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教学中广播教学的发展与思考

时间:2022-09-29 03:29:37

播音主持教学中广播教学的发展与思考

摘要: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育在我国发展如火如荼,其根源于广播电视事业的高歌猛进。而广播教学近年来遇到较多困惑,例如教学和一线脱节、学生供求错位、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对南方部分高校进行考察并结合陕西师范大学播音系广播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播音主持;广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2-0110-02

当前,全国各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发展如火如荼,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具有本科学历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为了提高陕西师大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质量,笔者于2010年10月23日至10月29日,对宁沪杭地区的代表性播音专业院校――南京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南艺”)、上海戏剧学院(以下简称“上戏”)、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以下简称“南广”)、浙江传媒学院播音系(以下简称“浙广”)、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播音系(以下简称“钱江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下面笔者就主要负责的《广播播音主持》课程调研情况进行汇总并予以分析总结。

一、播音主持专业广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播音主持教学模式主要是中国传媒大学教学体系为主导,包括陕西师大播音系在内,相当一部分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在广播播音主持课程等多门课程的授课方式、教材等方面多年因袭传媒大学的教学模式,笔者结合多年广播教学经验,认为当前播音主持专业广播播音主持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一)人才供需错位

当前我国播音主持教育中,广播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培养,不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满足不了广播电视发展的要求,尤其是质量上和一线需求差距较大。当前优秀新闻记者型的广播节目播音员主持人匮乏,以陕西地区为例,从2001年至今的十年间已增加到了近10个广播电视频率,急需大量的新闻记者型人才充实岗位。但是,每年大量培养的播音员主持人毕业生,又无法完成或胜任广播新闻工作。于是在广播人才培养和一线需求上出现供求错位。

(二)教学内容陈旧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发展迅猛,节目形态千变万化。很多老节目都已逐步退出荧屏和广播。当前广播播音主持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实用播音教程3》(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其内容仍然延续以前的节目体系,与一线差距较大。很多稿件陈旧、理论滞后、节目形态消失,无法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为学生今后走入工作岗位带来不利影响。

(三)教学模式“填鸭”

播音主持教学尽管主张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小课学习,但是长期以来“单向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主动学习动力不足。教学中统一规格、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的做法,使学生个性发展不足,因材施教的教学设想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另外,在传统播音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大而全、多而烦的教学内容,往往使学生学习没有重点,无的放矢。

(四)师资队伍不齐

这里谈到的队伍不齐,主要指各高校广播播音主持教师队伍。据笔者了解当前许多院校广播播音主持教学大量聘任电台一线播音员主持人给学生授课,这些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但部分教师理论根基不扎实,学术修养参差不齐,在教学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且由于其工作繁忙的个人因素往往不能保证学生的正常授课。

二、宁沪杭地区广播播音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作为陕西师大播音系广播教研室主任,就宁沪杭地区的广播播音主持课程设置、上课方式、课程安排做了相应的考察,部分学校的经验值得借鉴。

(一)打破广播电视界限(上戏、南艺为例)

上戏和南艺由于其培养目标定位在电视节目主持人上,所以这两所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打破了原有广播和电视界限。南艺在经过一二年级基础课程(包括普通话、有稿播读)训练后,三年级课程大量融入表演、演播空间处理、主持人言语训练等相关内容课程。其中广播的节目形态课程并未单列,在大二学生的言语表达授课当中,即在周8课时的学习中,以广播节目形态来训练有稿播读和口语表达,最后以成品节目交作业。上戏四年的教学中,专业课主要有《主持艺术概论》、《节目比较分析》、《自选节目读解》、《演播言语组织》、《演播空间处理》、《主持节目创作》、《节目编辑制作》、《主持艺术研究》。上戏的教学中基本上把广播播音主持训练内容杂糅在一年级的节目分析当中,由于其学生培养目标主要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弱化广播播音与主持倾向明显。这使得其在教学模式和内容上大量向电视节目语言、副语言、演播空间等方面倾斜,广播播音部分已经弱化或融合。

(二)广播、电视分流教学(钱江学院为例)

钱江学院的教学模式中,在广播和电视部分进行了大幅的改革。改革后的教学模式中主要侧重电视。学生在大三时,进行广播和电视教学的分流,即学生自选希望学习电视或者广播并以此分组。电视授课则以不同节目类型分组,每一个老师对一个类型节目负责并分别授课。值得注意的是,钱江师院在大三整个学年都是采用这种授课方式,且大小课分开进行。大课上课时不分组也不分广播和电视,全班统一上课,讲授广播和电视的通用理论,即学广播的学生也学电视理论,反之亦然。小课一对一时则分开指导教学,采用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的方式教师上岗。期末考试时,要考察学生所有广播和电视的理论,而口试则根据学生的方向选择各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另外,钱江学院在每年的五月份长达2周的时间里,举办一次称之为《实训课》全播音系的挑战主持人大赛。参赛者不分年级、班级、专业,以同一标尺进行评比,将学生广播和电视的课堂教学成果与一线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对学生的锻炼卓有成效。

(三)遵循传统教学模式(浙广、南广为例)

在笔者走访的六所院校中,浙广、南广基本上因袭了中国传媒大学的传统授课方式,即在一二年级进行语音和语言表达的基础课授课,到三年级区分广播和电视方向上课。课时量基本上是周八学时,另有一定的实验辅助课程。浙广的模拟广播直播间及投资12亿的广播电视大楼在考察中给笔者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其设备完善、可用性强、仿真度高、面向教学等优点是其他地方院校所不及的。浙广的广播教学设备极为完善,其中模拟广播台就有6个,各专业教室的音视频设备也一应俱全。另外,笔者在调研中也发现,浙广和南广存在大量外聘教师,其中在南广的广播播音主持授课教师中,外聘教师比例超过一半。这一方面由于南广本身是企业管理,教师属于“打工”地位,另一方面两所院校的招生人数较多(浙广每年80人,南广每年150人),现有师资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三、广播播音主持教学的改革方向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系始建于2001年,同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在面对各高校大量办学和广播电视行业迅猛发展的压力下,广播播音主持教学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笔者就此提出以下构想。

(一)立足西部,明确定位

明确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和市场,是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确定的首要任务。当前,陕西师范大学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存在学生培养目标模糊的问题。尽管我校播音专业教学一直强调培养一专多能、业务全面、面向西部的高素质广播电视人才,但是实际效果并不佳。原因上文中已提到,大而全、多而烦的课程,会使学生不能学有专长,学生进入单位后都觉得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精,就业定位也会无所适从。明确西部地区广播电视发展规律的同时,找准学生培养定位,进行适当分流教学。例如广播人才需求中,对播音员要求较高,所以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喜欢或都适合做播音员,其他人就可以以不同节目进行定位和训练,或者类似钱江师院直接进行广播电视的分流,使学生在校有限的学习时间集中在某个点上,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革新内容,推陈出新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广播节目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单向传播、居高临下、耳提面命的播音主持样态在广播节目中早已过时。广播节目在肩负党和政府喉舌作用的同时,近年来更注重服务功能、沟通意识、节目创新。特别是在2008年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地震后,广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移动传媒优势。而这些正是播音主持教学中应当增加的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现在学生使用的教材大多汇编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不仅内容陈旧且有些节目形态已经消失,对学生的指导缺乏针对性。很多毕业学生反应课堂上的知识在实践工作中可用的不多。因此,课程内容改革迫在眉睫。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已经对传统广播播音主持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例如引入案例教学法、重新更换训练内容,而整理编写新教材等工作也正在有序进行中。

(三)学用结合,有的放矢

学以致用是多年来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一贯原则,而教学理论知识最终是要在学生实践中体现和展示的。在教学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必须通过相关的组织活动来得以检验,单凭教室当中的模拟状态和一线的实际直播总是有差距的。因此,让学生走出去、到一线去锻炼和感受,在检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学以致用、有的放矢。南艺的播音主持教学中,电台和学校结合,共同培养主持人的方法值得借鉴。其中,用人单位提出用人要求和岗位特征,学校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和培养,同时可以使用一部分电台设备和场地。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就业门路,又提高了学校教学的效率。反观我校教学中,学生实践基本上是散兵游勇,没有相关部门的组织与协调,学生的实践效果不佳。另外,以学校名义,适当的组织兄弟院校间的广播节目中大赛,也同样可以起到锻炼学生的目的。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播音主持教学必须与一线实践紧密结合,这是这个专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应当鼓励和支持一部分专业老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广播电台兼职,从而把一线更好的经验教学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笔者在上文中谈到部分高校采用大量外聘教师的缺点和弊端,但不容置疑的是一部分外聘教师确实以丰富的一线经验给播音主持教学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因此,笔者主张,对于广播授课可以适当引入认真负责、业务过硬的兼职教师,以拉近高校教学与一线存在的距离,同时借以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对于这部分一线外聘教师应当制定相关规定予以管理。一方面要确实考虑到这部分教师在本职工作之余授课的辛苦,政策和相关待遇应当制定规章制度予以保障,以留住人才。另一方面,对外聘教师的资格和相关理论水平应当予以审查和论证,让真正德才兼备的一线播音员主持人给学生予以正确的知识和能力。

上一篇:户外广告对上海都市形象的建构 下一篇:高职院校新闻实验室与实训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