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状态在运动训练中的调控及探索

时间:2022-09-29 07:39:27

竞技状态在运动训练中的调控及探索

【摘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近二十篇关于竞技状态与运动训练方面的文献。学者一致认为在比赛中能否取得比赛的胜利或者最佳成绩,不仅需要良好的体能与技能,同时也需要良好的竞技状态,从运动训练的角度寻找形成竞技状态的因素,找出一些合理的方法,希望能更好的为运动训练服务。

【关键词】竞技状态 运动训练 调控

1.研究意义

竞技状态与运动训练分期问题一直是运动训练界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运动竞赛的不断改革和商业化程度的加深,人们对最佳或者说是最适宜的竞技状态及分期训练理论产生了质疑。竞技状态在运动训练当中占有重要的一部分,并且运动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运动员在比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和更好的名次,而竞技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运动训练的效果,甚至决定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因此我们在训练中更好的控制竞技状态,调控好运动训练与竞技状态的紧密关系,就成了我们研究竞技状态的目的,同时也能为更好的运动训练和比赛创造优异成绩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帮助。

2.竞技状态的形成及规律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竞技状态的的形成肯定是有他自身的规律,否则我们的研究就会陷入一个不可能探知的深渊,并且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并没有任何异议。但是这一规律是不是只有一种表现形式或者说只能由那一种周期形式形成与表现出来我们还需要探索研究。谈及到周期理论我们首推马特维也夫提出的“运动训练周期理论”(有文献亦将此称为“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前苏联的莱图诺夫和普洛考普分别在1950年和1959年从运动医学的角度对训练过程进行了阶段划分,首次提出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具有“训练水平上升阶段、竞技状态阶段和训练水平下降阶段”并循环往复的周期性特点。马特维也夫借鉴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训练周期理论。他认为,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是一个带有周期阶段性特点的过程,即需经过获得、保持和消失阶段。同时马特维也夫训练周期理论的两个主要支撑点是不同训练阶段“一般与专项训练的不同安排”和“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不同比例”。 第一阶段,初步形成竞技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决定或者影响竞技状态的各种竞技能力和因素的训练调控。第二阶段,进一步提高和保持竞技状态阶段。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初步形成的竞技状态基础上再提高和保持,尤其是注重专项比赛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保持,并在临赛时达到最佳或最适宜竞技比赛状态。但是,在这个阶段,已形成的竞技状态保持相对的稳定,那它的保持时间又能保持多久呢?对此,又有很多教练员制定出了小周期训练计划,根据比赛的时间以及重要性制定适合自己的周期训练计划,让竞技状态稳定的在比赛中发挥出来。

3.初步形成竞技状态阶段

这一阶段通常是在训练的准备期完成,主要是通过准备性训练,使运动员机体机能不断提高。根据训练适应的原理,适应是生物活动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是通过运动训练提高人体竞技能力并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生物学基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和竞技状态的形成总是在无数次对运动负荷刺激所产生适应的基础上完成的。

4.发展和保持竞技状态阶段

在运动竞技状态初步形成以后,下一阶段的任务就是如何进一步发展和保持竞技状态,特别是在重大比赛前,如何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竞佳状态去投入比赛,这一点尤为重要。教练员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赛前训练,组织热身赛,调整运动员心理状态等手段,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并在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

5.最佳竞技状态的科学调控

运动员通过准备期的系统训练,其运动水平和竞技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我们如何让最佳竞技状态的比赛中表现出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5.1 运用超量恢复的规律,进行赛前调控实践证明,运动员的机体在大负荷刺激后,通过合理的调节所获得能量的超量恢复,是形成体能方面最佳竞技状态的条件。

5.1.1 赛前诱导性训练必须对运动员进行大负荷刺激,促使机体出现更大的训练适应性。这种适应主要包括生理机能的训练适应和神经、心理的训练适应。

5.1.2 利用大负荷刺激后的“减量训练”,促使机能出现更大的超量恢复。一般情况下,在大负荷刺激后的恢复阶段,运动员体内被消耗的能源物质含量不仅能恢复到原有水平,在一段时间内甚至出现超过原有水平的情况。

5.2 根据生物节奏进行调控。。生物节奏是人和所有生物体固有的一种具有时间性变化规律的生命现象。人体竞技状态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不仅与训练、比赛等外部因素有关,而且也与外界的自然节奏和内在的生物因素(即生物节奏)有关。运动员出国比赛往往因为时差的原因影响竞技状态,习惯于下午或晚上比赛的运动员上午比赛总提不起精神来,这些现象都与生物节奏有着密切的关系。

5.3 对运动员心理和精神状态方面的调控。为了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运动员比赛前除了要进行身体和技战术等方面的准备之外,还必须充分进行心理和精神方面的训练。现代训练理论认为,赛前心理调控是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总结:强烈的竞争性是竞技体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在高水平的比赛中,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好坏往往决定比赛的胜负。由于竞技状态的形成与调控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复杂过程,因此教练员在制定各时期训练计划时,必须以此为中心,从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着手,在抓好体能、技能和专项素质训练的同时,重视对运动员心理、智能和应变能力的训练,并将赛前竞技状态科学调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以保证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竞技能力,夺取比赛。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主编.项群训练理论.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

[2] 列?巴?马特维也夫著, 姚颂平译.竞技运动理论.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3] 田麦久著.论运动训练计划.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

[4] 徐本力主编.运动训练学.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运动训练学》 教材编写组.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5] 谢亚龙等著.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

上一篇:谈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在游戏中体验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