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社会发展总结

时间:2022-09-29 01:23:41

民政局社会发展总结

*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民政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紧紧围绕市第九次党代会*的“富民优先、民生为重”的政策导向,以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若干问题的决定》(惠民66条)为主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促进和谐*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全面落实惠民政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农村低保标准全面提高。1月1日起,全市农村低保标准从平均每人每月180元提高到202元,提高12%;年人均收入低于2000元的农村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截至年底,全市城乡低保对象共有48202户、122937人,其中城镇20483户、48045人,农村27719户、74892人;全年发放低保金18371.19万元,比上年增加4030.69万元,增长28%。开展低保、五保工作大检查,巩固了应保尽保、分类救济成效。越秀区率先建立由街道综合救助中心统筹救助项目、款物、信息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天河区率先将边缘困难户纳入救助范围,海珠区建立“谁接申请谁入户、谁调查、谁签字、谁负责”的低保调查工作责任制,萝岗区积极帮扶低保人员中适龄劳动力就业,均取得初步成效。

五保供养水平明显提升。调整提高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规定五保供养标准在当地村民低保标准的基础上,按上浮不低于30%确定,并实现了五保供养资金全部由财政负担的根本性转变,确保了五保供养水平不低于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五保对象医疗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积极推广“五保村”相对集中供养新模式,五保供养形式呈现多样化。全市共有五保对象5715户、6025人,其中4062人居家分散供养,1769人在敬老院(楼)集中供养,194人在“五保村”相对集中供养。

应急救助社会效果良好。我局连续6次提请市政府批准发放临时性物价补贴共1790万元,近15万城乡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人员、五保对象和福利机构中财政供养人员享受到政府补贴,缓解了生活困难。此举创下我市临时性物价补贴持续时间最长、受惠范围最大、补贴额度最高的记录。全年共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35399人次,人数之多为历年之最。其中流动救助服务队救助5661人次,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1027名,收治流浪精神病人534名,救治流浪危重病人288名;协助1506名流浪精神病人、危重病人、未成年人安全返乡。

专项救助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共发放基本医疗救助金1921.5万元,救助238963人次;结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金1543万元,救助1779人次,其中实施手术411台次;提供慈善门诊2.2万人次,资助医疗费66万元。年内新增3项低收入困难家庭消费性开支减免项目。对考上大学本科、专科的低保和低收入困难家庭子女,分别一次性资助5000元或3000元,全年共发放教育资助金近300万元,惠及700多人。*年登记在册的5643户“双特困户”住房困难问题全部解决。萝岗区实施“惠民安居工程”,一次性投入近2000万元,帮助535户低保户、特困户、贫困优抚对象等进行了危破房改造维修。

慈善捐助活动蓬勃开展。一年来,市和各区、县级市慈善会通过开展多种主题活动,共筹款1.6亿元。其中番禺区慈善会筹款7000多万元,*市慈善会筹款3300多万元,*市慈善会筹款2000多万元,从化市慈善会筹款1700多万元,成绩突出。积极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发动社会力量捐款700多万元,捐物350多万件,均创历史最好成绩。全市16家慈善超市共筹集了351万元的物品为困难群众提供实物救助,惠及12.6万人次。市慈善会、市福利发行中心被省政府授予“南粤慈善奖”。

(二)加快推进社会福利事业,以老年人为重点的福利服务进一步发展。

居家养老服务全面推进。截至年底,全市共有110个街道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4239名老年人享受服务,其中政府购买服务的3898人。下发了《关于加强老年人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召开了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经验交流会,加大了居家养老护理员培训力度,初步建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机制。“星光老年之家”达到1262个,覆盖全市80%的街(镇)、社区,活动项目内容不断完善并与居家养老有机结合。加快了全市“平安钟”呼援服务系统建设,越秀、荔湾区“平安钟”呼援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已有1900多名老人享受服务。越秀区实行10个“10分钟为老服务圈”,荔湾区成立“牵手互助服务站”,促进了为老服务的人性化、精细化。*区大幅提高免费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保证了老人每天最少享有1小时服务。

机构养老床位逐步增加。年内新增福利机构8家,新增床位1800张。截至年底,全市各类福利机构达到196家,床位23814张,其中老年福利机构192家,床位21938张。南沙区老年福利基础设施发展迅速。

老龄工作取得新的进步。我市连续第三年在省老龄工作目标考核中获第一名。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年内办理老年人优待证11.5万多个。广泛开展爱老敬老活动,对全市500多名百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的长寿金,组织开展百万老年人“庆奥运、迎亚运”系列活动,增强了全社会敬老为老意识。番禺区沙湾镇沙湾社区、花都区花山镇小布村等10个单位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敬老模范村居(社区)”称号。

儿童福利工作不断发展。截至年底,全市福利机构共供养孤儿1994名,其中1038名实行了家庭寄养、家庭助养、模拟家庭、青年公寓、机构代养等模式的养育,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推进“明天计划”,为72名残疾孤儿实施了矫形康复手术。完成了为社会孤儿发放《儿童福利证》的工作。全年办理收养登记184宗,并为持有《助养证》事实收养弃婴的家庭办理助养转收养手续81宗。建立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机制,实施了“情系流浪儿童”系列举措,开展了类学校式流浪儿童特殊教育,与新快报、南方电视台等媒体合作开展“专题寻亲”活动,推进了流浪未成年人返乡工作。市救助保护流浪儿童中心被中华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奖”。

福利销售再创新高。全年销售福利11.38亿元,超额完成省下达的10.57亿元的年度销售任务,比上年增长12%,筹集福利公益金3.76亿元,市本级留成1.35亿元。市本级福利公益金年度立项资助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等项目91个,资助额达10484.63万元,首次突破亿元。11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视察我市民政工作时,对我市福利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争创成功。*年1月4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个人表彰大会上,我市连续第六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成功实现了“六连冠”的目标。这是*地区广大军民共同努力的结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为我局增设了双拥工作处,增配了专职人员。努力拓展双拥工作领域和内涵,积极推进*八一远程教育学院建设,创新开展军警民共建平安和谐社区、军警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各类经济组织参与双拥共建活动,及时有效地处理军警民纠纷,加强与部队的沟通协调,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发展稳定和驻穗部队全面建设,巩固了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年,全市各级政府共拨出资金1.1亿元,帮助部队解决战备、训练、文体、生活等各类困难;先后向部队赠送慰问金625万元、慰问品价值112万元。

抚恤优待标准大幅提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五个文件”精神,首次对符合条件的参战涉核军队退役人员发放了生活补助,并根据*实际增发了优待金,惠及5900多人;同时再次提高了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和优待金标准,残疾抚恤标准平均增幅达29.5%,烈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的定期抚恤金平均增幅达10.4%,在乡老复员军人的定期补助标准平均增幅达12.9%,城镇义务兵优待金平均增幅33.3%。在全省率先把在乡优抚对象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体系,较好地解决了2324名在乡优抚对象的医疗问题。广泛开展了“关爱功臣”和形式多样的慰问活动,为13295户优抚对象张挂了光荣门牌。

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顺利推进。3月1日,全市17间承担培训任务的学校顺利开学,共有1166名退役士兵入学,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小丹等领导亲自参加了主会场的开学典礼。建立了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并制定了管理办法。继续推进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安置改革,自谋职业率达到100%。接收安置军休干部370名,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得到较好落实。圆满完成了全年军供任务。

(四)大力发展基层民主,社会自治功能进一步显现。

社区建设全面有序推进。全市1414个居委会完成了办公用房达标任务,新增达标居委会58个,达标率达98%。提高了居委会专职人员工资待遇。白云区开展了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在全区推行统一标识,实行制度上墙、居务公开。越秀、荔湾、天河等区开展了社区工作站试点,积极推进社区服务管理向专业化转变。全市首批262个社区被省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我局和荔湾区民政局被民政部、中央文明办等授予第四期“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组织奖。

村民自治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完成村务公开栏统一建设任务,健全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全市1146个村中,有211个村达到了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创建标准。全市有7个镇(街)、22个村被命名为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镇(街),村,30个村、社区被命名为全省第三批民主法治示范村、示范社区。番禺区被命名为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区。积极开展*年村“两委”换届选举调研工作,摸清了“难点村”的基本情况,为搞好换届选举奠定了基础。

社会组织发展势头良好。年内新增社会组织(按*大精神和民政部*,民间组织统一改称为社会组织)346家,比上年增长13.1%。截至年底,全市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共3422家,其中社会团体1258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164家。加快改革步伐,开展了行业协会商会自查整改和重新登记工作。全市182家行业协会商会,已完成或基本完成整改的共168家,占92.31%。按有关规定取消了行业协会商会的主管部门,代之以业务指导单位,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部门实行“五分离”,为最终实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对535家市级社会团体、170家市级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了年检。在社团中建立了涉外活动报告制度,开展了惩防腐败体系建设。依法查处了非法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非法活动。天河区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办公室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五)增强为民服务意识,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进一步规范。

区划地名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完成了*市石滩镇与增江街区域调整工作。完成了我市与*、中山、*市3条地级市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和我市3条区(县级市)级行政区域界线勘界等工作。全市镇(街)级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全面铺开。积极落实市政府关于精简商品房开发审批程序的*,将商品房地名审批时限从30个工作日压缩为15个工作日,全年审批地名634个。完善了地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地名服务热线。

婚姻登记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以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为契机,着力推进婚姻登记机关办公场所和设施、婚姻登记各项规章制度、信息网络系统、登记员队伍等“四个建设”,全市婚姻登记机关全部达到规范化*。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身份证阅读器使用工作。继续实施节假日照常办公制度,部分区实行了电话预约、网上预约登记服务。全年共办理婚姻登记93718对,实现婚姻登记零差错。

殡葬管理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全年共处理尸体47212具,连续7年实现了火化率100%。制定了《*市骨灰管理实施办法》和《关于使用统一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的补充通知》,进一步规范了殡葬管理。全方位开展殡葬改革宣传活动,组织骨灰撒海391具、骨灰还林1024具。大力推进公益性生态墓地建设,省民政厅在从化市召开了公益性生态墓地建设现场会。大力改进殡仪服务,开通了全市殡葬管理信息公众网,重新核定了殡葬服务特需收费项目,由200多项减至34项。

(六)切实改进作风建设,民政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年是机关作风建设年。一年来,我局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和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主题,在全局系统广泛开展了作风建设活动,突出为民办实事的特点,广泛征求机关、基层和民政对象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成效突出。10至11月间,针对局系统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局机关开展了纪律整顿活动,局属单位开展了加强作风建设专题教育。通过动员、自查、互查、整改、总结等环节,全面查找整改了机关、局属单位存在的纪律作风问题,有效促进了我局系统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加强市局与区、县级市局、机关与基层的沟通协调,建立全市民政局长信息交流会、局系统联席会议制度,全市民政系统更加协调一致,增强了工作合力。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必须围绕民生问题抓重点。*大*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市委、市政府以“民生为重”出台“惠民66条”,为我市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民政工作者只有突出重点、抓住重点,将各项惠民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民政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基础作用。

二是必须围绕民政职责抓落实。民政工作关乎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民政工作者只有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核心职责,脚踏实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民政工作才能得到社会认可、群众支持。

三是必须围绕提高效能抓作风。民政工作任务日益繁重,民政工作力量愈显薄弱。民政工作者只有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和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扎实工作、讲求效率,坚持把各项民政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争当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排头兵,民政工作才能实现新一轮大发展。

四是必须围绕统筹各方抓协调。民政工作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一项基础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民政工作者只有更新观念,把握规律,注重依靠相关部门力量,注重建立社会参与机制,注重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民政工作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年来,全市民政系统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随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加快推进,民政部门职能不断增加与机构设置的矛盾更加突出,民政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与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薄弱的矛盾更加突出;主动服务、热情服务、高效服务的意识有待加强;有的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服务对象的新期待尚有差距,还要做得更实更细更好;改革创新精神不够,自身建设有待加强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新的一年加强协调,认真解决。

上一篇: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方案 下一篇:防治海洋工程建设污染损害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