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的法律分析与应对

时间:2022-09-29 11:01:30

绿色壁垒的法律分析与应对

【摘要】 随着国际社会对于保护环境意识的增强,民众对于生活和产品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绿色壁垒悄然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性质的贸易保护措施慢慢兴起,这样的一种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对我国的出口贸易造成了影响。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分析绿色壁垒的合理与不合理性,并且观察我国在面对绿色壁垒时所存在问题。

【关键词】 绿色壁垒 环境保护 出口贸易

1. 绿色壁垒的概念

关于绿色壁垒的准确概念目前学界还没有定论。有的学者认为:绿色壁垒是国家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等目的,通过复杂且经常变化的技术标准商品包装等措施来使外国产品难以适应,从而达到限制别国商品进口的目的。[1]有的学者除此之外还认为:绿色壁垒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2]。笔者赞同第二位学者的观点:绿色壁垒是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型的。绿色壁垒这个问题应该分为几分部分来看,而不是一概而论。

2. 绿色壁垒的法律根据

《关贸总协定1994》第20条[3]赋予WTO各成员格外的保护权,即各成员可以以“保障人民、动植物生命或健康”或“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为理由,采取贸易限制措施,这是绿色壁垒能够产生的法律依据,而且根据这款条文为基础,《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协议》都进一步细化和赋予了各国为保护环境和保证人民生命健康为采取贸易限制措施的权利。笔者认为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能因为它被滥用就单纯地否定这项制度,而是应该分几个部分来分析这个问题。

3. 绿色壁垒制度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

不可否认的,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贸易限制措施对我国的外贸经济造成了不小的障碍,但是这个问题不能单方面地看,以前的学者在分析这个问题总是带着一贯否认的态度,以这样的态度是不能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的。

正如前文的学者所说的,绿色壁垒也是分为各种类型的,有恶意的有善意的,有广义的狭义的。笔者认为,如果将绿色贸易制度分为恶意和善意两种,能够更好地分析这个问题。

恶意的绿色壁垒是指其制定者不是出于保护生态、保护动植物等目的,而是借着环境保护的旗号,制定一连串严苛的制度等,来阻止他国的商品进入本国市场。这样的所谓的绿色壁垒无论从目的还是方式来看都是披着环境保护的外衣的新贸易保护,这显然是不合理,并且是违反世贸组织的原则的。应该得到各个成员国的抵制。

而善意的绿色壁垒是否有合理性?首先,正如前文提到的,绿色壁垒的产生原因是人们出于保护环境、维护人身健康等目的,这样的要求是无可厚非的。其次,众所周知,大规模的经济开发会破坏生态环境,如果任由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其产生的结果不是任何一个政府组织能够负责的。最后,绿色壁垒的产生并不是由政府的主导和宣传的,随着人们水平的提高,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食品卫生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某种程度上说绿色的浪潮是无法阻挡的,当然这也是人民的合理要求。所以从以上三点来看,笔者认为单纯地认为绿色壁垒是不合理的这样的态度是不认真的,只是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其中的合理性。

仍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善意的绿色壁垒有合理性在里面,但是仍不能忽略其中的不合理性,这样的不合理性是由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首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不是在一个水平上,如果以发达国家的标准来强硬地要求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这样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更大的不平等。[4]其次,发达国家基于自身的国家利益,为了保护本土的资源和绿色环境,将本土的高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将发达国家转移的工业所造成的污染也算入发展中国家中,这样是不公平的和显然是不合理的。最后,虽然环境保护是各国人民的要求,但是贸易中有关规则的制定者却是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在规则中往往是有利于制定者国利益的,这样的规定显然就存在其不合理性。

综上可以看出,尽管善意的绿色壁垒也存在着各种的不合理性,但是也应看出,介于目前的环保热潮,这样的壁垒是不会消失的。这样的认识对于我国如果应对绿色壁垒有很大的帮助。

4. 如何应对绿色壁垒

面对绿色壁垒我国的农产品必然会受损失。除了研究和说明绿色壁垒中的不合理性,还应该意识到这样的制度不会因为个别国的反对或是利益受损就取消。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不应该再回避这样的问题,除了提出绿色壁垒的不合理性,还应反思我国这方面的缺陷,使我国的商品在面对绿色壁垒时减低损失。

具体的问题根据各学者的总结大致是以下几点:首先,农产品方面:农产品的生产有的是以家庭联产承包形式进行的。导致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出口农产品受到限制。其次,由于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导致了环境的破坏,同时也有可能会导致某些地方的土质的污染,这样就会导致本严格按照标准所种植的产品,也无法通过检查的结果。再次,生产体制和行业信息的不完整导致了很多的损失。信息不完整本来是可以预防的。最后,我国法律体系中缺乏完善的绿色贸易保护规则,在进口国对我国产品限制的时候,不能还击只能受损,在贸易中的保护力度由于缺乏相关的制度和具体的实施细则,保护力还是有待改善的。[5]

面对这样的缺陷,应该积极改进和积极应对绿色壁垒,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积极地参与国际谈判,避免发达国家一言堂的出现。其次,要研究国外的绿色贸易限制措施,要想不受此限制,首先就应该对此措施有充分的了解。最后,我国也应该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仿照发达国家的经验,修改和完善我们的国家绿色技术标准和绿色环境标准。

参考文献:

[1] 李吉明.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绿色壁垒的原因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3年第10期.10页.

[2] 朱京安,杨越.对绿色壁垒的理性分析及发展走向初探[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1期.64页.

[3] 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中国缔结和签署的国际环境条约集[Z].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4] 都毫.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分析及应对策略[J].当代法学.第20卷第1期.2006年1月.119页.

[5] 王琦.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年1月(中).131页.

上一篇:浅究基层平台建设对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下一篇:论循环经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