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篮球运动员的早期心理训练探究

时间:2022-09-29 08:59:07

中学篮球运动员的早期心理训练探究

篮球运动是一种需要承受较大生理负荷的运动,在比赛中,运动员除了参与激烈的身体对抗之外,还要根据场上情况的不断变化,来调整、运用技术和战术。而在水平相当的比赛中,心理因素往往起到决定胜负的作用。所以,基层篮球训练中,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前提下,如何进行早期心理训练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为了使运动员更好地适应训练和比赛,我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心理训练的经验。

一、日常心理训练

我们的运动员都是从本校各班抽调的学生,身体条件有限,所以在充分发掘技、战术能力的前提下,对篮球运动员进行日常的心理训练非常有必要。训练的主要内容有:欲望、动机、注意力和良好的训练态度。中学生运动员良好的训练态度反映在对运动量的态度;对教师制定的运动制度、平时管理的态度;对造成紧张的态度。我们根据心理学的有意注意、无意注意规律进行训练。主要有以下方法:

(1)增加兴趣,引起无意注意。兴趣是引起注意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训练方法和手段等各方面不断深化,严格要求。如果技、战术训练形象化,易理解,就能够很好地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例如,运用一些技术的口诀:投切抢防传运移,动作全面紧联系;运动靠基础,磨砺付辛苦……这样会使学生更易接受。(2)靠运动员自觉,做到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无意注意还与训练的强度、密度、手段、困难条件有联系。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要转换才能使运动员注意力提高。

二、心理训练

(1)注意力集中训练。用符合篮球运动的手段进行。如通过想象篮网、篮板瞄准区,对所选择的物体仔细观察几秒钟,然后闭上眼睛,努力准确地回想物体的具体形象。或由教师协助进行加强注意力和集中听觉能力的练习:由教师以极其轻微的声音发出命令,这种微弱的声音强度可迫使运动员集中注意力。(2)自信心训练。采用“五对五”“打比分”“打时间”或“特定规则”。

一堂训练课的心理训练,我们通常有两个注意:注意转移和注意的强度。

三、技术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动作结构、动作顺序也包含心理因素。例如,训练中锋接球、投篮。比赛中,运动员(中锋)心理受干扰因素,一是对方不让投,二是自己投不进。针对这种情况,平时训练课训练动作顺序就改为:

(1)接球,在3秒区内抢位接球。(2)接球后即刻进行攻击,以造成对方的错位和犯规为第一位。(3)对方不敢犯规时把球投入。(4)如果对方犯规还要把球投进,有2+1得分机会。(5)投篮后立即抢篮板球。(6)进攻不利,回传球。

四、罚球的心理训练

罚球是篮球训练和比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比赛的胜负有时就取决于罚球命中率的高低,而若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差,往往越是至关重要的时候,越是罚不进球。所以,平时训练时,要重视对这个环节进行加强。

我们用念动训练的办法,把注意力集中到动作上面,排除干扰,以提高罚球的命中率。

(1)调整呼吸。做两次腹式呼吸,使心情平静一下。(2)重视正确罚球动作的表面训练并默诵正确动作的技术要领。(3)想象正确的动作过程,排除对投不中所带来后果的担忧。(4)平时要反复练习,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

五、比赛期的心理训练

比赛期要培养运动员在比赛中有必胜的信念,克服困难的精神,树立自信心及心理稳定性,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等。我们常常采用争胜性的游戏,同时模拟比赛的场地、气候、条件、交通等方法来树立自信心,并使运动员放下包袱,统一思想,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比赛中去。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尝试,能为中学篮球运动员向高一层次的运动队发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并在其他体育中有所运用。

(张家港市暨阳湖实验学校)

上一篇: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的创新 下一篇:利用基本活动经验,提升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