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

时间:2022-09-29 01:57:30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功,只在每事问。”可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问”应该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因此,教师要学会提问、巧问。课堂提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学、合理、具有艺术性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而且还会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增进师生的交流、认识和情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现状

课堂提问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手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少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视程度不够,深入研究的热情度不够高,课堂提问流于形式,只为片面地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

从教材方面看,首先,教师提问的度和量不明显,问题设计不合理。有的问题概括性太强,问题一提出来,学生解答无从下手;有的问题过于肤浅平庸、机械单调,学生只能用“是”或“不是”回答,缺乏启发性。而且教师设计的问题过多,会导致学生们应接不暇。其次,问题设计缺乏逻辑性。部分提问表述不清,问题流于琐碎;或者脱离课文,随意延伸地提问,教学效果不明显。从学生方面看,教师不顾学生的兴趣和知识水平,只顾自己一味地提问,课堂从以前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满堂问”,忽略了被提问对象及对其回答的评价,达不到提问的目的。诸如以上课堂提问,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促使学生养成问题意识;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违背课堂提问的宗旨,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堂提问中问题的成因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首先,像高中生一样,当下初中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升学压力,一旦中考失败,就会面临退学或上技校的命运。因此受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为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用条条款款把课堂固定起来,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其次,不少初中语文教师从业、教学经验不足,提问的内容、目的和意义不明确,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第三,部分教师根本不了解课堂提问的艺术策略,因此只是机械单调地提问,很难提高教学效果。最后,初中生还属于发展中的人,思维认知水平正处于未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有的教师忽视了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按照成人的思维能力设计问题,使提问缺乏针对性。另外,当下初中生都是零零后,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由于语文课堂一般比较轻松,过多的提问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活跃,对课堂纪律的控制成为某些新教师的一大挑战。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克服以上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呢?除了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之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应掌握以下课堂提问的艺术策略。

(一)多角度提问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直问、曲问、反问、闲问等,面对不同的知识点,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角度新颖,灵活应对。直问是一种最直接的课堂提问方式,开门见山,揭示主旨,减少了学生思考的琐绪。直问主要应用在一些简单问题上,如教师检查背诵性任栈蚩梢杂迷文直接回答的提问中。曲问与直问相反,是一种旁敲侧击式的提问方式,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妻子”一词出现在句子“率妻子异人来此绝境”中,在讲到古今异义词“妻子”时,老师可以这样提问:世外桃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只带自己的妻子呢?少数学生则回答:他们也带了孩子。老师则问: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说:妻子应该是妻子和孩子的意思。老师又问:看来古代重男轻女的现象很严重啊!学生回答说:子应该是指儿子和女儿,不是只指儿子吧。老师总结说:非常好,这就是妻子的古今异义。反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快速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且在教师反问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问题,极易获得成就感,培养学习的信心。闲问则是教师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随口进行的提问,一般比较主观,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针对课文中的重难点,进行多角度提问,易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有层次提问

课堂提问应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富有逻辑性、层次性和启发性。如果刚开始提出的问题就很难,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提问不是教学的目的,学生们通过被提问掌握知识才是关键。例如,在教学《故乡》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现在的故乡和记忆中的故乡有哪些不同?文章开头为什么要进行环境描写?文章为什么写记忆中的闰土和现在闰土的巨大差异?如何理解“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学生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也逐渐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和接受能力,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抓住时机,适时提问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的心理状况,一旦发现所讲的知识点触碰到学生思维的火花时,就及时地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阐述,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当上课时间过半,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正好可以通过提问,重新引起学生的注意。另外,在教学重难点处或需要重点记忆的地方都可以设问,教师可以通过寻找具有可比性的词语、表达技巧等知识点进行提问,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而且可以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锻炼总结归纳的能力。

(四)互动性提问

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采取分小组讨论的方式,每个组选出一个代表答题,各小组之间互相点评。或者学生分小组学习,主动提出有疑问的问题,其他小组可以轮流解答,最后由老师进行指导点评。互动性提问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在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过程中,逐渐加深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这种互动性质的提问,由学生间的互问逐渐过渡到师生间的互问,对锻炼学生的胆量和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有很大帮助。

(五)适当的导答和评价

课堂提问固然重要,但是问题提出后并不就是万事大吉了,教师在提问问题的同时要做好认真倾听的准备,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为学生的回答提供线索,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有助于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放松心态,更好地整理思路。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回应,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答案。相反,学生在紧张的气氛中则很难作答。适当的导答和评价当然也属于课堂提问的艺术策略。

结语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每一位教师都不能忽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地位,运用多角度、富有层次性、互动性的课堂提问艺术,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提问,并做出适当的导答和评价,这样可以及时地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优化课堂结构,进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白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2).

[2]沈晓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J].教师教育,2015,(12).

[3]钟蔚文.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举隅[J].教师博览,2012,(7).

[4]周美志.略论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J].考试周刊,2009,(35).

(杜庆奎 山东省宁阳县伏山镇教育办公室 271400)

上一篇:中等技校语文教学中的网络语言应用探究 下一篇:从心理学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