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属于网民的新时代

时间:2022-09-29 03:55:47

一个属于网民的新时代

欢迎来到21世纪,在这里你是一个网民,以一个公民的身份生活在这个网络世界,你该感谢全球互联网,通过网络把一切都变得有可能。(出自《网络与网民》一文)以上文字出自1993年春天在互联网上登载的一个帖子,它开创性地提出了“网民”这一概念,使这一新生事物开始得到人们的认知。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这一新生力量逐渐壮大,并大力推进了网络的传播,促进互联网从一个单纯的通信工具不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应用。然而,网民作为互联网创造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流视野对其并没有更多地关注和研究。日前,在中国互联网协会胡启恒理事长发起和邀请下,本报总编申江婴与美国互联网专家RondaHauben女士和JayHauben先生一同分析了网民群体的崛起,网民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网络民意的表达等诸多现象,并深入探讨了网民发展带来的各种影响,尤其是对新闻传播业的冲击。

美国互联网专家JayHauben先生:互联网把世界连接在一起

人和电脑之间既是伙伴关系,也是互利互化的共生关系。这个观点是科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他的期待是有一天电子计算机连接到网络的时候,能把人们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理想的愿景,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当所有人的想法都会以数字化的形式被记录下来的时候,保留记录的人是否愿意把资源拿出来与大家共享?

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对此充满了信心,但前进的道路非常曲折。我觉得互联网把所有人联系起来,让有共同兴趣的人能够建立一个社区。在世界各地可能存在同样兴趣爱好的人,当他们可以摆脱地域的限制而畅所欲言的时候,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美国互联网专家RondaHauben女士:给所有网民一个报道的权力

网民不是单纯上网的人,也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上网的人,而是希望将网络构造成网络社区的人,是为了使网络社区成为更美好的社区和领域的人。互联网给了所有网民一个报道的权力。

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反CNN事件。面对CNN一些歪曲不实的报道,中国的一些年轻人建立了一个反CNN网站,把一些被歪曲或者被遗漏的信息都放到这个网站上。这个网站对我帮助很大,让我知道西方媒体如何歪曲一件事实的真相。网民能把一些真实的文字和图片保存下来,让我们看到传统媒体报道之外的事件的另一面。

我意识到网民不再是象牙塔里精英人士所讨论的抽象概念。每个人都可以去上网,去讨论这个概念,去参与互联网,这就是新一类的网民。这不仅是在中国,这种变化在其它的国家、其它的地方都在出现。

本报总编、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理事申江婴:中国互联网和网民的新特征

近几年来,中国互联网一个显著的新特征就是公信力大大提高,从原来的非主流媒体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彰显民意的主流媒体和渠道。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主流网民群体大规模扩大,在社会中处于精英、白领阶层,有舆论话语权和公信力的人群,在网上所占的比例增大。其次,网络成为当今民意表达最汹涌的场所。2007年密集发生的重庆最牛钉子户、华南虎照片风波等一系列同法律、环境、制度息息相关的事件,进一步唤起了网民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再次,近几年的“两会”和新浪、人民等多家知名网站都开辟了表达民意的专题、专栏,真正搭建了上下沟通的平台。最后,政府和官员也越来越重视网络民意。

与此同时,中国网民的新特征也日益凸现――开始从过去的相对幼稚逐渐走向今天的相对成熟,从相对盲目走向相对理性,并且从国内走向国际。

就拿当前业内外普遍关注的事件和奥运圣火传递来说。在面对西方媒体对拉萨事件匪夷所思的失实报道时,网民的表现可以用“理性的愤怒”来形容。他们通过博客、视频等,搜集各种证据,用事实驳斥部分西方媒体的不实报道。同时,全球华人在网上自发组织保护圣火的举动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网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理性的网络民意、理性的爱国情感,正成为西方媒体不得不正视的“批判的武器”。

(本报记者 邱雨 中国网友报)

上一篇:病从口入 健康也从口入 下一篇:儿童网络社区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