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探讨

时间:2022-09-29 05:04:54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探讨

摘要:目的 分析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从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与观察组(35),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加用比索洛尔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老年心力衰竭;比索洛尔;临床疗效

临床上,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表现为心力衰竭,其中老年患者预后差,具有较高病死率。一般采取综合治疗方法,但无明显效果。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得到普遍应用,效果显著[1-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与观察组(35)。将休克、低血压、支气管哮喘、窦性停搏以及心动过缓等患者排除。对照组中,16例女,19例男,年龄为61~82岁,平均为(66.35±5.32)岁;心功能分级:20例Ⅱ级,10例Ⅲ级,5例Ⅳ级。观察组中,17例女,18例男,年龄为62~81岁,平均为(66.64±5.34)岁;心功能分级:18例Ⅱ级,11例Ⅲ级,6例Ⅳ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血管扩张剂、醛固酮拮抗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并按照患者实际病情给予地高辛、选择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比索洛尔(国药准字H20090188,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初始剂量为1.25 mg/d,按照患者心功能状态、心率、血压等情况,每隔1~2 w对使用剂量做1次调整,剂量最大为5 mg/d。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血压、心率以及不良反应,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4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参照《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临床体征与症状消失,心功能改善两级,即为显效;临床体征与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一级,即为有效;临床体征、症状、心功能无任何改善,甚至恶化,即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 13.0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采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采用(x±s)表示,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对比 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中,28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中,20例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3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中,1例室性早搏,并发症发生率为3.85%;对照组中,2例室性早搏,2例心动过速,2例头晕,并发症发生率为17.1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968,P

3 讨论

临床中,心力衰竭属于心脏疾病终末期阶段,老年人是高发人群。随着老年化问题加剧,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提高,由于心力衰竭所引起的猝死是老年人死亡重要因素[3-4]。相关报道显示,在对心力衰竭采用β阻滞剂治疗的随机试验中,结果显示在使用利尿剂以及ACEI基础上,给予3个月以上β受体阻滞剂,能使患者左心室功能以及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5-7]。对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其交感神经兴奋性明显加强,并且同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有着密切联系,长时间交感神经兴奋,会过度激活肾上腺素,降低β肾上腺素能受体敏感性与功能,造成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变,对其神经内分泌变化产生阻断,也是对恶性循环造成阻断的关键。β受体阻滞剂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机制包含:心率减慢,使得心肌细胞舒张功能、收缩功能改善,对重构产生阻断与逆转;保护心肌,使得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避免儿茶酚胺损伤心肌;心律稳定,避免发生心律失常,使得心脏功能得以改善;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产生直接或者是间接抑制,使得心脏负荷减轻,避免血管紧张素Ⅱ毒害心肌,促进生理反射恢复,调节心肌细胞膜β1受体密度,使得心肌对于交感神经刺激反应得以恢复。在心力衰竭病情进展中,激活内分泌系统具有核心病理生理作用。神经内分泌因素会造成外周血管收缩、水钠潴留,同时会使心肌细胞产生毒性反应,促进心肌纤维化,使得心脏结构改变,对心功能产生影响。所以,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是抗神经内分泌。

比索洛尔是一种高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其治疗机制主要为:使得心肌矛盾运动减少,对心肌运动同步化产生协调作用;能明显减轻减少血管紧张素Ⅱ对于患者心肌所产生的损害,心室重塑明显减少,心力衰竭延缓,患者存活率提高;能对RAAS系统活性产生抑制,使得外周血管扩张,水钠潴留明显减少,患者心脏负荷减轻;使得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降低,同时能使儿茶酚胺对于心肌毒性减轻,冠脉痉挛症状明显缓解,心肌缺血改善;减少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症状;能有效减慢患者心率,使得心肌耗氧减少,心功能收缩功能明显改善。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吴自昌,蔡杰,梁月娥.80岁以上高龄老人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病因特点构成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23(30):109-111

[2]龙宜武,彭剑娇.高龄老年心力衰竭87例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0,02(03):189-191

[3]陈维杰,曲娜,樊美红.老年心力衰竭与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的相关性[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04(05):177-179

[4]马显华.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体会[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3(31):166-167

[5]路玉英.老年心力衰竭118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1(03):123-124

[6]邢福艳.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6(04):135-136

[7]常凤杰.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1,23(26):144-145.

[8]张陶莉,沈荣岩.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病案,2010,08(11):188-189.

上一篇: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临床特点和药敏探究 下一篇: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毒副反应的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