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小麦有害生物种类与发生演变的研究

时间:2022-09-29 02:14:03

山东省小麦有害生物种类与发生演变的研究

摘 要:山东省是我国小麦生产主要省份之一,种植面积大,分布区域广,有害生物种类较多,危害较重。为摸清近年来有害生物发生及危害特点,对小麦有害生物种类、发生区划信息进行了调查研究。统计分析了2000年以后小麦有害生物种类增减情况,比较了1991~2011年间小麦主要有害生物发生分布及种群发生演变规律,阐明了20多年来小麦有害生物种群变化规律,并从气象条件变化、栽培措施改变、防治技术措施改进及其它相关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

关键词:小麦;有害生物;种类;发生演变规律;山东

中图分类号:S435.1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9-0082-05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未成熟小麦还有药用价值。小麦在全国分布广泛,除华南地区外,其它地区均有种植,其中河南、山东、河北三省种植面积最大,年产小麦占全国的50%以上。山东省是小麦生产大省,年均种植面积约360万公顷左右,遍布全省17市。由于种植面积大、分布区域广,山东省小麦有害生物种类较多,危害较重。据调查统计,山东省小麦病虫草害年均发生面积1 366.1万公顷次,防治1 241.9万公顷次,通过防治挽回小麦损失346.7万吨,实际仍损失96多万吨。

随着种植结构、栽培管理方式等的变化,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相比,小麦有害生物种类有了较大变化,新的有害生物不断出现,潜隐性的、次要的有害生物上升为主要的有害生物等。为了摸清近年来有害生物发生及危害特点,我们承担了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主持的公益性行业项目——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种类与发生危害特点研究子课题,对小麦有害生物种类、发生区划信息进行调查研究。本文统计分析了近3年小麦有害生物普查结果,比较了1991~2011年间小麦有害生物种群发生演变动态,摸清了小麦有害生物种类的变化规律,并对相关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以期为今后小麦有害生物发生防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小麦有害生物种类变化

通过2009~2012年3年的调查统计,目前小麦有害生物种类有226种,病害24种,比20世纪90年代以前减少12种,增加5种;虫害52种,比20世纪90年代前减少9种,增加9种;杂草143种,减少72种,增加56种,其中有35种原来在其它作物上发生,在小麦上没有发生记录;鼠害7种,减少2种,增加4种,其中有2种原来在其他作物上发生,在小麦上没有发生记录(见表1和表2)。

2 主要有害生物发生分布特点

通过统计分析肥城、高密、文登等6个县(市)2000~2012年小麦主要有害生物发生分布情况(表3),推测小麦主要有害生物在山东省发生分布规律。小麦蚜虫、白粉病、红蜘蛛在全省普遍发生,蚜虫发生程度在中等以上,红蜘蛛在中等以下,白粉病在胶东发生较重,其它地区中等以下发生。小麦条锈病主要在胶东、鲁西南发生;叶锈病在胶东发生较重,鲁北地区极少发生,其它地区发生程度中等以下;赤霉病在部分年份发生,程度为轻发生;小麦吸浆虫主要在鲁西南、鲁中发生,发生程度较轻;全蚀病、沟金针虫、看买娘、节节麦、雀麦等在山东省多数地区发生,但程度较轻。

3 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动态

3.1 有害生物种群总数量动态

1991~2012年20年间,小麦病虫草害发生总面积变化不大,年发生面积在1 100~1 600万公顷之间,平均1 366.6万公顷,其中2000年以前,起伏较大,1991年、1998~1999年各有1个发

3.2 小麦病害种群数量动态

小麦病害主要以锈病、纹枯、白粉、赤霉、黑穗及病毒病为主,1991~2012年,小麦病害年均发生面积473.1万公顷。其中,2000年以前,病害发生面积波动较大,1991、1998年分别出现发生高峰,2000年以后病害发生平稳,2009年以后病害发生面积略有下降。发生面积与种植面积比例平均为1.3,2000年以前各年比例范围在0.7~1.92之间,1996年最低为0.7,1998年最高为1.92;2000年以后比例范围在0.95~1.93之间,2005年最高为1.93,2011年最低为0.95(图1)。

小麦叶锈病2003年以前出现3个发生高峰,分别在1991、1998、2002年,2003年以后叶锈病发生面积持续下降。条锈病在1991年大发生,2002年也出现1个小的发生高峰,2004年以后发生面积日趋下降,近两年未发生,面积为零。黑穗病、病毒病发生呈下降趋势,1991年黑穗病、1993年病毒病发生面积最高,2000年以后两种病害发生面积一直较低。纹枯病1991发生面积较低,之后,面积持续增加,1998年发生面积最大,之后面积下降,2000年以后发生面积保持平稳。1991~2012年,白粉病发生总体呈下降趋势,1991年面积最大,1993~2006年发生基本平稳,之后持续

下降。赤霉病1991年以前发生面积较低,1996年以后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出现多个发生高峰,其中,1998年大发生,面积最大,2000年以后趋于平稳,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图2)。

图2 1991~2012年间小麦主要病害种群的发生演变动态

3.3 小麦虫害种群数量动态

小麦虫害主要有麦蚜、红蜘蛛、吸浆虫、粘虫、土蝗及地下害虫等。1991~2012年,小麦虫害发生变动较小,总体略呈上升趋势,2000年以前,1998年虫害发生面积最低,为543.3万公顷,与种植面积的比率也是最小,为1.35;2000年以后,2003年虫害发生面积最低,为493.1万公顷,与种植面积的比率为1.68,2001年比率最低,为1.65;2004年以后发生面积基本持平,较以前有所增加,与种植面积比率有所升高,2005年最高为2.45(图3)。其中,麦蚜与红蜘蛛发生呈上升趋势, 2000年前,1999年麦蚜发生比例最高,为0.94,1991年最低,为0.67,平均0.82;2000年以后,2005年发生比例最高,为1.26,2011年最低,为0.83,平均0.93。红蜘蛛,2000年以前,平均发生比例为0.24,以后为0.31。吸浆虫呈下降趋势,2000年以前,平均发生比例为0.026,以后为0.016;粘虫、地下害虫1991~2012年间发生基本持平,平均发生比例0.027、0.026;土蝗1998~2009年呈逐渐上升趋势,2009年后,开始下降(图3)。

图3 1991~2012年间小麦主要虫害种群的

发生演变动态

3.4 小麦草害种群数量变动

1991~2012年间,小麦杂草发生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0年前,发生面积迅速上升,平均发生比例为0.57;2000年后发生趋势平缓,平均发生比例为0.77 (图4)。

图4 1991~2012年间小麦杂草发生演变动态

4 结论与讨论

1991~2012年间,小麦有害病虫草鼠害种类都有了一定变化,其中杂草种类变化最大,分析原因可能有2个,一是种子的调运频率增加,二是除草剂的推广应用加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越来越密切,品种不断更新,异地种质资源调运越来越频繁,从而加剧杂草种类的异地扩散。20世纪90年代以前,田间除草多用人工拔除和农具锄草;2000年以后,除草剂种类及使用量迅速上升,部分原有杂草种类被灭掉,部分种类出现抗药性,还有一些对当前除草剂不敏感的新种类发展起来。

病虫种类及发生演变主要与气象条件变化、栽培措施改变、防治技术措施发展、有害生物抗性提高等因素有关。目前,全球气候变暖,部分病虫害越冬界有北移趋势,如近年灰飞虱连续在鲁南大发生,条锈病在烟台、威海发生等,可能与气候变暖,利于其越冬有关。山东省推广的济麦系列、矮抗品种中,许多品种抗纹枯、白粉等病害,且比以前品种矮壮,抗病毒病能力更强,所以多种病害发生有下降趋势。近年,免耕及秸秆还田技术全面推广,虽然有力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土壤结构,但也为部分病虫提供了生活繁殖场所,如2011年二点委夜蛾突然暴发,该虫喜欢阴湿浅土环境,秸秆还田有利于其生存繁殖。2012年,赤霉病发生较重,虽然与扬花期连续雾天密切相关,但田间秸秆也提供了大量菌源;另外,在莱州麦田发现一种新害虫(螟蛾类),虫量较大,目前还未正式定名,该虫也喜在浅土层活动,秸秆覆盖也有利其存活繁殖。随着防治技术的多样化,特别是转基因作物、杀虫灯、性诱工具的推广应用,对病虫种群长期影响较大。如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使麦田一代棉铃虫种群呈逐年下降趋势,且花生田和棉花田棉铃虫数量也有持续下降趋势。

参 考 文 献:

[1] 李明立,华尧楠.山东有害生物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华尧楠,孙原正. 山东省农业有害生物地理分布[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3] Wu K M, Lu Y H, Feng H Q, et al.Suppression of cotton bollworm in multiple crops in China in areas with Bt toxin-containing cotton[J].Science,2008,321(5896):1676-1678.

[4] 谌有光. 我国落叶果树叶螨种群演变和防控技术的变化[J]. 应用昆虫学报,2011,48(2):431-434.

[5] 雒珺瑜,崔金杰,张 帅,等. 转Cry1Ac + Cry2Ab基因棉对棉蚜生命表参数及种群动态的影响[J]. 应用昆虫学报,2012,49(4):906-910.

[6] 昝启杰,李鸣光,王伯荪,等. 黑石顶针阔叶混交林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动态[J]. 应用生态学报,2000,11(1):1-4.

[7] 姜玉英,冯晓东,夏 冰,等. 我国Bt棉田病虫种群演变动态和监控对策[J]. 中国植保导刊,2010,30(12):24-28.

[8] 李章宝,唐汇清,袁哲明,等. 湖南省桑树害虫种类及其种群演变[J]. 蚕桑通报, 2006,37(1):6-9.

[9] 张管世 .2000年以来朔州市玉米田主要病虫害发生演变特点与防治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6):83-84.

[10]王华生, 林作晓, 唐洁瑜,等.广西水稻稻飞虱的发生演变规律及原因分析[J]. 广西植保,2009,22(1):27-29.

[11]曾 伟,李仁江 .达州地区历年水稻稻飞虱发生演变规律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 2011,31(6):38-41.

[12]闫香慧,刘 怀,赵志模,等. 重庆秀山县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发生规律研究[J]. 植物保护,2012,38(1):128-132.

[13]徐加利,高兴文,尹红增,等. 泰安市花生田有害生物演变与治理对策[J]. 山东农业科学,2012,44(4): 96-99.

[14]辛肇军,李照会,叶保华. 不同生态型夏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1): 90-98.

上一篇:烟台地区脱毒苹果园植株长势和产量效益分析 下一篇:低温对油菜种子萌发和成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