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折叠的伦理悲剧

时间:2022-09-29 07:17:07

空间折叠的伦理悲剧

摘要:科幻作品的蓬勃发展预示着社会前进和创新的道路不断的反思和展望;当下拥挤的都市中社会阶层矛盾已经凸显,以此为背景科幻作家郝静芳在《北京折叠》中构建出空间折叠的“三元金字塔结构社会”将成为未来都市发展的典范或是噩梦。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对空间折叠环境中人物的伦理困惑、伦理意识和伦理选择进行阐释以揭示其伦理悲剧成因并挖掘作品的伦理内涵,从而深刻体现作品的伦理教诲意义。

关键词:《北京折叠》;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悲剧

继2015年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之后,2016年8月郝景芳以其短篇小说《北京折叠》再获得雨果奖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作家结合北京的生活经历和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的学术背景对北京未来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存在形态进行了大胆的科学幻想,构建出一个依赖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未来北京,其城市服务业已经占到GDP85%以上,符合世界第一流都市的普遍特征(郝景芳 2016:30)。高度发达且无比精密的城市和社会运转看似完美解决了人口膨胀后机器代表的高效率与下滑的就业率的矛盾,折叠的城市和封闭的空间伦理背景却带来了一些伦理悲剧。

当代的都市顽疾在未来会如何发展,科学是解决问题的良药还是激化矛盾爆发的毒药,众多的科幻作家从不同的视角构建出不同的模型。尼尔・布洛姆坎普(2013)在《极乐空间》中描绘了底层劳工生活在恶劣的地表环境中而上层社会生活建构于近地轨道的极乐空间之中,生存危机导致了极乐空间的毁灭;安德鲁・尼科尔(2011)在《时间规划局》中虚构的未来世界,人类的遗传基因被设定停留在25岁,不管他们活了多久,生理特征都将保持在25岁。然而到了25岁,所有人最多只能再活1年,唯一继续活下去的方法就是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更多的时间(如工作、借贷、交易、变卖,甚至抢劫)。于是时间就成了这个世界的流通货币。生存时间成了终极的商品,穷人在劳碌中耗尽了生命而富人享受着无休止的快乐时光。种种批判现实主义风格的科幻作品发人省醒,让当下的公众可以借助科幻的视野去反省发展中的矛盾从而避免走入发展的误区。

一、伦理背景解析

由于人口和环境压力,京城六环以内即便是超高层建筑也无法满足都市的发展压力。科技进步带来效率的提升意味着更多的人口将面临失业,失业的人口何去何从。政府和专家在科技的帮助和推动下实施了三百六十度的空间折叠计划,城市的发展从平面延伸到立体。

解决方案是建立在空间隔离制度之上的:“北京的六环内折叠城市分三层空间。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空间休眠,大地翻转。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口,从夜晚十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隔离,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40)”三层空间不仅在收入、教育、人口密度、生活环境方面差异巨大,生存时间也有着令人惊心的差异。

令人警惕的新型金字塔结构社会和冷漠的空间对立正在形成:第一空间享受着一天中最美好的时间和最好的生活环境,占据着最庞大的社会财富甚至掌控空间转换的时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的居民未经审查不可随意进入第一空间否则将受到惩处。

二、人物的伦理悲剧分析

(一)老刀的悲剧

四十八岁的老刀是以为在第三空间短暂生存时间中忙碌了二十八年的垃圾处理工人,五千万第三空间居民中的普通一员。从父辈开始为空间折叠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却享受不到体面的生活,月薪一万过着清贫的单身蜗居生活;为了给垃圾站门口抱养的女儿糖糖筹集二十万的幼儿园学费和舞蹈课的费用铤而走险沿着危机重重的空间折叠路线进行了空间穿越。被抓住的危险倒在其次,稍有不慎就会在折叠的缝隙中被压的粉身碎骨。

每天需要沉睡四十个小时然后终生活在夜色和拥挤人群,杂乱建筑中的老刀冒险进入第二空间后第一次看到日光中的魅力城市,再次历险穿越到第一空间后见识到宛如天堂般的美景;从拥挤不堪的第三空间到令人心旷神怡的第一空间,老刀的内心受到了震撼。第一空间的美好生活成了老刀心中虚幻的诱惑,成为他幻想中女儿糖糖优雅生活的方向。

追求幸福生活的动力促使着老刀完成了第一次空间穿越,衣服的内衬里藏着的三十万让他生平第一次在炒面中加了份肉丝,回家的路上绅士般的用钱把邻居阿贝从困境中解脱,女儿的幼儿园费用也终于有了着落;但这种见识的增长和对幸福的渴望也预示着其不幸的未来,老刀原本无欲无求的生活发生了逆转,为了女儿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享受天堂般第一空间的生活三十万远远不足,必然进行更多次的空间穿越;此外,第二空间有为青年秦天的心田中已经种下的虚幻爱情种子已经萌芽,他时时需要老刀帮助联系沟通,丰厚的报酬是老刀无法抗拒的,这条危机四伏的穿越之路难免走向悲剧的终点。

(二)秦天的爱情伦理悲剧

本以为在会议中遇到了自己的天使,看到爱情希望的秦天努力奋斗,想方设法要与心中的女神依言共结连理,急迫的需要有人代为向住在第一空间的女神表白。难耐爱慕的女神已是权贵之妻,依言虽然与秦天在短暂的相处中两情相悦互生爱慕之心,但第一空间优越的生活和权贵之妻的享受战胜了对奋斗爱情的向往。依言心中虽有和秦天保持交往的念头也只能停留在“第三者”地下恋情的伦理困境,这样的爱情能维持多久,不管是奋斗的秦天自己揭开了事实还是依言的丈夫发现了“”,这种超越爱情伦理的虚幻情感也会破灭走向悲剧。从某种意义来说,折叠空间的语境加剧了爱情伦理悲剧选择出现的速度。

(三)老葛的孝心悲剧

五十多岁的老葛是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从第三空间升迁到第一空间的精英,孤身一人享受著优越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承受着空间隔离的痛苦,他时常会思念依然生活在第三空间的双亲。看到老刀的第一眼就认出了他是第三空间的穿越者,老葛不尽没有让老刀受到惩罚而帮助其脱身的原因除了相同出身的同情外还有想借助老刀给第三空间双亲送上药物的私心。

为长辈尽孝是恒古至今的伦理准则,空间折叠带来的隔离制度从空间上限制了伦理秩序也隔断了老葛的亲情,尽孝心的想法也只能借助老刀的偶然“拜访”。如果老刀在危机四伏的穿越之路上出了差池,老葛的孝心也只能成为子欲养而亲远离的伦理悲剧。

三、伦理启示和教诲意义

《北京折叠》蕴含的伦理意义和启发颇深,这部映射现实的科幻作品立意深远,直接指出了目前当今世界社会日益严重的阶层固化的现实。反思了各种当今和未来可能存在的伦理关系以及人们在新的伦理环境中可能产生的伦理困惑及伦理选择。生存问题、教育问题、爱情问题、养老问题,这些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在今天已经严重,作品向读者们描绘了这些问题在空间折叠环境中的恶化及人们的伦理意识和选择,读者们可以从中反思在今天的社会中如何平衡自己伦理意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出理智的伦理选择。

参考文献:

[1]郝景芳.孤独深处[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1-40.

[2]吴能表.生命伦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01):12-22.

[4]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6(02):8-17.

[5]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J].外国文学研究,2005 (01):6-9.

上一篇:小班“娃娃家”区角游戏建构与指导策略 下一篇: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服务中微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