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 突出数学建模 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时间:2022-09-29 08:38:10

创设问题情境 突出数学建模 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摘要】数学新课标提出“数学是一项人类活动”,主张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实现数学的再发现和再创造,从而促进学生个人潜能的开发。近几年,各地中考数学试题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富有创意的探究性试题。笔者归纳出了“知识发生”型、“问题解决”型、综合应用型、“小课题研究”型四种数学探究性学习模式,每种模式都可借助数学实验、数学建模或探究性课题等形式来实现。

【关键词】课程标准 数学建模 探究性学习

一、新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探究性学习”

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种观点认为“数学是一项人类活动”,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实现数学的再发现和再创造,从而促进学生个人潜能的开发。“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探究性学习方式被证明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中考数学命题方向与“数学探究性学习”

近几年,各地中考数学试题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贴近实际、格调清新、富有创意的探究性试题。通过对这些新题型的研究,不仅能使学生有效地提高数学应试技巧,而且能有力地推动学生“发现潜能”的开发。这要求我们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精神,营造一种“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这其中数学建模和数学应用是核心、关键。

三、“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四种模式

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知识发生”型、“问题解决”型、综合应用型、小课题研究型。每种模式都可借助数学实验、数学建模或探究性课题等形式来实现。下面就以中考试题中出现的探究性考题为例进行探讨。

以“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为背景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例(2004年河北省)我们知道:由于圆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过圆心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可以将圆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如图1)。

探索下列问题:

(1)在图2给出的四个正方形中,各画出一条直线(依次是:水平方向的直线、竖直方向的直线、与水平方向成45°角的直线和任意直线),将每个正方形都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2)一条竖直方向的直线m以及任意直线n,在由左向右平移的过程中,将六边形分成左右两部分,其面积分别记为S1和S2。

1)请你在图3中相应图形下方的横线上分别填写S1与S2的数量关系式(用“”连接)。

2)请你在图4中分别画出反映S1与S2三种大小关系的直线n,并在相应图形下方的横线上分别填写S1与S2的数量关系式(用“”连接)。

(3)是否存在一条直线,将一个任意平面图形(如图5)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请简略说明理由。

解析:1、2略,3存在。对于任意一条直线L,在从平面图形的一侧向另一侧平移的过程中,直线L将图形分割为两部分,面积分别为S1、S2。由S1S2)的情形,逐渐变为S1>S2(或S1

评析:该题型利用已有数学模型(反射、对称性),经过大胆猜测,解决新问题,涉及模型的观察、猜测的检验、结果的评估,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模型的能力。由于猜测具有未知性、探索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评估猜测是否科学,检验策略是否合理;二是对整个思维过程进行评估,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没有值得总结的经验。

上一篇:音乐要素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 下一篇:巧用信息技术创新高中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