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合并缓慢型心房纤颤及继发性低血压病4例

时间:2022-09-05 10:22:55

心力衰竭合并缓慢型心房纤颤及继发性低血压病4例

关键词:心力衰竭 缓慢型心房纤颤继发性低血压痛 抗心力 衰竭治疗

病历资料

例1:患者,女,41岁,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口齿不清半小时,于1997年10月住院,结合病史、体征及相关检查,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合并缓慢型心房纤颤及继发性低血压病、脑栓塞。在充分告知病情后,我院立即给患者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脱水、抗心力衰竭等治疗,患者恢复良好,无后遗症。出院后,患者长期抗心力衰竭治疗。病情稳定。

例2:患者,女,30岁,夜间呼之不应伴尿失禁30分钟,于1999年1月住院,结合病史、体征及相关检查,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4级,心源性肝硬化,缓慢型心房纤颤,阿-斯综合征。经过综合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从此,患者坚持抗心力衰竭治疗,病情平稳。

例3:患者,女,28岁,反复心悸,乏力10年,加重伴咳喘1周,于1998年1月住院,结合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4级,缓慢型心房纤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经过抗感染及抗心力衰竭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后门诊巩固治疗。2004年患者在省级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依然心悸,乏力。到我院就诊,医生建议患者继续抗心力衰竭治疗,并口服肠溶阿斯匹林片,患者至今病情平稳。

例4:患者,男,54岁,反复心悸,胸闷10年伴左侧肢体无力半小时,于1988年11月住院,结合病史、体征及相关检查,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4级,缓慢型心房纤颤,脑栓塞,在充分告知病情后,我院立即给患者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脱水、抗心力衰竭治疗,患者心功能改善,因不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左侧肢体瘫痪。

以上4例的共同特点:心力衰竭,心功能4级合并缓慢型心房纤颤及继发性低血压病。

针对病情的特殊性给予特殊治疗:利用毒毛旋花子苷K正性肌力作用迅速而负性频率作用不明显的特点,先给予毒毛旋花子苷K 0.125~0.25mg稀释后静滴,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多巴胺1~2μg/(kg・分)稀释后静滴,加强心肌收缩力,提升血压和心率。盐酸654-2注射液及灯盏花素注射液静滴使心率增快,预防阿斯氏综合征,生脉注射液静滴使血压升高。患者病情平稳后改用地高辛0.125~0.25mg,4次/日口服,相继口服氢氯噻嗪12.5~25mg,4次/日,螺内酯20mg qd及卡托普利12.5~25mg,2次/日,长期维持,严密监测血压、心率。根据病情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81~320mg/日,防治血栓。为了防止血压,心率进一步下降,适当口服盐酸654-2片、灯盏花素片及生脉饮,提高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4例年龄在28~54岁,女3例,男1例,发生并发症前病史长,疗效差,病情重,反复住院。缓慢型心房纤颤患者,无经济条件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情况下,门诊抗心力衰竭治疗存在极大风险,需要医患充分沟通,告知各种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出院时告知患者:低盐饮食,限制体力,避免受凉,定期复诊,关注血压和心率。经过抗心力衰竭治疗,疗效确切,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经常复诊的2例患者,通过机体自身的调节及配合适当的药物,收缩压长期维持在90mmHg,心率维持在60次/分,各复查1次电解质、肝功、肾功及心电图,均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1例偏瘫患者,药物由家属代购,偶尔复诊的1例患者,自诉能胜任家务。

讨论

心力衰竭,心功能4级治疗指南建议: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地高辛片、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CEI是抗心力衰竭首选药,其中卡托普利片是应用最早的药物,它能改善心室及血管重构,扩张动脉,减轻心脏负荷,但收缩压

可见,长期抗心力衰竭治疗是心力衰竭患者惟一的选择,医生害怕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咳嗽等不良反应,放弃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后果是严重的。医生应该准确掌握抗心力衰竭药物剂量和时机,给心力衰竭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

实践证明,规范使用抗心力衰竭药物,安全有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

上一篇:甘舒霖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下一篇:美学与牙齿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