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中UCP2动态表达研究

时间:2022-09-29 11:53:12

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中UCP2动态表达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鼠酒精性脂肪肝ucp2动态表达,进一步明确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发病机制。 方法 选取大鼠60只进行实验,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高脂饮食进行脂肪肝诱导,采用免疫组织学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对大鼠肝组织中的UCP2进行检测,对大鼠的血清甘油三脂(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游离脂肪酸(FFA)含量进行检测。 结果 大鼠在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过程中,体内UCP2阳性细胞的含量以及TG、ALT、FAA的表达和含量都会显著增加,在高脂饮食诱导8~12周期间最为明显。 结论 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与发展程度与体内UCP2表达强度呈正比例关系,UCP2的酶活性增高会导致促进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脂肪肝的形成。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UCP2;动态表达

[中图分类号] R57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6-25-03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无过度饮酒史,由于肝细胞内脂肪存积或变性所导致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增多,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几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并最终发展成为终末期肝病或肝硬化,对患者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且当前仍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1]。解耦联蛋白2(UCP2)是一种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解偶联的作用,可以发挥脂质调节的作用,但当UCP2的表达增加时,却同时对机体产生不良的作用,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2]。为了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大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实验,对UCP2的动态表达变化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医院动物中心的成年、雄性大鼠60只进行研究

(合格证号:1003046),体重150~200g,首先全部采用普通饲料喂养1周。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60只大鼠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只。观察组大鼠采用88%基础饲料加10%猪油加2%胆固醇,自由进食和饮水;对照组采用普通饲料进行饲养,两组患者均以12周为1个周期进行饲养[3]。采用分笼饲养的方式对两组大鼠进行饲养,每个笼子6只。两组大鼠分别于饲养2、4、6、8、12周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1mg/kg进行麻醉,进行腹腔静脉采血,12周时取出肝脏,常规制备血清,将肝脏组织在-70℃下进行低温保存[4]。

1.2 检测指标

采用免疫组织学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对大鼠肝组织中的UCP2进行检测,对大鼠的血清甘油三脂(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游离脂肪酸(FFA)含量进行检测,按照仪器操作步骤进行检测操作,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5]。

1.3 方法

1.3.1 病理学检测方法 取肝组织进行石蜡切片,进行常规PAS和HE染色处理,对肝细胞的脂肪性变程度进行观察;对冰冻切片UCP2进行化学染色,其表达程度判断标准为:

1个加号表示肝小叶内约1/3的阳性细胞染色,呈浅黄色;两个加号表示肝组织内约2/3的细胞阳性染色,呈棕黄色;3个加号表示肝小叶内有超过2/3的细胞阳性染色,呈棕褐色[6]。

1.3.2 Western blot技术 取右肝组织200mg,加入含蛋白酶抑制剂的PBS缓冲液,在4℃环境在采用1000r/8min离心机进行离心15min,取上清蛋白,取50μg蛋白变性,采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检测,获得6%脱脂奶粉在室温下封闭1h,UCP2抗体,在4℃环境下进行过夜保存[7]。洗涤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抗免IgG,采用化学发光剂进行检测,在X片下进行显影。采用分子生物学图像分析系统对带积分灰度值进行定量分析,注意所测数据需要扣去背景积分光密度[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进程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

2 结果

2.2 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免疫组织化学

在光镜下进行观察发现,对照组大鼠的肝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正常,观察组大鼠肝组织出现不同程度变性,肝细胞体积增大,且与高脂肪饮食的时间长短呈正相关关系,在2、4、8、12周检测结果不断发展。对两组大鼠进行免疫组织学习化学染色,对照组大鼠几乎未见UCP2阳性肝细胞,高脂饮食观察组大鼠的肝组织中UCP2的分布则较广,主要位于细胞浆中,其分布与肝组织脂肪化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9]。见图1。

3 讨论

解耦联蛋白是位于线粒体膜上的蛋白质,能够促进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反应,导致线粒体合成ATP的效率降低,以热能形式对体内能量进行释放,对线粒体的能力储备具有调节作用[10]。UCP2是解耦联蛋白的一种,在线粒体内膜上起到质子通道的作用,在正常的肝组织中,UCP2只存在于库普夫细胞进行表达,在肝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很低甚至直接不进行表达。当肝组织受到肥胖、多脂多糖刺激、内毒素、游离脂肪酸、活性氧、胰岛素、脂质过氧化物、瘦素等因子诱导时,会出现UCP2在肝细胞中的表达,产生适应性反应,表达增强,降低肝细胞氧化物产生ATP的效率,阻止脂质物质在肝组织进行沉积,预防脂肪肝形成,利于肥胖型脂肪肝患者对肝细胞的能力需求进行平衡[11]。此外,UCP2还具有其他多种作用:调节脂肪酸的β氧化,促进脂肪酸在肝组织内的跨膜运转,促进线粒体氧化利用脂肪酸,减少脂质沉积;介导质子的跨膜内流,降低线粒体内膜的电化学梯度,降低线粒体合成ATP的能力;线粒体能量分解增加,储备降低,导致肝组织细胞易坏死,肝细胞被脂肪化性变时产生的底物为UCP2的产生提供更多易于被氧化的LPO和ROS等,UCP2表达进一步增强,导致肝组织出现细胞坏死。在脂肪肝的形成过程中,UCP2表达的动态变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是肝组织做出的适应性反应,降低脂质在肝组织的沉积;另一方面,由于脂质过度分解,能量储备降低,使得肝细胞的耐受性降低,受到缺血再灌注、禁食或果糖应激注射等二次刺激时容易出现肝细胞坏死,对脂肪肝炎和肝纤维化的抵抗能力进一步降低[12]。

本组采用大鼠建立脂肪肝模型,发现高脂饮食喂养组大鼠在脂肪肝形成过程中,体内UCP2阳性细胞的表达强度和血清中TG、FAA、ALT等含量均随着脂肪肝形成过程升高,在8~12周表现最为显著。非酒精性脂肪肝在形成过程中,脂肪肝程度不断发展,导致对肝细胞和肝功能造成损伤,脂质组织的过氧化反应不断增强,UCP2的活性表达也明显增强,与脂肪肝所引起的肝组织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 代东伶,沈薇,张晓红,等.高脂饮食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UCP2表达的影响[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9,1(8):64-66.

[2] 王倩,管小琴,罗凯.维生素E和硒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解偶联蛋白2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J].动物学研究,2011,1(8):37-42.

[3] 代东伶,沈薇,管晓琴.虫草菌丝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解偶联蛋白2的影响[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6(8):464-465.

[4]顾小红,张云东,冯爱娟.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中UCP_2的动态表达[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5(6):458-460.

[5] 杨朝霞,代东伶,沈薇.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及其分子机制探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6(6):803-807.

[6] 顾小红,张云东,冯爱娟.解偶联蛋白-2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表达[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9(6):2310-2313.

[7] 杨朝霞,代东伶,沈薇.解偶联蛋白2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作用探讨[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10,4(6):221-224.

[8] 刘琳,管小琴,王立娟,等.京尼平、维生素E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体外模型中解耦联蛋白2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0,6(3):1327-1331.

[9] 陈玉华,武革,郭中秋,等.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解偶联蛋白-2表达的影响[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3):113-117.

[10] 徐静,李楠,王俊红,等.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SIRT1、UCP2表达的变化[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5(3):726,729,733.

[11] 张健,姚洪森,贺南方,等.脂肪肝的诊断治疗进展[J].河北医药,2010,25(12):12-13.

[12] 陈玉华,杨璐,陈晓铭.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保护作用的研究[J].新医学,2010,41(3):174-176.

(收稿日期:2013-07-04)

上一篇: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管性... 下一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