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回读,读出精彩

时间:2022-09-29 01:25:51

回读,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能引起情感冲突与升华的句与句或段与段之间的内容,来回反复读。通过回读,可以让学生读出各自的独特体验,使阅读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深层次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的真情在课堂上自然流露,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使课堂中学生的读有滋有味。

一、回读,让学生的情感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

对同一篇文章,甚至同一段话、同一句话,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各人有各人的体验。如阅读一篇文章,学生读到动情的地方会停顿一下,好好体会;读到伤心落泪的地方会再去读读;读完全文后会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再去读读和体会。正所谓阅读首先读到作者,再进一步就是读到自己,而这一步正是阅读者的动情之处。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人们是在读书中发现自己、联想自己、检查自己、提升自己。”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教学中的回读,正是适应学生的阅读心理需求,从学生的个性出发,让学生的情感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

二、回读时变单线为双向或多向,引感冲突与升华

1.读的单线进行

读的单线进行,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的阅读按文章的顺序顺流而下。这样的读,学生的情感不能得到全部的激发,读得也比较被动。学生的情感在文本中没有多走几个来回,就不能落到实处,课堂上给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面就比较窄,不能很好地形成有效的动态生成空间,也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但这种单线读却是回读的基础与保证。

2.读的双向或多向进行

我曾见过山里人剥笋:自下而上用刀划一条线,再沿这条线向两边剥去笋叶,方便快速。读一篇文章也应像剥笋一样,那刀划的这条线就好比是文章的主线,也是文章的情感之线。教师首先要正确把握住每一篇文章的情感之线,所有的读都要围绕着这条线来进行。教师在这条线上要确立几个回读之点。回读之点应是引起学生情感冲突之点,让学生的读在点与点之间来回,情感呈螺旋式上升,学生的情感之线渐行渐丰,变成读的双向或多向进行,这样就形成了课堂上的回读。

阅读带给读者的应该是心灵上的震撼。通过回读,使学生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与情感体验,在对比中使情感的主线丰满起来,在阅读中既读到作者,读到文本,又读到了自己。当学生说出:“不想再读这个人了,太丑恶了!”这不正是真实情感的迸发吗?

三、回读间理清脉络,引领自主探究

在短短的课堂内能不能做到有效的“百遍”,其义能不能“自现”?现实的情况是:教师常常怕限制学生的思维,不能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于是学生读到哪儿教师就讲到哪儿,教师一直跟着学生“跑”。课堂上的混乱引起学生思维的紊乱,课堂不是冷场就是表面上的热闹,但真正让学生掌握的课堂知识又能有多少呢?因此,学生的自主探究不能缺少教师的正确引领。

四、回读中引导学生把握一元,发展多元

我们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追求独特体验,注重多元解读。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多元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元”就是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学生在情感之线上的回读,也就是在多元解读中把握其中最重要的一元,其余的“元”要围绕这“一元”,做到把握“一元”、发展“多元”。其基本步骤如下:确立情感之线—抓住情感之点—围绕情感之点回读—把握“一元”、发展“多元”。

现以苏教版第七册《普罗米修斯盗火》为例:

第一板块读:

(1)读第四小节(写人类有了火种后的高兴心情),想象一下,此时你的心情怎样?读出你的喜悦、开心的心情。

(2)读第六小节(天神处罚普罗米修斯),此时你的心情又是怎样?

第二板块读:

回读第四小节:

(1)再读这一小节,你内心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如果再让你读这一节,你又会怎样去读?

有的学生说:“我还要读出对普罗米修斯的感谢。”

有的学生说:“我还读出一种痛!我们人类有幸福了,可普罗米修斯却在受着痛苦!”

教师首先表扬学生是有爱心、会感恩的人,然后让学生分别带着这样的语气去回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再回读第六小节:

(1)那你刚才读到了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坚强、痛苦,现在还能读到什么?

学生说:“我能读出普罗米修斯的欣慰,因为人类有火了。”

有的学生说:“我还读出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对他的感激后开心地笑了,这点疼痛算不了什么!”

(2)如果你就是这样的普罗米修斯,请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我想,这样的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元”与“多元”解读的交融。如果不回读,学生对人类获得火种后的感受只停留在高兴与喜欢上,对天神惩罚普罗米修斯的感受只停留痛苦上,这一解读是远远不够的。读出一种感谢、读出一种欣慰、读懂一种痛,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而那一种感谢、一种欣慰、一种痛所体现出的恰恰是普罗米修斯的伟大!

一位游人问打扫山坡的老人累不累时,老人这样回答:“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课堂教学中的回读,就是在“扫上山”与“扫下山”中去“扫一程”“歇一程”,再“看一程”的过程。这一路上,风景这边“读”好!

上一篇: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在情感与协作 下一篇:重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