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住在哪条街成都创意地标

时间:2022-09-29 04:22:43

创意住在哪条街成都创意地标

一天,你经过熟悉的成都一条熟悉的街道,突然发现在这里耸立起了一座看起来造型独特的建筑,排列起了各式情调不一的咖啡馆、小书店和小酒吧,周遭多了些似乎有些奇特却气场强大的人们,你就可以给自己说,哦,我家附近变成一个创意区了。

创意在成都从不匮乏,创意地标在成都,离生活很近。

一个创意人的搬迁故事

在言必谈创意的今天,要真正搞懂创意的含义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维基百科定义创意的概念有五六百字的内容,节选如下――创意是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智能产业神奇组合的经济魔方;是思想库、智囊团的能量释放;是深度情感与理性的思考与实践;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是创造性的系统工程;是投资未来、创造未来的过程……

当这个宏大无边的问题放在成都创意人张兮兮那里,就“缩水”成为了几个字,“哪儿那么复杂哦,创意就是有想法,还能把想法付诸行动”。张兮兮是地道的成都姑娘,有着和许多成都人相同的成长背景,砖房的童年,一站路外的小学,中学是活跃分子,大学干脆就已经在靠设计和制作T恤开始自己赚钱,成都任何地方举办的任何一次“创意市集”都少不了她,渐渐她也有了一点名气,有了一些老主顾,关键是,她有了一群满脑袋想法并且能付诸行动的朋友。

“我不喜欢说圈子,因为真正在创意这个方面,确实不存在什么界限”,张兮兮为此而觉得很轻松,虽然提起“创意产业”,人们无法将其付诸确切的所指,比如说起艺术就可以想起油画、音乐、诗歌等等,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无拘束的思维游戏,让许多张兮兮找到了组织。“成都很多地方,都有相对聚集的创意人,大家在这里谈天说地不是无所事事,实际上是在开拓想法,之后会有几个朋友凑钱搞个‘基地’类的地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就变成了一个创意小区。”

对于创意小区的选址,全然不是以艺术家们离群索居的原则为出发点,创意人喜欢市井、热闹、甚至嘈杂的环境,也喜欢跟提着菜篮买菜的阿姨同进同出,离生活越近,对他们的帮助就越大。而创意小区本身也不是一眼便知或者排外的,它们很好地隐藏在街道阡陌之中,安静却充满了张力,有的是围绕一个创意结构或公司,有的以一家学校或咖啡店为圆心向外辐射,有的干脆就是一片操场或者藏在一家好吃的苍蝇馆子旁边。如此一来,创意伴着丁丁糖的叫卖,倒也是趣事一件。

不过,依然有问题存在,张兮兮就认为“太松散了,便不被重视不被注意,有时候自己觉得距离主流生活状态太远,觉得做的事情不能被称为一项职业,就想撤退,也确实有不少人撤退了。”因此,当红星路35号建成的消息传出之后,张兮兮和几个同伴第一时间就提出了申请,终于在今年9月入住了被他们调侃像“变形金刚”的红星路35号。“心里踏实多了,觉得周围都是自己人,各方面的扶持和关注也很多,活动也多,便于展示。最好的是,我开始觉得自己真的是一个以此为生的人了。”张兮兮说。

当张兮兮和同伴们搬出曾经居住的玉林西路时,楼下天天纳凉闲聊的几个老太太觉得很舍不得,说这些年轻人又聪明又不乱来,做的东西她们都喜欢,这下年轻人们一走,这边本来多好耍的氛围就要没得了。但张兮兮补充说:“前段时间红星路35号搞‘创意成都’的展览时,这些老太太居然就结伴来了,还买了不少东西,顺便通知我们,在我们走了以后,又有年轻人进了院子”。“还是一样的好耍嘛”,老太太们眯起眼睛笑着说。

成都创意地标何在

如上所述的张兮兮,其实是成都创意军团的一个缩影,成都市内的创意地标并不像背景798那样醒目而著名,而是带着些“大隐隐于市”的味道。某种意义上来讲,更随意却也相应缺乏能够生产出较大商业利润和较强影响力的实力。红星路35号是成都第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它的出现势必会造成附近创意相关产业链的形成,但是在它之前,成都依然有许多不起眼但颇具活力的创意地标,时至今日,也一样轻松却热闹。

高校

不论是川大还是川师,不论在市郊还是中心,只要有大学生聚集的地方,几乎一定就会有相应的创意地标存在。在川大,学校内的弘文书局附近和37°水吧周围,总是看得见各种各样的涂鸦,听得见年轻的学生们谈论最近心血来潮做的某样创意产品,更多的时候,学生内自发性举办的创意市集,最能够体现出这个地标的意义。没有被商业过度浸染的校园内,各种创意的质朴和直接,能够吸引各界人士的关注。在川大37°水吧不久前举办的一次拍卖活动中,一位艺术系学生所亲手制作的一系列明信片,就被校外一名先生高价拍得。影视动漫类的创意人才也在高校最为集中,不少影视动漫公司都会关注高校内举办的各种展览,或者在高校论坛内关注创意人才的动态,川师影视学院目前已经有不少学生兼职成为一些公司的员工。

玉林西路 芳沁街

小酒馆一向都以成都的摇滚基地闻名,而实际上这里也是创意人才聚集的地方。小酒馆老店所在的玉林西路附近,百米开外便是白夜酒吧,周遭生活氛围浓厚,却也和文化氛围结合得恰到好处,如此便吸引来了一大批以创意为生的人们。他们有的时候会在周末的时候摆个小摊到小酒馆门口,自己所设计的衣服和各式小东西、制作的音像制品、完成的文学创作,都会在此展示。平日里,他们便相聚在酒吧或茶楼,谈话中期待碰撞出的新火花。至于文化底蕴不如玉林西路那么深厚的芳沁街,也因为几年前修筑起的小酒馆新店和几家画廊而成为了一个创意地标。这里多是有正职,却舍不得放弃创意这个爱好的上班族,由于上班时间的松散,或者挤时间的超强能力,在此获得的最重要的不是金钱的回馈,而是不放弃的勇气。

宽窄巷子 井巷子

宽窄巷子之所以成为创意地标,并不是说这里收纳了多少创意人才,而是这里是在红星路35号之前,为创意人才们提供了最大展示平台的地方。比如井巷子市集自去年创办起来就一直坚持吸纳手工、创意的作品,这一年多来,井巷子市集吸引了一大群热爱创意的朋友们。不久前,井巷子市集在一周年之际举行了井巷子市集一周年庆生会专场。30多个摊主在周末两天,带上各自的作品,如搞怪的布偶、手绘布鞋、T恤,旧物改造,可穿戴之稀奇古怪的东西,到小洋楼广场摆起热闹的井巷子市集。如此市集在前两年的宽窄巷子更为常见,创意圣诞市集、创意情人节市集……种种花样不一而足。当大多数创意人才苦于无处展示才华时,宽窄巷子和井巷子就已经成为了最好的平台。

水井坊、水碾河等老社区

随着市政建设的推进,成都市内的老街已经越来越少了,当人人都想住进高楼广厦时,偏偏有这么一群人认为古旧市井之地才是他们的最好选择,他们便是创意人才。水井坊租下一处平房,闲来便坐在街边藤椅上看世间百态,是这些人的每日生活。也是因为身处老社区,这一个圈子内的创意人才之间的联系比其他地方更加紧密,几乎不断的聚会或和当地老居民之间的龙门阵,都成为了灵感来源。去年,在水碾河举办过一次名为“来自老百姓”的创意聚会,创意人衣着随性,交流各自的想法和理念,甚至邀请了邻居老张老王来为创意提意见,是典型的艺术源自生活的展现。

红星路35号

像所有计划经济时代的建筑物一样,成都红星路35号本是一座普通的框架结构的军用印刷厂,如今的35号仅仅在外观上就已经脱胎换骨。造型奇特的建筑外观内,是创意成都的核心区域,不少业内人士预言这里将成为成都的798基地。会不会成为798我们暂且不论,目前来看,倡导以创意创业的35号确实风头正劲,招租进行顺利,各种活动的举办也反响不俗。最关键的一点在于,35号的形成,得以将成都创意届的散兵游勇聚集起来,这既是一个展示城市创意实力的机会,也是创意产业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内涵式升级、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城市功能的转型的好平台。

当然,创意区远远不止这些,你会慢慢感觉自己融入了其中,就好像当红星路35号不久前举办“创意成都”的展览,你散步时就走去逛了一圈,“还不错哦”,你对朋友说。

上一篇:请别控制我!(下) 下一篇:房产证比结婚证更像结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