媒体的水平,3月22日,该报《图说报告看成就》用一个整版,以全新的方式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整版文字不多,用了四个图示,重点突出,简洁、形象、直观地表达了主题,使人感到很有新意。这种图文互动的表达方式,起到了简易明了深化主题的作用,把众多的报告数据变为生动的图示,增强了版面的表现力、说服力,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同时,变枯燥乏味的文字为简洁明朗的图示,尤其抢眼,显示了编辑部在报道构思创意以及图表制作上的实力。

(作者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博士)

编校:张红玲

上一篇:传媒信息服务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下一篇:论打破同质报刊竞争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