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分析

时间:2022-10-28 05:16:54

山东省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分析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近年来,山东省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转型,标志着山东省的出口商品结构持续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分析了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关系,并提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业结构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出口商品结构 产业结构 山东

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一国的出口是由一国的专业分工带来的,即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高度相关性。产业结构决定着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商品结构又反作用于产业结构。两者紧密结合,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产业结构决定出口商品结构。不同产业间的多层次决定了产业间贸易出口产品的多层次,同一产业内部的多层次性促进产业内贸易出口产品的多层次,产业结构的档次决定出口商品的档次,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的突破能力决定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能力。通常情况下,随着一国工业化发展进程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与之相对应,出口商品结构会出现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结构过渡,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过渡,这表现出产业结构和商品出口结构变化的一致性和相关性,说明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品出口结构的变化。

出口商品结构反作用于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一定的产业结构条件下,合理的出口商品结构不但可以反馈国际市场的需求状况,弥补产业结构的某些不足,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一国主要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时,不但可以推动本产业的发展,而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而当一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时,会阻碍产业结构的升级。

山东省出口商品结构现状

从表1可知,在出口的四大类商品中,纺织服装和农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商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整体来看,从2000年到2008年,这四大类商品的出口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在出口总值当中的比重变化趋势却不一样。其中,纺织服装出口总额增加了3倍多,比重由2000年的0.3下降到2008年的0.17,农产品出口总额增加了2倍多,比重由2000年的0.23下降到2008年的0.11,两者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变化幅度不大;机电产品出口总额增加了12倍,出口快速增长,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0.2上升到2008年的0.41,增长了2倍,呈现显著上升趋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增加了21倍,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0.04上升到2008年的0.15,总体呈上升趋势;2008年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之和已超过50%,成为山东省出口的主导产品。总体来看,山东省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占主导地位,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迅猛,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山东省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型,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转型,标志着山东省的出口商品结构持续改善。

但是山东省的出口商品结构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技术含量、出口附加值、自有品牌出口比重等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都处于薄弱地位,量增与质低的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山东具有自主品牌、自主市场的机电产品生产企业占比低,国际市场竞争力不高。2007年山东前20位的机电产品出口企业中,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企业仅5家,出口额仅占山东省机电产品出口的6.7%。部分国内企业虽然开始出口自主品牌产品,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没有实现高附加值。目前,机电产品的核心技术和部件仍要依靠进口。

二是国有、民营企业量少质低,出口规模不大,对机电产品出口拉动作用有限。国有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占比呈现下降趋势。民营企业机电产品出口虽然呈现了快速发展的潜力,比重逐步提高,但规模小。依赖国有、民营企业出口拉动山东省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任重而道远。同时,我国投资成本和资源环境约束的影响正在逐步加大。

三是在国际分工中,山东省仍然处于产业分工链的低端。近几年山东省的加工贸易发展很快,出口贸易额的一半来自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但是,山东的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上升级相对缓慢,加工企业主要从事低端零部件的装配生产,最终产品的组织和代工,劳动密集度高,技术含量较低,即使是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也主要集中在产品内分工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附加值低。因此,在山东省出口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整体技术层次较低,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

根据表2分析,从2000年以来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分布来看,第二产业比重最高,均在50%以上;其次是第三产业比重,大概在33%左右;第一产业比重最低,低于15%。从2000年以来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变化看,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15.2%下降到2008年的9.7%;第二产业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50.0%上升到2008年的57.0%;第三产业比重一直比较稳定,维持在33%左右的水平。整体来看,山东省的产业结构是不断优化的,表现在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较高,但是没有得到较大的增长。

山东省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假设其他因素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是稳定不变的,对产业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可分以下两步进行:以山东省第一产业产值为因变量,初级产品出口金额为自变量,以2000-2008年的农产品出口总额和第一产业产值作为样本区间1,Y1代表第一产业产值,X1代表农产品出口总额,建立产业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的一元回归模型Y1=α+βX1。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以山东省第二产业产值为因变量,工业制成品(以纺织服装、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代表)出口金额为自变量,以2000-2008年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和第二产业产值作为样本区间2,Y2代表第二产业产值,X2代表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建立产业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2=α+βX2,统计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由以上相关分析可知,农产品出口总额与第一产业产值具有高度线性相关关系,工业制成品与第二产值同样具有强相关关系。目前,山东省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工业的发展和工业结构的变动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产业结构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具有很强的敏感度。因此,优化山东省出口商品结构的基础是优化产业结构,而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很强促进作用。

山东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并提升产业结构的措施

(一)鼓励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

构筑机电产品出口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国有、国有控股企业机电产品出口企业技术创新,大力扶持非公有制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推动出口企业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企业之间、产学研之间、国内外研发机构之间的联合研究和成果产业化。完善财政、税收、资本市场等多渠道的研发支持体系,建立公共开发平台和知识产权管理统筹机制,加大试验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出口创新基地,加快培育特色出口产业。引导出口企业积极拓展市场,增强市场主导能力。

(二)合理引进和利用外资

加快机电高新技术领域外资项目技术引进和技术溢出,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在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外资会选择技术含量高的产业投资,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因此,山东省应抓住国际产业重组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强产业引导和产业集聚。鼓励外资重点投向高科技型、环保型、节能型的制造业转移,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生物工程等处于产业高端的高新技术项目。

(三)政府建立完善质量效益型外贸政策促进体系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机电高新产品的出口质量,需要政策的支持、引导和鼓励。着眼企业长期发展,有重点地选择一批有自主创新潜力的企业,在提升自主研发水平、培植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抓紧制定相关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扶持政策体系,争取培植出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确保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的健康稳定发展。加强外资政策和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的协调,健全完善产业调整的引资政策,引导外商投资向有利于机电产业结构优化、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出口质量水平的方向发展。

(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鼓励和支持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加工程度,延长加工产品链条带动省内相关产业、相关产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带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应注意提高加工贸易的层次,通过产业政策和市场机制引导加工贸易逐步由低层次、低附加值和低配套率向高层次、高附加值和高配套发展,以促进山东省产业结构升级。

(五)发展能源产业和农业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将技术改革和创新融入发展能源产业的过程中,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改善工艺落后、管理粗放的能源运作模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引导农业走上“科技兴农”的道路,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扩大农产品的市场优势,提升山东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崔炳强.中国产业结构与商品结构的相关分析.新疆财经,2006(1)

2.赵丹.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升级互动关系研究.商业时代,2008(28)

上一篇:论人力资本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下一篇:经济型酒店发展战略:成本领先与差异化的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