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文化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

时间:2022-09-29 06:32:36

基于企业文化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

摘要:企业文化以核心价值理念为根本,影响并决定企业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力量源泉。本文通过介绍企业文化的内涵、特征属性和功能以及基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探讨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进而提出打造优良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观点。

关键词: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 培育

一、企业文化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是以价值理念为核心的企业价值系统,及由此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构成企业精神支柱,形成企业惯例、传统及员工自觉行为。企业文化包括不同的文化形态:一是物质文化,包括企业产品、物质技术设备、工业水平、服务项目、环境设施等;二是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组织制度、规章条例、奖惩措施、管理方式、仪式、人际关系等;三是精神文化,指企业精神价值理念、目标、宗旨、企业信誉和形象,员工专业技术素质、道德规范与行为趋向等。企业文化内容广泛,是企业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二)企业文化的特征属性企业文化的特征属性表现在企业文化的个性、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传统性和继承性等方面,具体而言:(1)企业文化的个性是指各个具体企业文化的个体特征。由于企业所处的社会制度、民族文化和内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就形成了不同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企业文化的个性是区分不同企业文化的根据和标志。并且,只有当企业文化形成鲜明个性时,才能够充分地发挥其作用。(2)企业文化的时代性是指企业文化具有的鲜明时代特点。即任何企业文化,无论其形成或发展,其内容或形式都无一例外地受到所处时代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从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方面,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同一企业在不同时代,其企业文化也有不同特点。时代特点影响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反映着时代风貌。(3)企业文化的社会性是指企业文化所体现的社会特点。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在企业群体中表现出的特殊形态。正因为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紧密种属关系,所以在不同社会状况下的企业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具有不同性质。(4)企业文化的民族性是指企业文化具有的民族色彩。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根基,一般来讲,企业文化是从属于一定的民族文化体系的。企业文化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企业,尽管吸收了世界各国文化、企业文化来丰富发展自己,但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积淀,往往是以本民族文化为根源;企业文化都其有本民族文化的特征。一个民族的民族伦理、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准则等,往往成为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5)企业文化的传统性是指企业文化所体现的所属国家、民族、地域的传统。企业文化中的许多特色来源于历史的、长期稳定的、流传至今仍发挥作用的传统因素。企业文化的传统性还表现在,企业文化本身是企业管理行为过程的观念性凝聚和反映,其形成是要经过较长的时期才能实现。这种文化传统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承袭性,并且对企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起着维系和巩固作用。但这种传统的稳定性具有相互背离的内容:一方面是积极的、进步的内容;另一方面消极的、落后的内容。因此,在企业文化发展变革过程中,只有消除消极传统因素,否定落后传统因素,肯定积极传统因素,继承进步传统因素,才能将企业文化推向新的发展阶段。(6)企业文化的继承性是指企业文化的延续发展特点。每个企业都需要本企业优秀文化的积累,通过文化的继承,将其过去、现在和将来联结起来,使企业精神代代相传。企业文化的继承性中也内含着选择性,即现有的企业文化所继承的应该是原有文化中积极合理的部分,而不能无选择地继承。否则,企业文化就无所谓进步与发展。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还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体包括:一是激励功能。企业文化体现着企业精神,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激励能够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特别是心理情感,即精神层面的需要,从而调动与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诱发人们的潜在智慧,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二是约束功能。企业文化体现的是企业整体理念,必然为员工所共同遵守的。当企业目标确立了后,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行为,企业文化可以发挥“软约束”的作用,保护企业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与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三是形象塑造功能。企业文化比较集中地概括了企业的基本宗旨、经营哲学和行为规则。优秀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与外界的交往接触,向社会大众展示本企业成功的管理模式、良好的经营理念和积极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一项巨大的无形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高美誉度和高生产力。四是导向功能。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相对稳定的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经营理念,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正确方向,有利于凝聚员工队伍,引导员工树立积极进取的观念,有利于企业制定基本竞争战略和策略。五是凝聚功能。企业文化用精神和物质等方式来沟通人们的思想感情,融合其理想、信念、作风、情操,培养和激发其集体意识。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下,员工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产生出对未来本职工作的自豪感与使命感,对本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员工将其的思想、感情、行为与整个企业联系起来,形成集体与个人双赢的局面,从而使整个企业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发挥出巨大的整体效应。

二、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西方战略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1990)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并以学识拥有程度或能力为前提,以此获得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

(二)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对外表现形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对内可表现在企业的员工、组织机构、资产、技术研发能力、产品能力、资源获取能力等,对外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企业文化。海尔对外宣称的口号是“真诚到永远”,在这个口号里体现了海尔人的诚信精神。沙因、迪尔、茨威尔都论证了诚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可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诚信精神的指导下,海尔市场出发,不断地解决消费者遇到的问题,开发出满足消费者潜在需要的新产品。因此,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对外表现形式。(2)企业文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企业文化是以人本管理为核心,对职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加以引导,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

的价值观得到职工认同后,就会激发职工的热情和积极性。企业文化还可以通过其它的手段如目标激励、领导行为激励、竞争激励等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崇尚满足企业成员的尊严、地位、情感、成就和自信等需要的企业文化,能培养企业成员对企业的归属感、责任心和事业心;倡导创新意识,运用创新思维、敢于创新竞争的企业文化,能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助于创新思想的产生,并能使这些新思想迅速而有效地变成现实的生产力。(3)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模仿性,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企业文化是与企业历史发展息息相关的,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根植于本企业之中,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即全体人员所信奉的价值观不会轻易动摇。人们可以重新塑造或变革企业文化,但绝不能照搬其它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模仿性。企业只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形成持久的竞争力。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包括人、财、物的合理使用,都必须受企业文化的指导,因此,企业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只能起因于先进的企业文化。(4)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优秀团队的形成。优秀的团队可以提高企业凝聚力、创造力和向心力,而优秀的团队又可以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在现实竞争中,任何企业都很难凭个人的力量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因此,团队是企业赢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团队也在现代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功的创造团队文化的企业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向心力,能够吸引、培养和挽留优秀员工,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从而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了源泉――人力资源。团队也可以对团队内个体的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逐渐形成自身的行为规范,使每个个体的期望值与团队所要达成的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并通过增强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协调,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从而能够加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三、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构建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密不可分,竞争力是平台,但没有成功的企业文化,企业的生产力是有限的。打造适应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具有前瞻性企业的自觉选择。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坚持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采取“以人为本”的对策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应注意克服长期以来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自我封闭、因循守旧、不求变革、以政代企等与市场经济相抵触的旧观念、旧思想、旧作风和旧体制,建立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生产力三要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最活跃的要素。因此,坚持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人、合理使用人、全方位地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积极地培育职工的现代企业价值观。

(二)提高企业领导者素质 企业领导者素质对引导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人格化,是企业文化中极具张力的要素。合格的领导者不仅能够领导企业文化的维持,其更大价值在于能够使企业文化的再造、创新成为现实。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竞争观念,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影响并推动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建立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指善于获取、创造、转移知识,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勇于修正自身行为的组织。在学习型组织中,组织成员拥有共同的愿望,使企业不同个性的人凝聚,朝着组织的共同目标前进。组织成员不断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是全方位的,不但注重员工的个体学习,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组织智力的开发。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其决策权往往向组织结构的下层移动,这样组织上下的交流更为直接,信息传递也更为准确,易形成协调合作、整体互动的群体,产生持久的创造力。学习型组织还能与顾客和合作伙伴充分交流信息,按客户要求开发产品,并能及时了解竞争对手的动态信息,以便主动调节市场策略,促进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最终使企业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企业组织的竞争力,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引导出创新――进步――创新的观念,建立起为公司――客户――竞争对手而学习观念,从而使企业文化保持长久的活力。

(四)坚持人情与法情的统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正确处理人情与法情的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环节。通过人情关系,得到升职或免于厂规厂纪处罚,这势必影响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但在不违反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前提下,将人情转化为企业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就能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同时,通过严肃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制度可依,执行制度必严,违反制度必究,就必然能在企业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局面,促进企业的顺利发展。

作者简介:冯丹丹(1967-),女,湖北荆州人,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上一篇: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所有者与债权人问题分析 下一篇: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方向信息含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