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现“同课异构”模式

时间:2022-09-29 10:24:47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现“同课异构”模式

摘 要:“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就是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由不同风格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和备课方式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和知识经验结构,来分别设置不同的教学过程,体现自己的教学优势、特色与风格。

关键词:思想品德;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

“同课异构”旨在促进同学科的各位一线教师发挥各自的智慧优势共同对同一个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和教研,最终实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实践过程中大家共同研讨教学内容并设计出详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以及思路,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设想阐述清楚,然后其他教师再根据这个思路和设想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设想。这样设置课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引导方式,并通过对比和分析,吸取优点摒弃不足,然后再通过总结完成知识内化。

一、备课阶段,确定思路

“同课异构”的侧重点不是在课堂之间,而是主要体现在备课阶段的运筹帷幄之中。在备课阶段,同学科的一线教师围在一起,共同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剖析和研讨,找寻契合学生发展规律的节点,共同确立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的方向,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进行整合,再从细节上根据授课教师的优势和特色进行加工,凸显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最终提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一章的备课中,我们几位一线教师想到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比较多,他们从小比较受宠,大多时间是在享受,并对此进行深刻剖析和探究。有的教师指出,设置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去感受、理解和体会个体成员在社会中需要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假想如果社会中人人都不想尽义务将会是怎样的状况,由此可明确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意义。同时还应该明白一个人在社会中有时会遇到一些责任的冲突,在这个时刻应该怎样选择。另一位教师陈述了学生的学情,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他们内心渴望独立,也渴求承担一定的责任,同时还应该注意到社会价值多元化对学生的影响,他们心理不够成熟,往往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影响,这是学生心理产生迷茫的基础。所以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各位教师同意将这一观点作为教学重难点。

二、集思广益,设计教学流程

备课阶段需要“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也需要集思广益。教学设计是指导教学的蓝本和准则。构建主义理论指出,科学的学习行为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只有让学生的内心世界对知识充满渴求,才能充分驱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环节,也要积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很显然,面对众多不同性格的学生,一位教师设想的问题肯定不如大家集思广益更准确,更透彻,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

比如,我们在进行人教版《隐私受保护》一课的教学设计时,有的教师根据初中生习惯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而提出运用故事导入法,通过给学生分享几个典型的保护隐私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隐私受保护。还有的教师提出要采用温故知新的方式,就着前几课教学的基础,展开本课的教学。各个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区别,采取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新课教学阶段,有人主张利用资料分析什么属于隐私,以及我们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然后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感悟,分析资料的思想性。有的教师提出了先从保护隐私的意义入手进行教学,进而讲述负责任的重要性,以及面对隐私权受到侵害时该怎样自我保护等处事技巧。

虽然是“同课异构”,但是大致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不应该有太大的差别,因为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排的,所以大致的教学思路应该保持一致。因此在本课的集体备课上,大家都认为应该通过典型事例和学生身边的事例阐述观点,清楚明白地告诉学生承担责任就是要付出,要有个人利益的牺牲。但是也应该看到,承担社会责任同样有回报,这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财富,不能从眼前利益和金钱利益衡量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以上是笔者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准备阶段对“同课异构”模

式的探索与实践总结。通过各位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然后集思广益总结出符合学生发展的备课方案和教学设计流程。笔者曾在大家的共同研讨下对这样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考核,经过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感到效果很好,这是集体备课的胜利,也是大家智慧的结晶。由此可见,实施集体备课后的“同课异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集合大家的智慧,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海燕.在“同课异构”活动中促进思想品德教师的成长[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3).

[2]郑仁栋.浅谈联系实际提高思品教学有效性[J].才智,2010(20).

[3]王文海.思想品德课“同课异构”教学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9).

(作者单位 江西省广丰县教育体育局)

上一篇:问题情境教学实践 下一篇:运用SOLO分类理论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