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一年级图文应用题教学

时间:2022-09-29 01:06:19

浅谈小学一年级图文应用题教学

小学一年级图文应用题教学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因为学习数学是学习如何解决问题。数学应用题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与数学相关的真实世界,以及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常不止一种方法解决数学应用题,因此教师可提供给学生简单的图文应用题,并让他们找到自己的算法。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重要的是在视觉和触觉的方面引进题目。不同的应用题有不同教学策略,可分别利用插图、彩色卡片、弹球或豆类等直观方式教他们。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需联系实际,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⑴视频。对于一年级数学,视频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教学工具。作为视觉辅助材料,教师可以利用录像和DVD展示。例如,在学习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九课统计时,教师可以使用一段马路交通的视频片段,要求学生记录每分钟的客流量,这样可以让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同时可以生动地展现数学的功用。

⑵幻灯片。教师可以用幻灯片来辅助说明知识点,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当讲到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时,通过PPT图片中熟悉物品的添加和消失,加强一年级学生对数字的识别。一年级的数学课程还包括识别时间,认识图形,学会数钱等应用性的内容,如果结合使用PPT,必定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高涨。同时加强数学技能的运用。

⑶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使用电脑下载以教学为目的而设计的模拟软件,或关于数学技能的挑战性游戏。以教学为导向的软件使用范围很广,如绘画的软件程序,教师可以用此软件模拟题目过程,2个苹果加3个苹果便是5个苹果,这就是随着数量变化的加减法2+3=5,这种演示同时加强学生了基本的数学概念。

二、利用课堂活动,掌握学习规律

教师可为学生策划一些别具生面的数学活动课,利用各种有趣的材料和生动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掌握学习规律,创造记忆深刻的学习经验。

⑴一分钟计时比赛。例如一年级上册第八课,目标是教会学生认识钟表,感受时间的概念。教师明确告诉学生1分钟等于60秒,让他们从1数到60,体验一分钟时间有多长。另外也可以玩一分钟执行动作的计时游戏,教师拿秒表来计时,请学生在一分钟限时跳爆竹,看谁跳得最多,其余的则负责数数。类似的比赛还有限时拍手、跳跃和背诵字母表等。

⑵步伐测量。教会学生在没有标准测量工具下如何测量。教师可把全班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组员2至3名学生,给每组提供的大张方格纸以及分配测量领域,测量工具则是使用到自己的脚。如测量课室、走廊或扫帚摆放区是多大。完成测量后,各组在他们的方格纸涂适量书目的格子,以表示测量区的面积。然后全班一起分享成果。

⑶拼组图形。例如一年级上册第4课,教师可先与学生回顾上节课介绍的平面图形的名字,如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然后提供学生棉花糖和牙签,让学生拼组图形,并过渡到新课内容,用事先做好的立方体模型,把三维图形介绍给学生,要求他们在教室里找到相对的例子。随后学生自己用棉花糖和牙签建立模型,可要求他们独自创造更大的立体结构模型。这个活动也可用于一年级下册第3课图形拼组的学习。

三、运用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学习潜能

在一年级下册第5课中,要求学生辨认人民币,并知道其价值,动手操作有助于加强这一信息的记忆,于是以人民币为主题的一系列动手教学活动教会一年级学生数钱。

⑴配对卡。配对游戏帮助学生将手中的钱与其价值配对。对于还在学习辨认人民币的一年级学生,使用简单的配对卡。拿出印有单个人民币图案的卡,让学生说出与之配对的价值,持续练习到记忆深刻为止。对于已经掌握的学生的学习,可以合计人民币,这时卡上有几种人民币图案,需要学生写出合计金额。例如,卡片上有一张1元的纸币和两个1角的硬币,学生会回答1元2角。或者为了加深记忆,教师可以用真实的纸币或硬币来代替配对卡,教学效果会更显著。

⑵每日一硬币。日常每日数硬币使学生牢记数字。在教室安置一个储钱罐,每日早上按学号顺序轮流把硬币投入钱罐中,由此跟踪记录在学校的日子。开学的第一天,放置1角钱在储钱罐,每一天添加1角钱,直到足够换成1元、10元、50元钱。另一种方法在讲台上展示一组硬币,让学生上来数,获得总金额数目,然后全班一起数检查答案。

⑶模拟游戏。活动1:换币游戏(实物展示1角、5角、1元的人民币各几张。)

师:老师这有一些面值是1角、5角、1元的人民币,我想把它换成零钱,你想和老师换哪张?想怎样换?(学生上台换钱)

师:10个1角就是1元,也就是1元=10角。(板书)

活动2:模拟购物

师: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小超市开业了,有许多优惠的商品,同学们看看都有什么?(学生回答)

师:你有什么发现?

师:你想不想用手中的人民币来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

在模拟游戏中,学生了解元、角之间的关系,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建立起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师生是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在活动2中,教师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学生不再是被动地获取知识,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我要学”,体会到教学的使用价值和“玩”数学的乐趣[1]。

参考文献

[1]《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

.cn/xxsx/jszx/tbjxzy/xs1ajxzy/wenzi/201008/t20100830_825172.htm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策略谈 下一篇:高中体育教学中示范教学法的应用