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同出版业态中的编辑主体、客体及其关系

时间:2022-09-29 09:13:32

浅谈不同出版业态中的编辑主体、客体及其关系

[摘要]在传统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是编辑人员,编辑客体指文稿、作者和读者。编辑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数字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客体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体现出强烈的互动性,形成了以作品为中心,编辑主体(编辑人员)与编辑客体(作者、读者),编辑客体之间(作者与读者)强烈互动的三角锥模式。数字出版业态对编辑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角色要求,带来了编辑主体作用的进一步凸现。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中的读者元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编辑客体中作者与读者之间互动关系增强,这成为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的特点所在。

[关键词]传统出版?数字出版?编辑主体?编辑客体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主体和客体是哲学认识论中用以说明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一对范畴。主体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施行者;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在众多学科的建设过程中,关于主体、客体及其彼此关系的研究都是焦点议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研究反映了一个学科领域的成熟程度。在编辑学研究中,关于编辑主体和客体的研究一直以来同样颇受关注,这也深刻体现了编辑学长期以来努力寻找与建构自我身份的努力。

编辑主体是编辑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施行者,亦即编辑人员,这一认识相对而言较为清晰,也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认可。而编辑客体的理解,却存在一定的争议。陈少徐认为:“编辑工作的主体是编辑人员,客体是以文稿、书稿为中心的编辑对象。”[1]他对编辑客体的理解是局限于“文稿”层面。而阎志芬认为编辑客体是指编辑活动的对象,并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狭义的编辑客体是指编辑活动直接施加的对象,即依附于一定的物质材料的社会精神文化产品,是编辑活动的材料,是编辑创造性劳动的对象。狭义的编辑客体即是“文稿”。广义的编辑客体则是指编辑活动的直接施加对象和间接施加对象。除了“文稿”这类直接施加对象外,编辑活动的间接作用对象生产者(作者)和消费者(读者、听者、观者)也被认为是编辑客体[2]。同样,马国柱也认为:编辑客体就是编辑主体进行业务活动的工作对象,为主体所接受,被主体所认同,具体包括作者、读者和文稿三个方面[3]。周国清对近年来编辑客体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他指出,一直以来,学界对于编辑客体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其研究处在不断拓展与深化之中。无论是一要素说的“文稿”论,二要素说的“文稿、作者”论,还是三要素说的“文稿、作者、读者”论,无论是广义编辑客体论还是狭义编辑客体论,均从不同的侧面涉及了编辑客体的相关因素。[4]这一评价相对而言较为客观,有关编辑客体的研究,的确有待进一步深化。

笔者认为,在当代的编辑活动过程中,编辑的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其实都包含了作者、作品以及读者。

图1所展示的是传统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编辑实践活动(特别是在编辑客体的三个元素中)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一种线性单向的关系。

虽然编辑实践被广泛认为是一个编辑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但面对“作者、作品、读者”三种不同的编辑客体时,编辑主体的作用会因为编辑主体的倾向性以及客观编辑出版环境的影响,而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在编辑实践活动中,编辑主体的价值观念、出版理念等需要作用于客体对象,渗透于出版物之中,形成精神文化产品加以传播,因此,编辑主体面对编辑客体时,会不自觉地将重心集中于作者和作品,而忽略对读者的关注;特别是编辑主体可以通过与作者的交互作用,将自己的编辑思想成功地在作品中体现出来。其次,传统编辑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与作者、作品进行相互作用的成本要远少于编辑主体与读者相互作用的成本。客观地说,传统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已经意识到与读者这一编辑客体相互作用的意义和价值,但受制于客观环境的影响,与读者之间的交互联系较难有效实现。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数字出版作为出版业的一种新兴业态,发展迅猛,规模迅速扩大,形态逐渐完备,成为出版业新的增长点。新闻出版总署在2010年颁布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数字出版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出了相对准确的界定:“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目前,数字出版产品形态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彩信、彩铃、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小说、手机游戏)等。数字出版产品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有线互联网、无线通讯网和卫星网络等”。以此为标准,我国数字出版产业2010年总收入达到了1?051.79亿元,约是2006年总收入的5倍,自2006年以来平均年增长速度为49.37%。

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意味着技术的革新,更重要的是它给编辑出版活动的模式流程以及编辑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出版业态中,因为其信息生产和传播的即时性,编辑主体的把关职责受到很大的限制,编辑主体的价值呈现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从整个编辑实践活动的变化来看,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在自身定位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编辑主体仍然是编辑工作者,编辑客体也仍旧是“作者、作品、读者”,随着数字出版业态的发展,内容为王的战略甚至有可能使得编辑主体的价值得到更大的提升。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随着数字出版业态的形成,编辑活动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这对编辑主体和客体自身的角色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如图2所示,与传统出版业态中线性化的编辑实践活动相比,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体现出强烈的互动性,形成了以作品为中心,编辑主体(编辑人员)与编辑客体(作者、读者),编辑客体之间(作者与读者)强烈互动的三角锥模式。锥顶为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作者、读者)共同互动完成的作品,强烈体现了在数字出版业态中内容为王的价值理念。三角锥的底边分别由“编辑-作者”、“编辑-读者”、“作者-读者”的互动关系构成。

上一篇:寻租驱动:外资企业投资大陆的一个新解释 下一篇:试论学术期刊编辑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