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工业制版》课程模式改革要点简论

时间:2022-09-29 12:58:15

《服装工业制版》课程模式改革要点简论

摘要:改革课程模式是为适应服装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一定岗位职业能力的合格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文章分析了《服装工业制板》课程模式改革的目的,叙述了《服装工业制板》课程模式改革实践的过程,探索了改革实践过程的要点

关键词:课程模式;服装工业制板;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066-02

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纺织服装企业的结构调整,工业样板的制定成为服装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服装工业制板》课程是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的核心课程。为此,必须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尽快实现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服装工业制板》课程模式改革的目的

服装专业课程教学普遍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讲授为辅,但仍必须以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形式贯彻教学任务。《服装工业制板》课程的教学也不例外,它更注重实践过程中操作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完成目标任务时的操作方法、操作速度和操作准确度应与职业岗位的要求相一致。课程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为学生营造与企业实践更接近的学习环境和过程服装企业工作环境与学校学习环境的区别在于真实程度的不同。学校教学过程更注重教师授课,学生完成作业并获得学分。当我们接触实际工作任务时却发现能力与学分并不成正比,工作环境和过程也很复杂。因此,尽快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岗位职业适应能力是专业教学面临的挑战之一。将课堂营造成与企业实践更接近的学习环境,包括工业制板的工具、文案,完成工作任务时涉及的相关部门等,应尽量与服装企业的真实环境相一致,专业教学过程即是完成工作任务的真实过程或模拟过程。虽然适应环境的要求和变化是每个人生存的基本能力,但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训练使学生适应企业工作要求的时间缩短,能力增强,帮助他们更快地进入新的角色,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早日体现自我价值。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环境是外在的因素,能力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在因素,两者缺一不可。课程模式改革的内容为训练学生具备完成工作任务时的创新能力而设置,《服装工业制板》课程模式改革应按工作流程对重要内容进行分析讲解,强调知识点的应用和基本技能训练,教学过程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动手操作,只有多实践才能使学生多掌握制板的技能,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推陈出新,体现个体的创造性。当然,个人的智慧并不能处处适用,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在教学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依靠集体的力量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路,从而完成工作任务,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可以促进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

为学生提供与时俱进的课程教学内容《服装工业制板》课程模式改革的内容根据企业工作任务组织教学,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接触服装企业真实、现行的工作任务,掌握工作流程和要求。由于服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流行性,教学内容不能一成不变,相反,必须与时俱进,结构设计与工艺制作的要求往往随款式、面料的变化而变化。工业制板是服装企业工业化生产的重要技术环节,不仅要求专业技能熟练,更要求操作者应随市场的变化而调整思路,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服装工业制板》课程模式改革的过程

高职教育通过改革课程模式,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重新整合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服装工业制板》课程首先将理论教学过程的重点放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以工作任务中的具体案例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其次,明确教学不仅是完成工作任务,更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它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尽快地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中。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应提高工业制板的理论知识和工业样板制作的实际操作技能。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模式《服装工业制板》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适应企业岗位工作的要求。应根据企业生产情况组织课程教学,按照实际生产服装款式的流程设计教学进程,重新整合原有的教学内容,对各工作流程内容进行分析讲解,强调工业制板理论知识的应用和职业技能训练。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整个课程教学以工作过程要求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讲解工作方法与步骤。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内涵、应用专业知识,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完成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过程中培养职业素养,掌握职业岗位工作标准和规范,积累工作经验,具备一定的岗位职业能力。

课程模式教学评价体系课程评价具有检查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情况的功能、教学活动导向的功能以及评价和激励的功能。服装工业样版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由学生、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构成。评价的途径分为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评价的方法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等,构成立体评价体系;评价的标准以项目课程标准和课程培养目标为导向,衡量项目课程实施前后学生的服装工业样版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提升情况,并对项目课程的有效性、适用性做出综合判断。

首先,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分阶段对学生的工作方案提出评价。其次,在总结性评价中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自我评述,再进行小组互评和企业评价。其中,企业评价对项目化教学具有针对性。再次,通过对比各种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教师对比课程标准和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总结,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促进教学改革与研究,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在评价体系中,不仅需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注重考核其在团队中的学习态度、规范操作程度、质量意识、工作期限观念及合作精神等职业素养。

《服装工业制板》课程模式改革的要点

首先,由于《服装工业制板》课程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安排教学内容,故应与具有一定规模和管理规范的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如在校内建立服装样板研发中心,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为指导教师,作为与企业的合作窗口和实训基地。学生根据不同的实践内容参与其中,教师起主持和指导作用,带领学生参与产品开发,承担企业的工作任务。一方面,研发中心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缩短专业教学与服装市场的距离,为新一轮的教学充实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为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为就业做准备。

其次,在完成一项或一组相关工作任务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将完成该工作的过程和经验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这样可增强学生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陈述不同观点的信心,也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学生参与工作的过程是掌握样板制作要领、积累制板经验及建立合作关系的过程。有的工作任务可以由一人单独完成一系列工作,如样板的推档及套排,也有的需要每一个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如样衣的确认。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在完成工作任务时人员的综合素质往往起决定作用。当学生学会总结和聆听时,他们积累的经验将成倍增长。通过交流分享也可以营造良好的人际合作平台和工作氛围,这些素质都是学生走向社会乃至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作为教师团队更可以从实例个案中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科研课题,建立相应的工作任务服务库或知识库。

再次,教师的能力提升是贯彻《服装工业制板》课程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教师不仅要主持完成企业工作任务,更应该完成课程教学的任务。因此,教师应具有独立完成企业制板工作的经验、组织学生完成制板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专业教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个人应与时俱进地触到服装企业的脉搏,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和目标要求,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与市场信息,遴选专业教学内容,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将新技术、新理念带进课堂,使服装工业制板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或自编专业教材,教材内容做到及时反映服装行业发展动态,推陈出新,以一定的信息量和速度传授给学生,部分内容应适度超前或超越现行职业能力标准。

《服装工业制板》课程模式的改革实践,可通过强化工作过程训练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地区行业的发展和高职院校改革教学模式提供参考,在促进高技能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陆洁.《服装工业制板》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J].纺织教育,2009,(8).

[2]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3]徐秀维,张江.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9).

[4]刘明星.校企合作开发项目课程的组织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0,(35).

[5]崔建宁.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类专业实训教材的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7).

作者简介:

陆洁(1968—),女,江苏苏州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服装款式设计和结构设计教学。

上一篇:技师学院英语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英语思维与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