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试管婴儿之父”刘斌

时间:2022-09-29 09:41:28

中国“试管婴儿之父”刘斌

2008年2月2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2名试管婴儿代表齐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庆祝中国试管婴儿诞生20周年。

20年前,体重3.9公斤的女婴郑萌珠诞生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她的诞生在中国医学史上是一个里程碑。

当初,母亲郑桂珍为了感谢和纪念把这个小生命带到五彩缤纷的世界来的主刀医生张丽珠,给她取名“郑萌珠”。

人们将张丽珠誉为神州“试管婴儿之母”。事实上,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的背后,还有一位功不可没的人物。他就是我国著名的人体胚胎学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刘斌――人称中国“试管婴儿之父”。

“卵冠丘复合体”的发现

二十多年前,刘斌在他主持的实验室最先开始了我国大陆试管婴儿的基础研究。

1978年秋,已经在北医从事多年胚胎学教学与研究的刘斌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1979年4月,42岁的刘斌来到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医学院,进入当时欧洲最负盛名的胚胎学研究中心。

刘斌的导师是世界著名的胚胎学专家J・Mulnard教授。在J・Mulnard教授的严格指导下,刘斌掌握了动物胚胎的体外受精、体外培养及一系列相关技术、实验方法与实验设计。两年的留学生涯,为刘斌日后回国开展人体胚胎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1年5月回国后,刘斌首先开展了“国人卵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研究。研究中,刘斌发现,卵细胞的形态与教科书和图谱中的描述有很大区别,后来他把自己的发现命名为“卵冠丘复合体”,这一命名得到了国内同行的一致认可,并被一直使用至今。

从1984年起,刘斌开始与张丽珠合作培育试管婴儿。刘斌与他领导的科研小组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在1985年10月率先成功完成了人卵体外受精与培养。

如果说生命从卵子受精的一刻开始,那么刘斌的这一成功,无疑标志着我国试管婴儿的研究工作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在中国生殖医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中国首例试管婴儿的诞生背后

1986年,刘斌进一步改善了实验设备和条件,完善了实验技术,使体外受精和培养的成功率达到了85%以上。但接下来的胚胎移植却遭受了一次次的失败,体外受精后的胚胎被移植进母体子宫后,没有一例发育成活。

当时的条件远不如现在,没有专门的手术室,刘斌和张丽珠只能等下班后利用空闲的手术室进行胚胎移植手术,常常一干就到晚上十一二点,付出了无数的艰辛和汗水。

反复多次的胚胎移植均未成功,刘斌和张丽珠感到非常困惑,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当时国内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为了尽快走出困境,卫生部决定派张丽珠、刘斌等到美国洛杉矶和巴尔第一摩的“试管婴儿中心”考察学习。

在美国,刘斌主要学习实验室的一系列技术,张丽珠主要学习采集卵子及胚胎移植等技术。刘斌很快掌握了“培养液质控”和培养条件的关键技术。回国后,他们引进了部分实验设备、改进了实验技术和采集卵细胞、胚胎移植等技术,研究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郑桂珍幸运地成为了接受胚胎移植的母亲。她是一位来自甘肃礼县的农村民办教师,由于双侧输卵管堵塞,结婚20年没有怀孕生育。

1987年,年届39岁的郑桂珍怀着一线希望来到北医三院求医。当时接受试管婴儿的年龄限制在38岁以下,为了争取到机会,郑桂珍隐瞒了自己的实际年龄,将年龄改小了1岁。

在确认郑桂珍接受胚胎移植,以试管婴儿方式孕育新生命后,整个医学培育过程按照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1987年5月初,张丽珠和刘斌为郑桂珍成功地进行了胚胎移植;

7月6日,化验结果证明郑桂珍为早孕;

8月3日,B超检查清晰地看到了胎儿的心脏搏动,确认临床妊娠成功!这一刻,刘斌、张丽珠和所有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员都无比兴奋。

体外受精和培养在实验室成功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失败、打击和痛苦!谁也没有想到,竟然在一次差点会出意外的情况下,实验获得了成功! 一般情况下,进行胚胎移植时先由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负责在解剖镜下找到放在培养液中的受精卵,并吸进特殊的移植管内,再由张丽珠将受精卵植入母体子宫内。此前已经历了多次的失败,谁也没想到这次移植竟然会成功。

移植当天,刘斌因有重要会议,就把工作交给助手处理。根据国外经验,一次植入4枚受精卵的成功率最高。当一切工作准备就绪时,刘斌的助手开始在解剖镜下找受精卵,但只找到了2枚,另外2枚怎么也找不到了。

所有配合移植手术的医护人员都在焦急地等待,郑桂珍也躺在手术台上等待着。胚胎移植是要严格掌握时机的,一是体外受精卵要发育到合适的阶段,二是母体子宫内膜的同步化。要使这两个条件完全吻合,在培养体外受精卯时就要精心计算和安排好。

如果这一次就植入2枚胚卵,那么成功的几率将比预计的大大减小。一旦失败,前期的一切工作都将付之东流,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的时间也许将会改写。

这时,大家决定马上请刘斌来。刘斌得知这一情况后,会议中途退场,火速赶到移植现场,凭借多年的经验和娴熟的技术,刘斌很快找到了另外2枚贴在培养皿壁上的受精卵,亲手将4枚受精卵吸进移植管内并交给了张丽珠。已经67岁的张丽珠又亲手将这4枚受精卵植入郑桂珍的子宫内。

就是这段有惊无险的经历,最终实现了刘斌和张丽珠要在中国诞生试管婴儿的愿望,也实现了郑桂珍用自己的身体孕育生命成为母亲的梦想。

1988年3月10日8时56分,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一个体重3.9公斤的女婴降生了。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的历史永远定格在这一刻!

人生的空间如同胚胎发育

从1981年到1988年,历经多年的艰辛与拼搏,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终于诞生了!这为刘斌带来了诸多的赞誉,他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被授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等荣誉称号。

但刘斌一刻也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而是继续进行男性不育原因和第三代试管婴儿的探索――

1990年,刘斌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试管婴儿专著《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这是一本对开展试管婴儿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书籍;1996年,刘斌主编出版了真正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人体胚胎学》。在此之前,我国出版的人体胚胎学基本是译自国外的。同年,刘斌领导的北医组织胚胎学教研室被国家教育部评为首批“211”重点学科;此后,刘斌又编写了多部专著和教材,40余篇,承担多项国家级和部级科研项目。

1998年后,刘斌又开始进行“人胚生殖干细胞”这一当今生命科学最热门的课题之一的研究。2005年,刘斌将在“人胚生殖干细胞”领域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发表在主要刊载重要创新性发现的美国《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研究通讯》杂志上。

如今,年过七旬的刘斌可谓桃李满天下。刘斌在胚胎学上的突出贡献,为他在我国生殖医学界赢得了尊敬。他被推举为中国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

回首70余年人生,刘斌感慨良多:“人生的长度是有限的,但人生的空间如同胚胎发育一样,也是长、宽、高所组成的三维立体构架。干事业,吃苦精神是第一位的,还要有开拓、创新的本领,这样,辛勤耕耘就一定会有收获,有所作为。”

上一篇:视力仅有0.5的中国第一“神”许海峰 下一篇:那山、那水、边防卫士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