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2-09-29 03:24:47

论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

摘要:审计风险贯穿了审计工作的全部过程,要求审计人员根据审计风险的成因进行正确的审计,降低身价风险的产生。本文根据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提出了防范有效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审计风险 成因 防范措施

审计风险, 在西方审计界是指由于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错误判断和处理所造成的审计结论与审计对象的事实相脱离的可能性。我国一些审计专家把审计风险定义为:由于审计人员本身或审计行为以及被审领域的各个环节在一些不易被审计人员或容易被审计人员忽视的事实,从而导致真实经营状况与审计报告最终结果相偏差的潜在可能性。

一 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

1、必然性。审计工作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由于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的制约与推动,使得财务活动愈益复杂,出现差错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审计风险只能控制和不断削弱它,但永远不能完全消除。

2、深层次性。国家审计风险的后果更多地表现在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等较深层次方面的损害。任何审计意见的偏差,审计结论的失误,审计处理处罚的不当,都极有可能导致政治上的动荡,社会的不稳定和经济上的负面影响,这一点在宏观审计和专案审计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和明显。

3、相对有限性。对于社会审计而言,“深口袋”责任扩大了审计人员承担责任的范围,社会审计风险可以导致社会审计组织的破产倒闭。而国家审计在其风险发生时,则可能要支付一定额度的赔偿,但大部分情况下是以撤销审计决定的形式来纠正审计结论的偏差,而不存在破产倒闭的严重后果。所以说,国家审计风险对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本身来说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是相对有限的。

二、 审计风险的成因

1、关于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因素主要有:竞争激烈的行业;迅速增长的行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大量营业失败存在并且衰退的行业;国家化趋势的行业;政治环境或其他原因导致法律限制的行业。

2、审计管理体制不合理引发的。经济上,组织上和精神上的独立是审计结果客观公正的前提。《审计法》 规定,我国审计机关实行在总理和地方负责人领导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接受地方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在审计机关实行 “双重领导”的体制下,各级审计机关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在经济上、组织上和精神上必然受制于同级政府。而有些地方政府从狭隘的地方利益出发,干预、限制、影响对被审单位某些问题的审计、处理和向上反映,有些政策、法规相互之间矛盾重重,这一切都给审计造成了一种“两难”处境,不认真审计不行,认真审计也不行,使审计的独立性,客观公正性受到干扰,审计的结果与事实出现偏差,从而导致审计风险。

3、审计评价依据不足风险: 取得审计证据后,必须依靠审计评价依据来衡量和判断审计对象的正确性、真实性、合规性及合法性。然而,现阶段我国审计评价依据本身也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主要表现在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审计实践中难以选择可依据的政策、法规标准。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许多领域的拓展没有前人的先例和经验,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但未来难以预料 ,政策的变化在所难免,这不但给政策的执行单位造成了混乱,也给包括审计在内的政策执行的监督公证部门带来麻烦;另一方面,新旧体制转轨,现阶段法制尚不健全,有些法律、法规本身相互之间也有矛盾。这一切都使得审计依据不足或缺少依据,这样,如此开展的审计和得出的结论,就必然存在风险。

4、审计人员不称职引发的。作为一名国家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渊博的业务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树立国家审计的权威。但是,在我国现阶段,部分国家审计人员政治素质低,专业知识少,职业道德差。表现在具体审计工作中,超越职权范围,违背职业道德,不严格遵守审计纪律,不认真执行审计程序和审计标准,在原则和事实面前退缩动摇,马马虎虎,得过且过,,营私舞弊。对被审单位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该查的不查,不该查的却查,抓小放大,避重就轻,或随意取舍和隐瞒查出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审计处理处罚上,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处罚不当,弄虚作假,以审谋私,这些不法行为无疑都会给审计工作留下极大的审计隐患风险。

三 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1、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是降低审计风险的主要环节。我国审计队伍总体来说比较年轻,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显得十分迫切。除了通过严格的资格考试和注册制度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在职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 ,同时可以达到在职人员知识更新换代的目的。

2、以“经济责任”为中心,实行承诺审计。要开展审计调查,应以财经法纪审计、 财务收支为主要线索和基本内容,防止脱离审计责任而扩大“ 审计内容” ,特别是将本应属于干部、人事部门的工作结论,引到“责任审计”之中,切忌“大包大揽”。另一方面,审计机关不能对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可靠负责。审计主要是通过审查被审计单位的有关资料来发现问题,但有些违法问题不一定在有关资料中明显的记录和反应,或者是因为审计手段的局限性很难深入查证。为划分责任,审计机关应当要求被审计单位及其负责人对所提供的资料做出书面承诺,从而提高审计独立性。

3 、执行初步风险评估,即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联合。目的是通过风险评估, 选择可靠的、有效益的、有效果的审计查核程序。即首先考虑固有风险,再对控制风险作出初步评估。在对控制有效或无效作出判断时,主要是对客户管理意识、控制措施及控制品质、控制程序设计本身是否严密,分工分职是否良好作出判断。如果有效,则进一步对可依赖程度和发生重大审计错误的可能性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再评估审计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并确定审计查核方法。这主要在审计中期完成。具体内容包括:确认重要的作业和交易;了解重要交易之流程,绘制流程图;研究判断错误可能发生的所在,初步评估控制风险

总之,审计风险是由诸多因素引起的,除了管理与防范的措施外,完善和健全制度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审计工作者应以《审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为依据,加强审计主体运行规范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铁群.论社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2.

[2]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3]柯曾国.谈审计风险及其控制[M].陕西审计,2002,(4) : 1.

上一篇:对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直播节目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浅论硬盘常见故障及一般维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