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结合碘离子导入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30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29 06:04:50

超声波结合碘离子导入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30例疗效观察

摘 要 目的:探讨评价脉冲超声波疗法结合碘离子导入疗法,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MT)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8例采用超声波联合10%的碘化钾溶液直流电离子导入,对照组12例采用单纯碘离子导入。结果:观察组18例,治愈15例,好转2例,无效1例;对照组12例,治愈7例,好转3例,无效2例。超声波联合碘离子导入方法的疗效优于单纯碘离子导入治疗方法,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关键词 小儿肌性斜颈 超声波 碘化钾 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021

小儿斜颈也称为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是因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和纤维性变性所致头部向患侧偏斜的常见病,其发病率0.4%~1.3%,早期无骨性改变。主要表现为患儿多在出生后1~2周,颈部出现椭圆或条索状硬块,以头部向患侧倾斜,颜面向健侧旋转为特点。我科采用超声波治疗仪联合10%碘化钾直流电离子导入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选择确诊为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30例患儿做为研究对象。1周~1个月12例,1~2个月11例,2~5个月4例,>1年3例。其中顺产9例、臀位5例、产钳助产3例、胎头缠颈3例、剖宫产6例、产程延长2例、胎头吸引2例。30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患部肿块0.05)。

治疗方法:①超声波联合碘离子导入组(观察组):采用超声波联合10%碘化钾溶液直流电离子导入,将小儿头部放在亲属或工作人员手前臂上,充分暴露小儿斜颈肿块的部位。采用(US-700)1MHz、3MHz双频率设置超声治疗仪(3MHz声头小,多用于0.2~1cm肿块或小瘢痕组织),选用频率1MHz,脉冲式输出,接触移动法,在患侧肿块处涂耦合剂,用声头L极(大)接触皮肤,强度为0.4/cm2(2.2W),移动速度0.5~1cm/秒,治疗时间5~10分钟。然后用直流电碘离子导入法,将10%碘化钾溶液,置于阴极板(2.5~5cm)敷贴在斜颈肿块处,阳极并置,固定电流量0.2~0.3mA,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天,共3~5个疗程,3个月后观察疗效。②单纯碘离子导入组(对照组):采用10%碘化钾溶液直流电碘离子导入方法,操作方法同观察组,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天,共3~5个疗程,3个月后观察疗效。30例患儿在单项或联合治疗中,无其他疾病的影响。

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患者胸锁乳突肌肿块完全消散,肌肉柔软,颈功能活动完全恢复正常,面部对称。②好转:患者胸锁乳突肌的硬结基本消散,头部歪斜明显改善,颈功能活动基本在正常范围。③无效:症状和体征与治疗前无改善。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

结 果

观察组18例患者中,治愈15例、好转2例、无效1例;对照组12例患者,治愈7例、好转3例、无效2例。从结果可见,超声波联合碘离子导入方法的疗效优于单纯碘离子导入治疗方法。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t=3.039,P

讨 论

超声波联合10%碘化钾溶液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小儿斜颈的原理:小儿斜颈在临床上一般认为有3个方面因素造成,一是婴儿分娩时过度牵拉,使胸锁乳突肌发生出血、肌化,以致纤维变性后引起肌挛缩;二是胎儿在宫内受到异常压迫,头颈部歪向一侧,使该侧胸锁乳突肌局限受压,长期的缺血和短缩而导致挛缩;三是可能由于惊吓,头长期偏向一侧,睡姿不当等原因造成。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为小儿颈部筋受损,气血逆乱,瘀血停滞,筋脉失常所致。为防止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发生,除分娩婴儿时,尽量避免产道、产钳等损伤,一旦发生,要及早治疗。采用超声治疗仪联合10%碘化钾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因超声波能使细胞容积和运动发生变化,有增强营养物质输送及代谢物质排出之功能,并能导致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进而影响离子或蛋白质运输,调节相关基因表达。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和声流效应共同影响扩散速率和细胞膜通透性,影响细胞内部结构和功能,刺激半透膜弥散具有促使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的作用,并有加强新陈代谢,提高组织再生能力,消散软化增生结缔组织的作用。而10%碘化钾中碘离子阴极导入,具有软化血肿、肌化形成的瘢痕、松解粘连、促进慢性炎症吸收的作用。碘离子的导入,可使肿块皮肤形成离子堆,加上超声波质点颤动和摩擦双项联合作用,促进瘢痕软化与粘连吸收,避免或减轻伤后并发症与后遗症等发生。这种双项联合治疗时间短,效果进展较快。

规范操作,提高疗效:在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前,治疗师先用自己的示指和中指调试,待机器运作良好后,方可以给患儿治疗。密切观察板极是否有移动和脱离布垫,要预防烧伤皮肤。治疗时由于患儿胸锁乳突肌的短缩,对改变颈部姿势不舒适而哭闹,为此治疗师要耐心给患儿各种方式的帮助。超声波治疗时把声头要紧触皮肤,移动速度要缓慢,因治疗时间短,每次规范操作对患儿疗效速度进展有重要意义。

治疗的宣教:要加强宣教,指导患儿母亲在患儿睡眠或洗澡后,在硬结肿块处擦上少量消炎粉,用右手拇指腹按摩硬肿块,防止患侧胸锁乳突肌更加挛缩。一般患儿斜颈2周后可出现患侧颈部有肿块或颈部倾斜,若母亲早发现后,及早送医院治疗,疗效更好。

参考文献

1 杜青,陈廷,沈品泉,等.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探讨.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6):370.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6.

3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79-280.

4 倪国新,姚志鹏.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骨折愈合的作用.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1):60.

上一篇:川崎病27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输尿管结石输尿管镜进镜困难3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