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追问,成就精彩课堂

时间:2022-09-29 05:39:13

有效追问,成就精彩课堂

三月是春雨润物细无声的季节。3月30日,响水县2012年小学语文“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课堂观摩活动在实验小学落下帷幕。参加观摩的14节课精彩纷呈,我感觉到我县语文教学的春风已经扑面而来。

一、 语文课应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姓语,首先要打好学生语言文字功底,听说读写是语文课的根,庆幸的是这十几节课,老师们都扎实地训练了语言文字。如宋老师执教的《月光启蒙》,在引导学生理解“芳香”时,反复让学生阅读文本,联系上下文,结合实际谈谈为何声音有“芳香”。如陈老师执教的《黄河的主人》,在理解“胆战心惊”一词时,老师让学生一字一顿地读,结合黄河那气势磅礴的动态图,从感知理解了这个词语。无论是理解词语,还是解读文本,老师们都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去理解、去运用。在检查学生初读时,所有老师都能不厌其烦地让学生字正腔圆地读好每一个字,做到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二、 语文课应该目标清晰准确

目标就是方向,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归宿,要根据学情和教材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目标,目标制定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不可做的或者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应纳入教学目标,每堂课都应有课时目标。这次活动,所有老师执教的都是第一课时,他们所预设的目标都有让学生学好、写好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初读课文都能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能通过回读或者老师范读,达到效果;能通过默读、浏览等朗读方式,或通过文中的词语说说课文的内容,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地概括课文的内容,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的能力。这些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缜密思维和整体感知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牛老师执教的《最大的麦穗》,出示了文中这几个词语:

麦垄 沉甸甸 颗粒饱满

挑挑拣拣 错失良机 两手空空

她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内容,学生几乎都是简单地复述这篇课文,对课文的认识又深入一步。概括课文能力是小学阶段重要的阅读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要靠老师有目的的逐步训练。

三、 语文课应该固本求源

这十几节观摩课教的都是散文,不同的是《最大的麦穗》是借事说理的散文,《月光启蒙》《黄河的主人》《莫泊桑拜师》都是写人的散文。怎样让学生掌握散文的特点,运用这些特点?王老师执教《月光启蒙》时,把课文一个片段改写成了小诗,配上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那柔和的月光及流露出的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带给孩子们一种美好的意境,更给孩子们以爱生活、爱自然的人生启蒙。陈老师执教《月光启蒙》时,则让学生根据句子仿写。因为学生理解了课文,所以仿写得那么富有诗意,比课文的语句逊色不了几分。再如,马老师执教《黄河的主人》时,根据课文的句子出示了这道练习:

艄公凭借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登山运动员凭借 ,战胜了 ,在 ,成为 的主人。

凭借 ,战胜了 ,在 ,成为 的主人。

学生的仿写闪烁着创造性的火花,体现出发散性的思维。上述案例验证了语文教学应该固本求源,把最终落脚点放在运用上,这才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

四、 语文教学重在“授之以渔”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两种能力,一是对内容的把控,二是对方法的取舍。教学是一种艺术,适合于学生有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通过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就是“授之以渔”。如牛老师执教《最大的麦穗》,她通过学生自读自悟课文,感悟课文的体例,再出示两篇类似的借事说理的文体,学生都能判断。再如施老师执教《月光启蒙》,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在文中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悟,或短或长,这是教给学生品读的方法。还有陈老师执教《黄河的主人》,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滚滚黄河水,让学生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所感,这种场景的烘托真正用意在于赞颂艄公的勇敢和智慧。张老师执教《莫泊桑拜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需要积累的词语,并对这些词语进行了归类。还有老师让学生搜集课文中人物的资料,让学生学习在课外如何搜集处理资料,指导学生制作人物卡片等,都是“授之以渔”。

【作者单位:江苏省响水县解放路小学】

上一篇:淡化“三有”,引领学生渐入习作佳境 下一篇: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