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校班主任工作

时间:2022-09-29 01:24:19

浅谈聋校班主任工作

人常说: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尤其在特殊教育学校更是如此:有的聋哑孩子虽然七八岁才入学,但学前教育一片空白,他们在家里从未接触过任何教育,由于受自身生理缺陷的影响,又接触不到外界的任何信息,往往缺乏是非观念,很难管理,下面我就粗浅地谈一下我不成熟的做法: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首先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养――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在向学生传授真理、知识的同时,我还不失时机地教学生怎样做人、学会感恩、自强不息等。为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其次要树立为人师表形象――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我还致力于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在业务上我力求精益求精;在与同事相处时我尽可能做到宽容、谦让;课堂上我努力使自己的讲解精辟、简练,使自己的板书认真、规范,时时处处用自己的良好行为影响学生。

二、以身作则,努力做好学生榜样

教师最基本的教育途径有两条:言传与身教,课堂上教师主要通过语言完成知识的传授并对学生实施德育,却往往忽视了身教的重要作用,使言传显得苍白无力:语文课上,宋老师一再强调要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写好每一个字,但是宋老师的板书却是随心所欲,圈圈画画,一片狼藉,试想老师的要求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吗?张老师是一位数学教师,很少要求学生如何做作业,但他讲课时板书工整,排列整齐,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在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同学们的数学作业字迹工整,干净整齐,这也许就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吧。六年级班主任孙老师非常严厉,每学期开学初都将各项班规张贴于教室醒目位置,并要求同学们背诵、照做,其中第三条规定:不在教室里乱扔纸屑、杂物,共同维护班级卫生……一次练习课上,同学们都在专心做作业,孙老师先将写错的纸撕下揉作一团,然后顺手扔在了地上,过了一会儿,不经意间又将一口痰吐在了地上……短短几分钟,几个简单的动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胜过了班规的威力。

由此可见,教师与其整日对学生大喊大叫,这不许干,那不许做,倒不如先从自己做起,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做好。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虽然纪律的约束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更不可忽视“正面示范带动”的作用,毕竟铁的纪律是被动地被遵守、被执行,而教师的示范带动却更容易使人主动接受。

三、内练素质,切实增强人格魅力

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其鉴别力、欣赏力、判断力都在与日俱增,教师还仅凭自己学生时代学的那点知识、自己从教以来积累的那些班级管理经验已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对于小学低年级而言,教师靠严厉可以达到预期目的,当孩子们到了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以后,那种死板的管理、班规、制度已很难被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他们更看中的是教师的素质、能力、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备这样条件的老师不但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跟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学生能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响,受益终身。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我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从不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我要求自己必须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不仅做学生的良师,还要做慈爱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更要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

四、动之以情,积极创新工作方法

聋哑孩子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从小大多数父母都怀着一颗愧疚的心娇惯、溺爱孩子。所以,聋哑学生的共同特点是自私、任性、脾气暴躁、我行我素、很难服从管理。因此,我就动脑筋思考、创新工作方法:

虽然他们自私、任性、脾气暴躁,但他们的骨子里同样有善良的一面,同样喜欢表扬,只是缺乏是非分辨能力,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善于树立正面典型;他们即使有种种缺点,但也同样是人,同样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教师要善于不失时机地“表现”,已博得学生的喜欢:去年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使整个冬天提前了,但全校学生几乎都没带厚衣服,我晚上在家翻了个底儿朝天,找了一大包棉衣、棉裤、手帽、围巾,第二天早上带到学校发给了我班的学生,别班同学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我的学生,虽然只是旧衣服,但同学们还是发自心底地感受到了班主任特别的爱和妈妈般的温暖。之后,我班的学生特别愿意和我亲近,周一返校不时给我带些好东西……当学生发自心底地喜欢教师时,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五、晓之以理,正面教育替代管理

在多数人的眼中,教师是管理者的角色,班主任更是一个班级的最高管理者。刚做小学低年级班主任时,我尽职尽责,事无巨细一一安排,班级管理倒也有条不紊。到了高年级以后,我逐渐发现:其实教育可以替代管理。

我很少要求学生遵守校纪班规,而是经常借助班会和学生探讨怎样做一个文明、诚信、勤奋的好学生,借助外班的反面典型,与学生展开讨论――到底该如何做一个好学生等等。我发现,侧面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其效果远比干巴巴的说教或生硬的管理效果要好得多。

安全教育一直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学生与外界太少,安全意识极其淡薄,全国特教学校学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学校一再强调班主任要加强安全管理,而我却将安全的重点转移到了“教育”上来――我从网上查找了大量的聋哑孩子被拐骗,被迫行窃的事例及他们被坏人暴打的照片让学生亲眼目睹;我将周围我所听到的安全事故作为故事讲给学生听,时常学生听得目瞪口呆、看的触目惊心,然后我不失时机的问学生,你们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会怎样做?稍加引导,便达到了我的教育目的,可以想象,当学生清楚地知道了逃跑或轻信坏人的谎言之后,将会产生怎样的恶果,即使学校大门敞开学生也不会产生外逃的念头,他们甚至会觉得只有学校才是最安全的,只有教师才不会骗他们……

其实班主任工作的核心还是用爱去感化,用心去教育,并非简单的管理,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白利害关系,懂得到不守纪律将会产生的严重后果,变被动地遵守纪律为自觉地维护纪律,班级管理不就轻松、和谐了吗?

上一篇:在校企合作中,做好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下一篇:浅谈低年级班级管理中“柔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